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得武:发展没有终极目标

2011-12-29王宇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5期

  李得武:现任北京市第二中学通州分校英语教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获2009年度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参与编写《名师说课》系列教案,共计20余万字。
  
  李得武一身深蓝色的运动装,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热爱长跑、游泳、篮球,在学校师生运动会上多次摘取跳远第一名的桂冠,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36岁的他,热情、执着、有抱负、睿智且善思,他的成长折射出每一个有志向的年轻人的发展轨迹。
  学而知不足,思而求奋进。1995年,李老师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通州区最偏远的农村学校永乐店中学执教。那个年代,学校的硬件设施还很差,学生们都在平房上课,放学后直至晚自习这段时间,教室里没有电,李老师便把宿舍的白炽灯泡用一条长长的电线引到教室,为学生们照明。“一盏白炽灯,一面黑板,学生齐声诵读英文”,这幅画面,永久地记录下师生为理想而奋斗的青春岁月。年轻,有的是理想与激情,但仅有热情,靠拼体力的教学,是无法收获最大化的教学效益的。李老师从入职开始,就一直践行着研究化的教育人生,陆续承担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促进农村学生学习多样化的研究》、《探究式英语教学设计的研究》、《基于语篇的系统阅读设计提高学生的语篇结构理解策略》等课题,“研究-学习-再研究”是李老师螺旋上升的发展足迹。
  个性化教学——简洁与朴素。李老师用“简洁”与“朴素”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教学特色。从朴素到精彩,一直是李老师追求的教学境界。“朴素是一种教学价值观,朴素之后,能够沉淀于心的内容,方可称为精彩。精彩是课堂教学的回味。”李老师感言。李老师讲求课堂效益,关注师生交流的顺畅,教学设计从不用花哨的环节转移学生的视线,白色底板、黑色字体的颜色搭配,是其教学课件的经典色调。简约中流露出平实的教风,平实的教风成就有效教学。
  2008年,李老师进入北京二中通州分校执教,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实施教学,李老师认为这是一种挑战,可以让教法的研究更加细致入微。李老师善于在思辨中选择教学策略,并把纳入课堂的教学策略,通过优劣对比进行筛选;他的教学设计中,总目标下分解出阶段目标,阶段目标下设结构目标与活动目标,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令每一个教学重点得以落实。在李老师的教学行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身后留下的坚实脚印。
  爱在细微处。“在老师拥有足够尊严的背后,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是有丰富情感的。”李老师说。李老师尤为注重学生品质与人格的培养。担任班主任期间,他要求学生清晨6点到操场进行跑步训练,并率先垂范,每天第一个来到操场,还会亲自跑到宿舍召集那些贪睡的学生。试想,当学生长大成人后,再回想起清晨被老师从被窝里唤醒的情景,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记忆?通过长跑,学生们形成了坚持的意志品质,他们将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跨跃人生的一座座高峰。
  二中的学生知道,李老师每天中午都要跑回家给上小学的儿子做午餐,学生们称他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每当提到儿子,李老师都会深感做父亲的骄傲与责任,无论工作多忙也要陪儿子游戏、聊天,直到看见儿子甜美地熟睡后再开始工作。李老师认为,生活的幸福与工作的幸福紧密相连,并努力用自己的幸福磁场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最后,让我们用李老师的一句话与老师们共勉,并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且行且思,携手迈进:“如果一个人有追求,发展就不会有瓶颈;如果一个人有教学信仰,发展就没有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