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11-12-29李竹林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5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我国现代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为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从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入手,于2008年底向学生做了相应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我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困难,如厌学、考试焦虑,注意力障碍等;青春期烦恼,如与异性交往的烦恼和情感的烦恼等;心理品质与行为的问题,如说谎、孤独、嫉妒、自卑、抑郁、多动症,以及极少数学生因受环境影响和不良影视剧的影响而产生的情感和行为问题。
  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探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取得一些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思路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站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开展全员、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共性,注重个性,突出实践,强化体验,帮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塑造健康心理。
  我们探索构建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阵地,以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为辅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通过“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将学生成长中普遍存在的情绪、交往、学法、挫折等问题,分主题深入开展教育,并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宣传普及心理知识,提高师生对自身心理状况的关注程度,学会自我调节
  我们的宣传口号是“悦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做一个快乐健康的人!”我们把这些口号制作成展板,让全校师生受到正向激励。我们还通过心理专刊、心理简报、校园广播等方式,传播实用心理学知识。
  3.举办团体心理专题讲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共性的问题,我们以讲座的方式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如新生入学时,帮助学生加快对新环境的适应;与人矛盾冲突时,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情绪状态,学会适度调节的方法;中考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考试、成长的关系等。
  4.个别心理咨询辅导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中反映出的问题,以及在学生管理中了解到的情况,我们主动开展针对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辅导, 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如以面谈、心理信箱等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给予及时的关爱,既保护学生隐私,又能给予切实可行的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精心搜集教育内容,编辑出版实用校本教材
  我校《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借鉴多种心理健康书籍编写而成。在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我们主要有以下四点考虑:
  第一,考虑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即以学生心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主线。如为了提高初一新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能力,我们编写了适应篇,进行以“认识新伙伴——适应新环境——制订学习计划”为主题的辅导;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编写了“突破学习难关篇”;针对学生的情绪问题,编写了“情绪意志篇”等。
  第二,针对不同年龄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有不同的辅导重点。如在青春期心理辅导中,对学生进行“做一个受欢迎的异性同学”为主题的心理辅导;以“认识自我与悦纳自我”为主题,进行自我意识的辅导。
  第三,根据学校对学生教育整体规划的需要,结合学校德育工作来安排。如为配合行为规范教育,进行“学会倾听”、“学会感恩”、“宽容待人”等辅导;为配合亲情教育,进行“体会亲情”、“最熟悉的陌生人”的辅导。
  第四,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和他们的实际需要,就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来安排。针对现在校园安全防控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远离暴力”、“如何应对侵犯”的讨论;针对学生爱上网的特点,开展“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的讨论等。
  2.开展活动教学,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遵循这一规律,将活动引入教学,并将其作为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精心设计的活动为中介,借助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唤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在活动中建立起学生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促进了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情景体验法。即给学生提供一种情景或氛围,让他们从中有所感受和体验。如在讲完赞扬别人的技巧和作用后,让学生离开座位去寻找1-2名对象,互相写赞扬对方的话,然后请部分同学到前面宣读。在宣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无形中受到情境的感染和鼓舞,情感得到升华。
  角色扮演法。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准备小品表演或即兴表演,使学生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情绪,并学会扮演角色的行为技巧。
  讨论分析法。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个人看法,集思广益,相互学习,从他助到自助,力求同步成长。
  实践锻炼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和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自评自述法。让学生对自己的某种心理水平和品质进行叙述和评论。如“谈自己的绰号及对绰号的看法”、“人际交往水平自评”等。
  他山之石法。通过电影、录音、教学课件等多媒体手段,演绎身边的故事,介绍一些成功人士的心路历程,提高教学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素质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两年后,我们收到了喜人的成效。在每学期进行的课程实施效果问卷调查中,我们透过学生直白的文字表述真切感受到,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自我调节等方面均获得良好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1.学会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
  掌握学习方法,“我学到了如何提高上课效率,如何在课外做好复习,这些都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利用谐音法或是联想法,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运用学习策略,“我认为订立学习计划很成功,自己计划考试成绩在年级30-40名,在向目标的进军途中,我以积极的态度攻克了各种各样的难关。”
  增强学习毅力和自信心,“挫折教育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学会了遇到挫折要总结经验教训,它使我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欣赏自我的方法,能使我在遭受挫折之后重新振作起来,使我明白我是一个聪明的人,我能战胜重重困难。”
  克服焦虑紧张,“以前考试我常常感到紧张不安,并有一些焦虑情绪,心理老师给我们作了适当分析,我学会了心理暗示法,并在考前认真复习,这样在考试时不再觉得那么紧张了,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2.学会交往,改善了人际关系
  尊重、理解、关心他人,“感触和印象最深的是人的交往,如安慰别人得表示理解,绝不能因对方的偶尔失败就嘲讽对方,揭对方的短。”努力做到倾听、欣赏、接纳,“我知道应该大大方方地与他人交谈。”“心理课启发了我,使我能主动与他人交往,学会关心、理解他人,学习到如何去赞扬、欣赏别人,并消除嫉妒心。”
  提高了交际能力,“我把心理课上学到的方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果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交际能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学会了交际对我帮助很大。”
  改善了人际关系,“通过实践,改善了我和几个同学的关系,促进了我们的友谊。”“原来觉得母亲很啰嗦,现在知道这都是为了我好,我和母亲的关系更融洽了。”
  3.学会了认识自我和调节情绪的方法
  认识自我、调节情绪,“以前只要有不开心的事或心情不好时,我总喜欢扔东西、踢桌椅,自从上了心理课,我一改以往的坏习惯,遇到不顺心的事能心平气和地想整件事我有没有做错的地方,尽量把坏事变好事……”“心情不好时,听听轻音乐……”■
  □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