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品油价格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2011-12-29何斌梅兰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8期
摘要:成品油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能源成品,其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实质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成品油价格体制始终坚持以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作为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当前我国成品油价格由政府定价逐渐转向和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相接轨,但价格机制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导致其经常大幅波动,以至于成为CPI波动的导火线和驱动器。文章针对该机制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来进一步完善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推动我国CPI的稳定运行,维护成品油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成品油;价格;CPI;体制改革
2010年10月26日,国内市场汽油、柴油价格分别上调为7410元/吨和6680元/吨,每升分别上涨0.17元和0.19元,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了我国10月份超高幅的通货膨胀。同时,这是今年国内成品油的第三次调价。在当前国际原油价格逐步走高、成品油价格调整日益频繁、倡导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关于成品油价格的改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成为稳定CPI的先导器,因此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的重要性
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经过五次改革,已逐步向着市场化方向逐步迈进,我国原油市场价格已经基本上和国际接轨,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还需进一步改进完善。通过建立成品油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减缓国际油价短期内剧烈变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相对稳定,保证国内石油燃料油的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一)成品油价格改革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
据《中国油气矿源勘查前景展望》,我国人均拥有石油可采资源总量和人均产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石油生产和加工能力已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继续推行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节约成品油资料的价格改革,更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成品油价格改革是稳定我国价格市场的必要手段
从2003年至今,国际油价波动频繁,暴涨暴跌,但总体价格水平呈上升趋势,我国由于采取同国际石油市场相接轨的办法,我国成品油价格一路攀升,直接参考国际油价不利于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稳定。革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有利于稳定成品油价格市场,从先导阶段稳定了CPI,有利于我国构建健全的价值机制。
(三)成品油价格改革有利于培养消费者心理适应性
在当前我国CPI连续三个月超过3%警戒线的背景下,这对我国居民的消费心理造成了又一次的冲击,难以适应。CPI的每次波动,市场反应主要体现在消费者心理的变化上,CPI的反复波动容易造成消费心理的紊乱。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是逐步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相接轨,这必然会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变动的调整频率,有助于逐步培养国内消费者的心理适应性,为今后商品价格的完全市场化做铺垫。
二、我国成品油价格体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频繁波动,我国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不足。
(一)在国际石油市场缺少话语权,被动跟随国际石油价格
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缺乏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的接轨过于机械,容易导致石油流通、销售环节的投机行为,引发部分企业囤积、炒作,放大成品油品市场的波动;二是调价时间滞后,不能真实及时反映市场的供求变化,容易造成国内调价与国际油价走势的脱节,扭曲国内石油市场的供求变化,影响国内成品油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威胁油品市场的稳定。
(二)高度垄断的成品油市场格局
成品油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上,原油生产和进口呈寡头垄断竞争格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原油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90%多;从成品油批发环节看,目前我国成品油批发市场主要由两大公司主导,成品油批发企业基本由中石油和中石化控股或挂靠中石油和中石化。由于两大集团对成品油产业链上中游的控制,零售环节实际上还是被两大集团操纵。这种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竞争的不充分,影响了市场化进程。
(三)石油期货市场和石油储备体系不完善
石油期货市场的建立是国际油价定价权的重要保证。我国当前暂无发展金融期货市场的相关政策,缺乏一个与市场化进程相配套的石油价格避险机制,在交易规则不熟悉、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巨额亏损,在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波动的形势下,只能被动接受国际油价。石油储备体系不完善导致期货市场不能真实反映石油供求变动状况,从而最终与现货市场脱节。而我国是唯一尚未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一旦国际油价暴涨或原油供给中断,我国的石油石化、能源产业必将遭受影响,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三、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相关建议
通过成品油价格改革实现我国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我国石油市场当前的实际,本文认为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努力:
(一)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石油战略储备的建立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目前我国的石油储备资金以财政拨款为主,应积极拓宽石油储备资金的来源,可以通过发行长期债券方式来筹集建设石油储备的资金,通过适当在利息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来鼓励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内三大石油巨头进行石油储备,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招投标方式,和民间投资者合资或者让其独资来建立油储备设施,由国家购进石油在这些设施中储备,企业负责日常管理并收取管理费来获得利润。
(二)建立石油期货市场
随着国际油价的节节攀升,全球围绕石油定价权的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国都积极推出不同的石油期货,而亚太地区正缺乏一个完全公认的市场,我国应该利用在亚太地区石油市场所占的份额,建立完善国内的石油期货市场,建立科学的石油定价机制,增强石油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争取石油定价权,增强国际竞争力。第一,可以选择燃料油期货作为石油期货市场的突破口,我国燃料油现货市场较发达,燃料油价格波动非常剧烈、频繁,具有强烈套期保值市场的需求,燃料油是一个国际化的交易品种,通过燃料油期货来丰富交易品种,健全石油市场,逐步摆脱世界石油价格剧烈异常波动带来的风险,提高国家对石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第二,在上海建立石油期货市场。上海在国内成品油生产和消费占有重要地位,石油现货市场发达、配套设施完善、经济辐射力强,在上海建立石油期货市场,便于吸引资金、技术、人才、资源,促进国内外石油现货、期货贸易的开展,迎接国际石油市场的激烈竞争,增强我国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能力。
(三)提升我国在国际油价形成中的话语权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近几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逐年攀升,应该积极利用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主动参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制定,改变价格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努力把国内市场的基本面合理地反映到国际原油价格中。一方面,鼓励我国石油企业参与到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中去,增强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控制力;另一方面,建立多层次的石油产品交易市场,避免非经济、非理性因素干扰所带来的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充分发挥价格发现与风险规避作用。
(四)逐步打破石油寡头垄断格局
健康市场是正常价格的基础,只有我国石油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内成品油定价才能与国际市场真正接轨。所以目前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打破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垄断经营格局,积极培养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建立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提高石油资源配置效率,保证石油市场的正常运作和石油价格的合理形成。
参考文献:
1、刘满平.新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评价及建议[J].中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