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稀土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及对钢性能的影响

2011-12-29魏可媛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8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稀土在钢中的作用机理主要有净化作用、变质作用和合金化作用,总结了稀土对钢性能及组织的影响和稀土的加入方法,充分发挥稀土作用,提高钢材质量,把我国的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关键词:稀土;作用机理;性能
  稀土在传统钢铁领域中的应用,自20世纪60年就已经成为一个活跃的课题,一直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一直存在争议。国内外的研究者都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我国是世界RE资源大国,RE贮量和产量都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如何在钢中更好地利用这部份资源显得尤为迫切。
  一、稀土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一)净化作用
  微量稀土在钢中的净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可深度降低氧和硫的含量,降低磷、氢、砷、锑、铋、铅、锡等低熔点元素的有害作用,主要是可以抑制这些元素在晶界上偏聚,有净化晶界的作用,或可以与这些杂质形成熔点较高的化合物而析出排除。后者应在稀土脱氧、脱硫之后,稀土加入量较高的情况下发生。当稀土加入量较高时,稀土在脱氧、脱硫之后,它将会与钢中的铅、锡、砷、锑、铋等低熔点金属元素交互作用,形成熔点较高的化合物,降低低熔点金属元素的有害作用,还有一部分形成稀土夹杂物从钢液中排除,从而净化钢液。在低碳钢中,当([RE]+[As])/([O]+[S])≥6.7即出现脱砷产物;加稀土后消除了钢的Pb脆,观察到Ce2Pb球状夹杂物;在低氧硫工业纯铁中加入少量的稀土与锑反应,并使聚集在晶界的锑转移到晶内,减少锑在α-Fe晶界上的偏析。
  (二)变质作用
  在含有少量锰、并用铝脱氧的镇静钢中,硫化物通常以对钢的性能危害最大的第Ⅱ类形式分布在晶界。未加入RE前,钢中夹杂物主要是长条状的MnS和少量串状的Al2O3和铝酸盐,加入RE后,形成高熔点的在晶内任意分布的球形夹杂,取代了沿晶分布的第Ⅱ类硫化物和串状Al2O3。这种变性了的夹杂物的成份和分布取决于RE/S值和钢中的[O]及其他合金元素的含量。当钢中[S]/[O]值较高时,变质硫化物以RE2S3为主;当[S]/[O]较低时,稀土夹杂物则以REAlO3和RE2O2S为主;当RE/S=3-4时,稀土硫化物能完全取代MnS,此时夹杂物的心部为黑色的RE2O2S;外层为浅灰色的稀土硫化物;少量的Al2O3可以成为稀土硫化物的结晶核心。当稀土加入量适宜时,RE元素不仅能减少夹杂数量,还能使之细化。稀土化合物在热加工时变形,仍保持细小的球形或纺锤形,较均匀地分布在钢中,消除了原先存的沿钢材轧制方向分布的呈条状MnS等夹杂。由于夹杂的变质,能增加夹杂物与晶界之间及晶界抵抗裂纹形成与扩散的能力,从而提高了钢的横向塑性、冲击韧性、疲劳强度、高温塑性、焊接性能等。
  (三)合金化作用
  微合金化的强韧化程度决定于微量稀土元素的固溶强化,稀土元素与其他溶质元素或化合物的交互作用,稀土原子的存在状态(原子、夹杂物或化合物)大小、形状和分布,特别是在晶界的偏聚以及稀土对钢表面和基体组织结构的影响等。有关合金化作用的主要研究结果集中在以下方面。
  1、固溶度及固溶强化。固溶在钢中的稀土元素由于其原子半径比Fe大得多,往往造成晶格畸变能大而处于不稳定状态,常常通过空位扩散机制偏聚在晶界,对固溶体起到强化作用。
  2、改善晶界和抑制局部弱化。固溶在钢中的稀土往往通过扩散机制富集于晶界,减少了杂质元素在晶界的偏聚。如稀土降低高速钢中晶界磷的偏聚量;Ce降低Sb在α-Fe晶界的偏聚速度,在500℃-600℃范围显著降低Sb在晶界的平衡偏聚浓度;在25MnTiB钢中,加0.4%RE在一定淬火温度范围内阻碍硼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改善晶界和抑制局部弱化:如低温脆性、疲劳性能、晶界腐蚀、高温强度和回火脆性等。
  3、影响杂质元素的溶解度以减少脱溶量。稀土降低碳、氮活度,增加碳、氮的溶解度,降低其脱溶量,使它们不能脱溶进入内应力区域或晶体缺陷中去,减少了钉扎位错的间隙原子数目,因而提高了钢的塑性和韧性。另外,稀土影响碳化物的形态、大小、分布、数量和结构,提高了钢的机械等性能。
  4、影响相变和改善组织。稀土影响钢的临界点,淬火钢回火以及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分解热力学与动力学等。相关试验观察到稀土影响钢的相变温度Acl、Ar1、Ac3、Ar3、Ms、Mf等,改变相变产物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稀土钢中分别观察到细化渗碳体、细化板条马氏体亚结构或位错马氏体结构,改变铁素体的含量和尺寸、抑制碳化物相的聚集粗化等现象。
  二、稀土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稀土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具有如下的影响:改善钢的疲劳性能;改善易切削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不锈钢的耐点蚀能力;改善高合金钢的热加工性;抑制钢的回火脆性、降低韧-脆变温度;提高含磷钢的耐大气腐蚀性;提高高合金钢高温蠕变断裂强度和塑性;改善高合金钢焊缝金属抗晶间裂纹形成能力;影响钢的淬透性;提高铸钢的强度和塑性、韧性;提高铸钢的耐磨性;提高钢和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提高钢的室温强度和硬度;消除Fe2Cr2Al合金高温使用时的脆化倾向。
  三、稀土在钢中的应用前景
  在随着我国基础建设步伐加快,不仅使钢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且还要求钢材的质量有较大提高,除了要求钢材具有高的强度和韧性外,还要求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以满足工业需要。稀土耐候钢、稀土重轨钢、稀土耐热钢、含(Nb、Ti)稀土管线钢、含(V或Mn)稀土结构钢都已工业生产,稀土显著提高提高了钢的耐蚀性、耐磨性、韧塑性、成型性、耐疲劳性等,使合金钢具有更为优越的综合性能。随着国家对海洋资源的大量开发、海上运输业的发展以及海洋强国的建立,都将为稀土耐候钢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对09CuTiRE稀土处理钢来说,加入稀土后使其耐腐蚀性能提高60%,这使得稀土耐候钢将广泛应用于集装箱钢板、造船用钢、海上采油平台用钢等诸多领域。
  在掌握了稀土在钢中作用机理以及对钢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稀土元素在钢中的深度净化、有效变质、强效合金化和凝固组织控制作用;深入认识稀土在控制钢的弱化源,降低局域区能态,稀土与金属基体、空位、位错、杂质原子、晶界、相界的交互作用问题。积极利用我国丰富的稀土资源和微量合金元素(V、Ti、Nb等)的优势互补作用,提高钢材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1、杜挺.稀土元素在金属材料中的作用和机制[J].金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