APP下载

整合戏曲艺术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

2011-12-29张建超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5期

  “承中华美德,扬民族之魂”成为我校德育的主旋律。为了使孩子们能够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熏陶,我校与中国戏曲学院共同开发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中国戏曲文化”校本课程,将中国优秀的戏曲艺术在少年儿童中推广、传播,扩大戏曲的影响力,使我校的学生从小感受戏曲本身的艺术美,提高鉴赏戏曲艺术的素质,进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开发戏曲校本课程,凸显民族精神教育
  
  我校把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与校本课程全面融合,充分挖掘戏曲教育资源中的优秀传统美德,将其编进了校本教材走进课堂。我们依托戏曲校本课程,着力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大环境,有效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了解戏曲发展史及戏曲的主要剧种。戏曲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试从戏曲的主要剧种、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同时感受、学习艺术家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初步学会欣赏戏曲,感受戏曲的魅力。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可以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叶少兰等代表人物入手,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学会自编自演。在掌握一定唱腔、演技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学会把生活中的人及事物编成短剧,并排出有一定质量的节目,让戏曲逐渐走进全校学生的心中,进而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树立为中国的腾飞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营造戏曲文化环境,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校园内每一处景致都有戏曲民族教育的寓意,我们追求它的内涵韵味。一进校园,一面富有民族戏曲风情的壁画,引领你走进戏曲文化的殿堂;走廊里图文并茂的戏曲文化知识展板及民族英雄谱,让师生汲取古老而又独具魅力的传统民族文化;戏曲中所歌颂的爱国主义名人画像,时时激励着师生要为民族的腾飞而努力……这些民族与现代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