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1-12-29任宝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5期
某学校在上学期开展了一次校本教研活动,这次活动采用了“问题→案例→策略→实践”的推进方式,从教师的理念提升和教学改进效果可以看出,该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促进了教师积极转变对待教学和学生的态度,寻找适合学生的复习方法,使更多的教师自觉地进入反思和研究状态。
一次校本教研案例
【课题】关注学生学习差异 提高复习课有效性
【背景】这是一个来自学校、教师教学中亟需解决的真实问题。初三年级已全面进入复习阶段,其他年级也将面临期中复习。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复习课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校将围绕复习课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希望教师总结以往复习课的宝贵经验,同时提出有困惑的问题,通过个人反思、集体研究,提升教学水平。
【问卷调查】
1.您上复习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您所上过的复习课中采取过何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请举例简述)
3.您在上复习课中存在的困惑有哪些?
4.请您为所教学科的复习课支一招。
【专题活动】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复习课的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校围绕复习课的有效性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化学组郭老师承担研究课。
【实践提升】
教师们以各种形式对复习课的策略进行实践活动,如初三语文王老师在反思中提出:复习课教学设计要以激发学生驱动力,调动学生兴趣为主;复习课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复习课教学要以传授解答思路为主,培养学生完整表述的能力;复习课教学要将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要给学生足够的“内化”时间。如初三物理靳老师在公开课反思中写道:第一,要重视学生情绪的调动;第二,要巧妙处理课堂的生成;第三,教师应及时对学生板书的不足进行弥补;第四,教师应加强恰到好处的点评;第五,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兼顾学生活动和教学任务,让二者和谐默契,互相促进。
学校收集教师们的教学策略进行整合,汇编成《复习课教学策略集锦——来自我校教师的教学智慧》。其中教学策略分成三类,即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学生是复习的主体和课堂指导学生的策略。
案例活动核心问题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对于复习课教师们有很多困惑和问题,归纳老师们的问题涉及以下四个角度。
第一类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问卷调查结果】
1.如何让复习课更生动,如何使学生投入更高的热情,引发学生兴趣,减少简单重复?
2.知识点多,复习课上落实时间如何保证?不能充分落实双基,提高能力时给学生的思考不足,如何合理安排一节课的时间?
3.如何更好地建构知识框架?有时建构的知识框架太空,学生只是处于表层认识。
4.基础知识多而碎,学生不够自觉,落实起来比较困难,怎么办?
【期望解决问题】
1.怎样让学生有驱动力,让学生感兴趣?
新鲜:从复习课的内容组合到形式,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新颖。如从零散知识到知识网络、相同知识不同角度的思维方式或新的解题方法等。
参与:教师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主动思考状态。
有趣:教师设计的活动情景、内容、方式有趣,或者教师本人语言有趣。如采用辩论、接龙、比赛等方式,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都会使学习产生趣味。
有用:教师设计专题、解题方法,进行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复习中感受知识的应用,学生会觉得复习课有用。
2.怎样让知识点不零碎?
整合——教师要设计合理结构,将零散知识网络化;设计专题。
学案——引导学生疏理知识体系。
3.怎样让时间够用?
【有效的教学方法】
1.以问题串形式展开复习。
2.运用学案引领总结归纳;提前发学案,课前监测定位,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3.把基础知识网络串起来。
4.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专题。
5.分类归纳整理知识点。
6.相关知识用直观、清晰的结构图展示给学生,层层深入,让学生了解到相关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类问题:学生是复习的主体
【问卷调查结果】
1.教师设计为主,学生自我做题、自我探索、自我总结、自我提升不够。
2.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复习梳理知识的能力不够。
【期望解决问题】
复习课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怎样的?
【有效的教学方法】
1.让学生自我总结知识框架。
2.对专题问题,学生研究讨论。
3.让学生自己编题。
4.课上让学生采用独立思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与合作探究(难题)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由中等生说出总结的知识要点,由基础好的学生补充说明,学生未想到的,由老师进行补充。
第三类问题:课堂指导学生的策略
【问卷调查结果】
1.如何让所有同学都有收获?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是否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础知识?怎样具体分层教学?学得快的学生与学得慢的学生差距逐渐拉大,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
2.学生的学情有“普查”困难的情况,多数是按照教师预想的思路完成复习,针对性难免不足。
【期望解决问题】
怎样解决分层问题?
1.课上关注学生,而不是自己的教案该执行哪一部分。一旦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就要放慢过程,发现学生擅长的内容,就要删减预设的教学过程。
2.对于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引导学生结成学习互助小组。
【有效的教学方法】
1.基础知识小测验,掌握学生学习程度。
2.通过做试卷、讲评试卷,整理记忆基础知识,发现学生真实问题。
第四类问题:教师人格魅力的修炼
【问卷调查结果】
1.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对教师的指导、同学的督促无动于衷。
2.学生心浮气躁,基础知识落实参差不齐,没有时间关注困难生,部分学生课上听讲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期望解决问题】
怎样改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理念:教师可能改变不了学生,但可以影响学生。在教师想改变学生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改变什么?教师观和学生观。
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策略
1.要从学校教学中亟需解决的真实问题出发,提升校本教研的价值。
校本教研是一种教学研究的形式,它的价值取决于研究的内容和过程,一个好的研究内容、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过程,都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假如一个好的问题,它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师亟需解决的教学问题,那么教师的研究就有了更强的驱动力,教师研究的主动性加强,这样就可以提升校本教研的价值。这个学校所选的课题“关注学生学习差异,提高复习课有效性”就是学校教学中亟需解决的真实问题,是教师愿意主动研究的问题,从研究的过程到活动的结果,教师们都处于积极状态,这说明了该课题的价值。所以,从学校教学亟需解决的真实问题出发,可以提升校本教研的价值。
2.以一个真实的课例作为问题情境,建立共同讨论、思考的平台。
校本教研要让所有学科老师都能参与进来,就需要为大家搭建一个共同的平台,这个平台可能是某一个学科的,但是教师在研讨中可以抛开学科知识,只以教学方法作为切入点进行研讨,教师在同一个情境中有利于开展对教学方法的讨论,使大家能够从教学理念上达成共识,从情境中抽取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应用到本学科的教学中去。学校以郭老师复习课为示范,其目的就是建立共同讨论、思考的平台,事实证明,不同学科、不同水平的老师,都有各自的收获。所以,要以一个真实的课例作为问题情境,建立共同讨论、思考的平台。
(下转49页)
(上接27页)
3.要对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讨,引发教师头脑风暴。
校本教研的过程是否能够深入展开,关键在于对核心问题分析的深入程度。假如没有分析、就事论事,教学研究过程就会浮在表面,不能激发教师有更多想法,教师就会失去研究的兴趣,其结果也难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假如对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邀请一位专家从更高的站位支招,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使教师有更多的想法生发出来,教师就会有表达、实践、反思的欲望,这时就可以引发教师的头脑风暴,促进教师充分交流,进而实践、反思、改进教学。该校的校本教研最大特点就是对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引发了各学科教师此起彼伏的想法,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教师的教学有了新的发展方向(理念转变)和切实可行的使用策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可以有很多策略,从该校的校本教研案例中可以抽取出三条策略,即要从学校教学中亟需解决的真实问题出发,提升校本教研的价值;要以一个真实的课例作为问题情境,建立共同讨论、思考的平台;要对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讨,引发教师头脑风暴。这三条策略使该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实效性突出,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改进和反思,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它们具有可推广的价值,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策略。■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