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网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2011-12-29姜霞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8期
摘要:目前,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局域网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它由于接入速率高且在组网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传输移动数据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随着无线局域网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其在安全问题以及管理问题方面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文章就是攫取了无限局域网网管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无线局域网管理系统中的主要内容和管理对象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不同。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网管系统;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使得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势头也日益迅猛,它具有如下特点,即接入速率高且在网络组织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且在传输移动数据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就目前发展来看,无线局域网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接受,而且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在无线局域网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了无线局域网在安全问题以及管理方面均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由于无线局域网的发展速度以及更新速度十分之快,使得传统的局域网管理已经不能够很好地对其进行信号的覆盖,那么对医院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则需要与传统的局域网的发展有所不同,才能够使得无线局域网能够超越传统的局域网。本文就是攫取了无限局域网网管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无线局域网管理系统中的主要内容和管理对象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不同。
一、无线局域网概述
(一)涵义
所谓无线局域网(WLAN),指的就是电子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产物。通俗而言,无线局域网不再采用传统的电缆线,以及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网络所用到的基础设施如光缆,无需再埋在地下或者埋藏于墙中,网络却能够智能地随着人们的移动进行变化或是移动。
(二)应用特点
1、灵活性。根据上述关于无线局域网的涵义可以知道,无线局域网首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这是传统的的局域网所不能比拟的。这主要表现在无线局域网不会受外部环境的限制和影响,这就使得无线局域网的网络传输范围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拓展。据计算,无线局域网的拓展宽度可以达到数十公里。
2、移动性。“无线”就意味着可能移动,无线局域网的明显优点是提供了移动性。通信范围不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拓宽了网络传输的地理范围。在有线局域网中,两个站点的距离在使用铜缆(粗缆)时被限制在0.5km,即使采用单模光纤也只能达到3km,而无线局域网中两个站点问的距离目前可达到50km。
3、可扩展性。在已有无线网络的基础上,只需通过增加AP(无线接入点)及相应的软件设置即可对现有网络进行有效扩展。有线通信除电信部门外,其他单位的通信系统没有在城区挖沟铺设电缆的权力;而无线通信方式则可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定制专网。有线通信受地势影响,不能任意铺设;而无线通信覆盖范围大,几乎不受地理环境限制。无线网络的易扩展性是有线网络所不能比拟的。
4、经济性。无线局域网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价格昂贵的,但实际上,在购买时不能只考虑设备的价格,因为无线局域网可以在其他方面降低成本。有线通信的开通必须架设电缆,或挖掘电缆沟或架设架空明线;而架设无线链路则无需架线挖沟,线路开通速度快。将所有成本和工程周期统筹考虑,无线扩频的投资是相当节省的。
二、网络管理协议分析研究
(一)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网络管理体系的组件。无线局域网网络管理系统主要由如下组件组成,即一个管理站、一个管理信息数据库、一个被管理系统以及网络协议等方面组成。管理器提供网络管理者和被管理设备之间的接口。该管理过程的执行诸如衡量一个远程局域网段上的吞吐量或者记录传输速度以及路由器的局域网接口地址的任务。管理器的任务通常还包括图形化的某些类型的输出,用以显示管理资料、历史统计等等。
2、0SI网络管理体系。0SI网络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如下管理方式:(1)失效管理。失效管理包括失效检测,隔离和纠正下OSI环境中的非正常操作。标准还包括了错误记录、失效定位和诊断测试。(2)计费管理。计费管理是以使用OSI坏境资源的和使用这些资源所应付的费用为目标而确立起来的。
(二)SNMP管理信息结构
1、SNMP体系结构。SNMP的最大特点是简单性,它的设计原则是尽量减少网络管理所带来的对系统资源的需求,它的整个管理策略和体系结构的设计都体现了这一原则。
2、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首先是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织(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的研究小组为了解决Internet上的路由器管理问题而提出的,它可以在IP、IPX、AppleTalk、0SI以及其他用到的传输协议上被使用。SNMP的系结构是围绕着以下四个概念和目标进行设计的:保持管理代理(agent)的软件成本尽可能低;最大限度地保持远程管理的功能,以便充分利用Internet的网络资源;体系结构必须有扩充的余地;保持SNMP的独立性,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网关和网络传输协议。在最近的改进中,又加入了保证SNMP体系本身安全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