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支点” 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
2011-12-29钱焱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5期
“支点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不同阶段的学生,其音乐学习的“支点”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能有效地发现学生的“支点”,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创设“支点”,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原本晦涩难懂的音乐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使原本复杂的音乐技能变得轻松易学。
所谓“支点”,简单地讲,就是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为知识点寻找、设计某些特定的或是固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而这些内容和方式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理解音乐。本文在对学生音乐学习的“支点”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创设音乐学习“支点”的教学尝试。
探究各年段音乐教学的“支点”
1.节奏训练是低年级的“支点”
低年级的孩子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从行为上看,他们往往表现出好奇、好动、好模仿,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要激发儿童的音乐兴趣,开发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而笔者则认为,音乐的骨架就是“节奏”,没有节奏感的人是无法进行更多音乐学习的,而低年级更应该将节奏训练放在首位。因此,节奏训练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支点。
2.歌谱视唱是中年级的“支点”
中年级儿童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也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地发展起来。他们在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同时,更希望能拓宽自己的音乐学习领域,了解更多的音乐表演形式、音乐常识,掌握更多的音乐技能。于是,中年段教学就可以加入“歌谱视唱”的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如能掌握一定的识谱方法,将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于是,教师可以将中年段的音乐学习“支点”定位在“歌谱视唱”。
3.音乐阅读能力是高年级的“支点”
高年级阶段,学生的众多能力已经形成,那么这时的学习支点就应该放在“音乐阅读能力”的发展上。所谓“音乐阅读能力”,就是学生对音乐内容的整体把握,是拿到新的歌曲自己立刻有所感知,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依然可以读懂谱子的一种能力。
创设各年段音乐教学“支点”方案
1.低年级音乐教学“支点”创设方案
在低年级的教学方案中,节奏训练是最重要的一个音乐活动环节。首先,教师将很多的单个节奏型教给学生,并用形象的读法让学生记住各个节奏型。接下来,师生就将这些单个的节奏组合成一个个节奏乐句。在第一阶段的训练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做节奏游戏了。先将一些节奏型分别写在几张小卡片上,每节课挑选出一些学生,手持卡片站到讲台上,在教师的口令声中,学生必须迅速地交换位置,而下面的学生则要更迅速地将这些卡片上的节奏谱读出来。这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音乐学习活动。当学生升入二年级之后,教师在以上的学习内容完成后,还可以加入一些创造性的活动。
2.中年级音乐教学“支点”创设方案
在中年级的教学方案中,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视谱能力创设各种活动。乐谱这种符号体系是记录音乐思想的工具;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在中小学教学中,视谱教学应放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由于有了低年级在节奏感上的基础,到了中年级学生在唱谱时的节奏问题就解决了。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视谱。由于三年级是刚升入中年级的年段,所以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直接唱乐谱。可以在每节课的开始先做“视谱小游戏”,例如:出示一些不同的简单乐谱卡片,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逐个的视唱,然后,要求学生能按自己的喜好自由排列顺序,并直接唱出来。下一个阶段,教师可以在每次要学的新歌中挑选出较为难唱的一个乐句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跟着教师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视谱,加之教师有意教唱,学生进入四年级后视谱能力将有明显提高。
3.高年级音乐教学“支点”创设方案
有了低中年级基础音乐素养的培养,到了高年级就应该在音乐整体阅读能力上进行重点的培养。所谓“音乐阅读能力”,是指对节奏感觉的敏感、对歌谱音准的掌握、对特殊音符的认同和对音乐完整的准确把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从培养学生的“艺术初感”开始着手。所谓“初感”,就是欣赏一件创作所得到的最初感受。具体做法:先让学生聆听范唱一遍,让学生说出自己在听过歌曲之后的想法,包括想象、感受,以及中间可能出现的一些音乐特殊符号。然后,再让学生边看书边跟着教师的钢琴唱一唱,看看能否将曲子中的音乐符号在演唱中顺利表现出来。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歌唱时“丢三落四”,一会儿跳音忘了跳跃,一会儿休止符没有看到,一会儿是一字多音没有体现,一会儿是有连音线的音要拖几拍。种种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学生学起歌曲来就是支离破碎,找不到完整的感觉。明确学生的学习困难后,我尽量帮助他们个个击破问题。第一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圆滑线的运用,下节课的重点是针对休止符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速度是缓慢的,但是我认为突破每一个学习难点都是关键的,都是值得花费时间的。其实这样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唱出歌曲,更多的是由此还培养出学生对音乐的内心感知能力。
关于“支点”教学的几点思考
1.细心是“支点”教学的基础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情,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教师根据不同学习特征的学生需求,对教案做出调整。比如,我所教的一个班级,在一年级的下半学期就显示出了较高的音乐学习能力。整个班级中因为学琴的学生很多,所以他们的音准一直不是大问题,有时能一节课学两到三首歌曲。所以,我在一年级中实施的较为简单的“节奏”教学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我在这个班提前实施了视谱教学。但是,我没有用专业术语告诉学生下加一线是什么?五线谱是什么?只是在每首歌曲的教学中加入了一两句的歌谱教学。
2.耐心是“支点”教学的保证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接受五线谱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