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与就业工作双赢的新模式实践
2011-12-29温颖娜安海娟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1年2期
【摘要】大学生党员的就业状况是社会的关注点和汇聚点。随着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招聘市场逐步趋于多元化,这需要高校的党建和就业工作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实践党建与就业工作的新模式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关键词】党建工作就业工作双赢调查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战略性的转移,即从注重规模性的发展逐步转向质量性的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既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核心,也是社会人才需求的重点,大学生党员的就业状况更是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点和汇聚点。本研究面向河北省四所高校对高校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双赢展开分析,探讨研究党建与就业工作双赢新模式,为高校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双赢提供实践性依据。
党建与就业工作调查
党员的基本情况。调查面向毕业生党员共发放《应届毕业生(党员)调查问卷》141份,排除不合格问卷15份,有效问卷126份,有效回收率89.4%。
群众的基本情况。调查面向应届毕业生共发放《应届毕业生(群众)调查问卷》475份,排除不合格问卷34份,有效问卷441份,有效回收率92.8%。
就业观。第一,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6.4%,20.5%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对待择业的准备不太充分,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高峰期的逐渐逼近,迷茫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第二,关于就业的影响。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可见,毕业生在做选择时还是比较慎重的。第三,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调查表明,66.7%的调查者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省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第四,关于就业目的。此次调查表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剩下的2.5%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础。
就业工作小组对党员和群众的影响。
由上表可见,在“你认为成立学生党支部就业指导小组有没有必要?”的问卷结果中,党员回答“有必要”占党员总人数的93.7%,远高于群众82.1%。这说明党员对于在毕业实习期建立就业工作小组持肯定态度。有绝大部分的群众(85.6%)认为所在就业工作小组的就业党员责任人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说明群众对党员在就业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持肯定态度;有90.3%的党员以及82.4%的群众认为“学院就业指导办—校园网就业信息平台—系党支部—各系学生党支部书记—各学生党小组—(各实习队长)学生党员—各位学生”的就业工作小组构成模式是最理想的,这说明将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够得到全体毕业生的认可。
就业工作小组对提高就业率所做的工作。
通过表4我们可以发现,搜集就业信息是就业工作小组提高就业率最主要的工作手段,这充分说明了就业工作小组的职能,即带动身边同学就业,促进就业。
就业工作小组的工作成绩。
由上表可见,党员在就业工作小组能够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合理利用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努力发掘就业渠道,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帮助同学分析自身实际特点和现状,引导尽快就业。
构建党建与就业工作双赢新模式
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的优势作用。毕业生党员是毕业生队伍中的生力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要责任,其就业状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着导向性的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的优势作用对做好高校就业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毕业生党员是新鲜血液,是经济建设取得更大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充实的骨干力量,更是国家和党未来高精尖人才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
第二,从高校自身的发展现状来看,就业工作是“生命线”。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毕业生的质量工程能否做好是高校保持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质量的毕业生党员就业状况、在用人单位优秀的表现,都会影响整个高校就业工作的质量评价。
第三,从个人发展来看,就业是大学生寒窗苦读数年之后的回报和收获,是大学生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里程。毕业生党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面向西部和基层去建功立业,这对于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区域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具有积极的改善和调整作用。
党建策略促就业,就业工作促党建。“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是高校党建工作中党员发展的重要原则,从重点培养对象的确定,到重点培养对象的考察,直至组织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民主测评,还是辅导员的意见,帮助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进步学生,发现不足,改正缺点,引导其更快更好地发展和成长,使其真正能够在学习、生活、工作、就业等方面成为普通同学的榜样。通过党员的模范作用促进学风建设,切实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断为社会输送高精尖的人才。
就业工作促党建。从目前高校就业工作的发展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中醒目的突出“党员优先”,这对于其他普通同学尤其是在校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触动,激发了广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近,用实际行动争取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有着迫切要求加入党组织的理想和愿望。从高校党建工作成果来看,在经过党组织悉心培养和教育之后,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党之后,仍然能够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继续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能在就业工作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就业,在用人单位的评价调查中能够得到一致的肯定,用实际行动见证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建是基础,就业问题关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个人的发展。高校在注重提升毕业生党员综合素质水平的同时,能否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参与就业工作的优势作用,势必影响未来高校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党建工作者与就业工作者应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将高校毕业生党建与就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努力开创高校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双赢新模式。(作者单位分别为:河北联合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联合大学临床医学院;本文系2010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0BDD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