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四点”礼仪教育模式探索
2011-12-29高玉诺
中国德育 2011年2期
2005年春建校初期暑假后开学的第一天,粉刷一新的连廊立柱上出现了鲜活的脚印,墙壁的宣传栏上残留着用牛奶画的图案。随后的日子,学生迟到、不完成作业、丢失东西、顶撞老师、顶撞家长、撒谎、损坏公物、乱扔垃圾、不穿校服等等不良现象时常发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处等各种教育管理举措自然也纷至沓来。面对这些状况,学校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召开学生座谈会,期望获得更有效更完善地教育办法。
经过深入探讨最后达成共识:把礼仪教育作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口,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礼仪学习和养成训练。学校把礼仪课作为校本课程排进课程表,挑选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任教。上课地点设在舞蹈教室,上课方式采取讲练结合,如站姿坐姿训练伴随礼仪常识学习的始终,情境教学表演与体会交流相伴礼仪学习的全过程等。
礼仪教育不是新课题,涵盖的内容很多,值得借鉴的做法也很多,有的侧重于遵规守纪行为养成,也有的侧重于人际交往的沟通艺术。学校结合学生实际,经过反复梳理,最终确定探索实践“一线四点”礼仪教育模式。即以责任感教育为主线,以守纪教育为突破点,以感恩教育为升华点,以诚信教育为支撑点,以合作教育为着力点,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礼仪教育,努力夯实学生的人生道德基础。
一 、以责任感教育为主线,把礼仪教育作为学生立德修身的抓手
礼仪通常是一个人具备了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责任意识才有的外显行为,因此,责任成为礼仪修养的要义之一。责任是指份内应该做好的事,而责任感则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份内份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只有个体认为“这是自己必须做的”时,才能自觉地有外在行为的礼仪表现。所以我们从初一入学教育到初四中考教育,从学校教育管理到家庭教育合作,都立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道德培养目标,大处着眼,小处落墨。通过对社会、对集体、对家庭、对自己未来负责的责任感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行为,全力塑造有责任心的人,使礼仪从入脑、入心,渐至融入学生生命。从作为目标学习训练要求被动应用,逐步适应进而到自觉应用,逐步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使讲礼仪成为学生生命状态的自然呈现。
学校特别重视新生入学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集中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文明礼仪规范》等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确作为中学生的基本要求,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责任感培养有个良好的开端。
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因为对小事负责任是对大事负责任的基础。学校从做值日、摆放自行车、打扫宿舍、整理餐桌、穿校服、戴校牌等细节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并纳入量化管理。班级物品管理如多媒体遥控器、电脑桌、电扇、日光灯等,具体到一人一物,学生责任明确,目标清楚,易于完成。不断细致的严格管理,使学生的责任意识逐渐增强。
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不只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及家长学校的培训和指导,纠正部分家长“树大自直”的看法,引导家长注意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建议家长按照家庭成员的能力分工负责家务,和学生签订家庭责任合同书,让学生懂得自己在家庭中应尽的义务。无论事情结果的好坏,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家长就要鼓励孩子敢作敢当,不逃避责任。期末评选出“家教示范家庭”并隆重表彰,鼓励家长,教育学生,努力实现学校、家庭在学生德育上的目标与节奏同步。
二、以守纪教育为突破点,培养学生“遵守”的礼仪素养
无规矩不成方圆,由此,遵守成为礼仪修养的要义之二。遵守是一个单位,乃至国家、社会安定有序的根本。遵守是指守法循礼、守纪守约。“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所以“遵守”是重要的礼仪素养,也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德。我们把守纪教育作为礼仪教育的突破点,常抓不懈,以此培养学生“遵守”的礼仪素养。
学校制定和逐步完善相关制度,搭建学生日常管理长效平台,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不断完善值班管理、班主任日常管理、学生自主管理三套并行的监督机制,对班级学习和生活常规一日一检查一反馈、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根据量化积分评选出文明班级,在学生集会上授锦旗表彰获奖班级和班主任,营造出比学赶的氛围。严格的常规管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学生不给集体丢分的朴实想法和做法,其实就是遵守约束礼仪素养的具体表现。
纪律是集体生活的保证,集体活动是纪律教育最有效的载体。学校通过组织丰富的课外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除每学年初通过军训教育集中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纪律观念外,还有计划地组织消防演练、紧急疏散演练及“迎奥运,游青岛,体验动车组”、“北大科普夏令营”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纪律意识。
三、以感恩教育为升华点,培养学生“尊重”的礼仪品格
为人要常怀敬畏之心。所谓谦谦君子,是传统礼仪的核心要素。由此,尊重成为礼仪修养的要义之三。很多专家把礼仪界定为“礼仪是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a7cb6046d914b15ffde13ca9e0fd91af解的过程和手段。”这就是说“尊重”是礼仪的灵魂,因为只有从内心尊重,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而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深刻理解尊重,学会尊重。学生在感恩这个世界所给予他们一切美好的同时,便增强了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之意。所以我们以感恩教育作为礼仪教育的升华点,培养学生“尊重”的礼仪品格。
长期以来,学校抓住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重要契机,通过各种宣传阵地和组织学生写一封感恩信、做一件感恩事等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育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老师的教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知道感恩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与山东《现代教育导报》编辑部联合举行的“淄博师专附中杯”感恩征文比赛,在更大范围弘扬感恩意识,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感恩教育使学生越来越尊敬家长、尊敬老师,尊重老师和他人的劳动,更加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锻炼,更加爱护公物,更加自觉的保护自然环境。
四、以诚信教育为支撑点,给学生搭建践行礼仪的平台
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由此,诚信成为礼仪修养的要义之四。一个人只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