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公共电视的体育传播
2011-12-29刘晓丽
新闻爱好者 2011年24期
户外媒体是存在于公共空间的一种传播介质。移动电视(公交、出租、地铁)和城市电视(楼宇、户外大屏)都属于户外公共电视,①在户外公共场所播出,内容来源于电视台,信号通过电视塔实时发送给多种终端,播放新闻时事、出行参考、娱乐报道等,让户外人群随时随地获得更多更新资讯,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户外公共电视体育传播发展概况
户外公共电视体育传播已日益引起关注,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南非世界杯和广州亚运会的召开,极大地激发了户外人群的体育热情,显现出自身的魅力。
北广传媒成立之初就被明确赋予“奥运媒体”职能,是北京用新兴媒体服务奥运的重点,城市电视是北京地区唯一得到奥组委授权的户外电视媒体,负责北京奥运会宣传推广;华视传媒不仅实现北京奥运精彩体育赛事同步转播,并持续实现对中超、亚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体育赛事实时转播,为城市受众提供丰富的体育视听盛宴。
据调查,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民中有24.9%的观众通过公交移动电视收看体育比赛,公交移动电视成为继传统电视之后的奥运赛事第二大收看媒体;广州亚运会期间,分别有74.5%和83.3%的广州市民表示曾从公交电视和地铁车厢电视收看亚运会信息,分别有28.7%和28.9%的广州市民表示公交电视和地铁车厢电视是其获取亚运信息的主要媒体之一。②可见,户外公共电视以其高收视率在媒体体育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户外公共电视体育传播的特点
传播内容方面:即时播放丰富多彩的体育新闻资讯。由于户外公共电视具有“户外”和“移动”的特点,能够实时播放节目,节目每天更新,不断吸收、引进适合户外公共电视特点的各类优秀体育节目,对重大赛事、热点赛事采用现场直播、字幕滚动播报等多种方式及时报道,节目间隙也会插播一些体育广告,让观众在户外就能够同步接收到最迅捷的体育资讯,满足受众对体育资讯的需求。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有限公司企划总监、节目部主任郑虎就说过:“主要是突出一个短、频、新、快,这个也是我们公众传媒必须要做到的、一个即时的新闻资讯的根本要求。”③北京奥运会期间,户外公共电视一遍遍播放奥运各比赛项目的图像和动画介绍,许多人就是通过户外公共电视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直播,大家在公共场所关注同一焦点,共度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作为宣传新北京、传播新奥运的唯一户外视频宣传平台,北广传媒城市电视的定位之一是“奥运媒体”,强化“奥运和体育”的概念,扩大对体育内容的传播和服务。每天播放大量的北京奥运宣传片、以奥运为主题的各类节目,并直播与北京奥运相关的重要事件,增加转播北京电视台的《体育新闻》,此外还频繁地播出公益广告片,内容包括节水、环保、社会秩序、交通安全等,希望潜移默化地提高市民素质,迎接人文奥运。努力实现整体内容奥运化,旨在打造一个奥运大文化的概念。④
传播形式方面:传播符号多样化,传播界面特别设计。户外公共电视以视频和音频符号进行传播,图文、图像并茂,直接、简捷,能够实时、同步、清晰地进行体育信息传播,还可显示二维、三维动画和录像、电视、VCD节目以及现场实况,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强,增强了体育信息的直观性表达。尤其是户外面积较大的大屏幕电视,更注重画面的质感,对受众的视觉冲击力更强,在传递体育资讯、扩大影响方面具有突出的实效性。
此外,户外公共电视在界面设计上的创新可充分体现各种传播符号的价值,扩充单位面积内的信息量。如上海公共视频信息平台楼宇电视定位于“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不仅播出新闻资讯类节目,发布灾害天气预警、警方提醒等信息,也会直播上视、央视和东方卫视的热点赛事等,其电视屏幕的设计就充分体现各种内容的同时传播,整个电视屏幕按照4∶1∶1的比例划分成三块,左侧的大框即时直播东方卫视、上视和央视的名牌新闻栏目以及热点赛事,右下角的小框用来发布各类公共信息,如灾害天气预警、警方提示等,右上角则播出广告来支持整个平台的运行成本。⑤
传播时间方面:时间短频次高,到达率较高。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为了满足自身工作、购物、餐饮、旅游、休闲等各种各样的需求而越来越多地停留在户外,户外公共电视的受众就是户外人群。户外公共电视“延伸了人们的收视习惯,满足了在途中即时获取信息的需求,有效填补了室外公共场合的媒体空缺而导致的注意力‘盲点’,成功开发新的‘注意力资源’”⑥。但是户外人群的流动性高,户外公共电视传播体育信息必然在时间上表现出不完整性,如移动电视所利用的主要是公众上下班等行车途中的时间,楼宇电视主要利用公众就餐、到银行和政府机构办事的等候、等待电梯的时间等。针对这种收视时间的片断式和碎片化,户外公共电视播放的体育节目时间大多较短,一般在5分钟以内。当然,这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确定的。如今,移动电视的自制节目不超过5分钟,且大部分节目在3分钟以内。⑦户外公共电视节目虽然短小但是精致,其持续性较强,播放频次较高,可不断增强和扩大体育资讯的到达率。
传播空间方面:覆盖面广泛,收视人群数量大。不论是让人们边行边看的车载类移动电视,还是让人们在无聊等待中观看的楼宇电视,户外公共电视都极大地拓展了受众的收视空间,覆盖面广泛,收视人群数量大,可有效扩大传播影响力。如华视传媒拥有29个公交数字移动电视联播网城市、8个地铁电视联播网城市,14万个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终端、5万个地铁电视终端,覆盖中国无线发射技术播放终端数占比达76.8%,占已开通地铁电视终端数100%,影响中国主流消费城市4亿人次。⑧在北京奥运传播中,华视公交移动电视凭借无处不在的媒体网络一跃成为大众接触主流媒介。据调查,北京奥运会期间,23.6%的受众在北京通过华视传媒数字移动电视即时收看奥运赛事。奥运结束时,行业内开始流行一句话:“在家看电视,出门看华视。”⑨
户外公共电视体育传播的发展措施
进一步拓展体育节目资源,追求体育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当前户外公共电视体育传播资源相对匮乏,在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等大型赛事期间传播量较大,日常信息量较小。如上海公共视频信息平台每天播出近18小时新闻节目,体育节目不多;北广传媒自制节目达30%,但体育节目仍相当有限。户外公共电视体育传播应在内容上下足工夫,丰富节目资源,加大自制节目力度,提供独具特色的节目。
结合传播空间改善传播方式,追求体育信息传播的专业化。户外公共电视在不同空间中传播的体育节目内容上尚没有太大差异,未能针对每一类渠道特质提供针对性更强的节目,此问题亟待解决。如同是移动电视的地铁电视与公交电视就有区分,公交电视安装在驾驶座后,公交车的空间有限,尤其高峰期非常拥挤,站立的乘客大多面朝车厢两侧而难以收看电视,大部分坐着的乘客由于站立乘客的遮挡也不便收视,而且嘈杂的收视环境影响收视心情,节目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地铁空间较大且电视安装在车厢两侧,必视性、可视性稍好。体育节目是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之一,户外公共电视应精耕细作,注意结合传播空间考虑播出时段和受众需求等因素,使之更适合不同活动空间中的受众。
增加与受众的互动性,追求体育信息传播的实效性。“互动性的不强导致了乘客对移动电视的存在置若罔闻,感觉与自己毫无关系,造成了传播效果的短暂性、瞬时性。”⑩此问题在户外公共电视体育传播中同样存在。移动电视与受众的互动目前主要是根据受众发短信或打电话提出的要求相应加一些节目,除可让受众点播体育节目外,还可有各种尝试。如像报纸设置读者评论版一样,为受众提供发表体育新闻评论的空间;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如北广传媒移动TV俱乐部奥运期间组织与奥运有关的活动等。只有增强与受众间的互动,户外公共电视体育传播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注 释:
①⑩北广传媒,http://www.enfodesk.com/msite/mainv2/?menu=info_index⊂_menu=info_detail&info_id=4971
②⑥《公交电视的传播价值与发展趋势》,2011年4月7日,新华网传媒频道。
③《东方明珠力拓沪上车载视频市场》,2007年5月19日,投资者论坛,http://www.opg.cn/bbs/viewthread.php?threadid=2007
④《访北京北广传媒移动电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晓军》,2008年6月22日,中国数字电视论坛,http://bbs.dvbcn.com/showtopic-30048-1.html
⑤《移动电视漫游城市街头——公交楼宇城市》,福建移动电视网,2007-03-03,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19918127
⑦《北京:新媒体如何备战奥运》,北广传媒集团,http://www.bamc.com.cn/cn/news4.asp?CategoryID=9
⑧《户外移动电视:新传媒格局下的媒体盛宴》,2010年12月10日,慧聪广电网。
⑨《华视传媒亮相广州亚运传媒论坛》,2009年7月20日,http://www.techweb.com.cn/news/2009-07-20/418486.shtml
(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教研室)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