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文明礼仪教育 促学生行为转变

2011-12-29侯爱霞

中国德育 2011年2期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礼貌待人,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所称道。而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关键在于从小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观念,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一、小学生不良礼仪行为的主要表现
  身为一名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少先队员早上进校,下午放学的时候,脖子上光秃秃的,不佩戴红领巾,遇到值周生检查时才匆忙戴上,通过检查后立刻就摘下来;有些学生在楼道里见到老师就跟没看见一样,直视前行,或者脸上挤出一丝笑容算是和老师打招呼了;进办公室不敲门,不喊“报告”,推门就进;和老师说话不用“您”,直呼“你”;上完厕所不冲马桶,洗完手后不关紧水龙头;看到自己座位下有垃圾,用脚偷偷地踢到别人的座位下;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对方身上。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让人看了十分痛心和担忧。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曾对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在品德行为状况、文明行为状况、卫生行为状况三方面进行过问卷调查,其中学生文明行为状况如下表所示。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在礼仪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有些学生老师抓一抓就表现很好,老师不抓就放松自己,不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常出现反复。其中,女生各项行为表现的比男生好,低年级学生做的比高年级学生做的好。结合实践中的系统观察,笔者认为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出现反复。小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只要受到家庭、社会和环境等大气候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就会有波动,礼仪行为就会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有的学生,在学校受到很好的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举止彬彬有礼,可回到家,父母觉得一家人没有必要这么多礼,就又故态重萌。有的学生认识上不到位,行为上盲目从众。总觉得张XX、李XX甚至王XX都这样,我们是朋友,我得和他们一样,明知不对还是去做。还有的是认识上极到位,但时常管不住自己。学校开展礼仪活动时,行为上表现得非常好,过了活动阶段,就又恢复成老样子,容易反复。
  其二,存在着性别差异。在学校生活中,男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礼仪行为普遍不如女学生。楼道内追跑打闹的是男生,和同学发生矛盾动手打架、满嘴脏话的是男生,顶撞老师,不服从老师教导的是男生。种种表现看出,不文明行为男生较多,女生相对做得较好。因此,男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特别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以积极的正强化激励男学生的文明行为,引导其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三,存在发展性。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高年级学生礼貌用语的使用开始出现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碍。他们见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问好;从老师手中接过物品时十分随意,常常忘了说“谢谢”。他们不如低年级学生见到老师热情,小嘴甜甜地叫着老师,和老师乐于亲近,觉得和老师说话是一件十分光荣而高兴的事情。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对非常熟悉的人总说这些礼貌用语没什么意思,觉得多余,而不熟的人又没有感情基础,运用起来就不大自然。但这不表明高年级的学生礼仪行为倒退了,只是在提示我们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依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并给予及时积极的鼓励,使文明行为成为日常习惯。
  二、抓文明礼仪教育,促学生行为转变的德育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使孩子更加被家庭所关注。在长辈们的溺爱下,他们孤傲自私,一切以我为中心,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帮助他人,缺乏必要的礼仪教养,还有些孩子因为生活范围狭小,与外界接触甚少,导致不善与人交流,孤独无伴,从而形成了内向、任性的不良性格,不文明行为习惯一一呈现在他人面前,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深入了解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坚实的基础,就需要我们要抓好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学生不良行为的转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通过课堂渠道,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各学科在课堂中的育人功能,并抓住主题班队会和晨会时间的育人时机,使文明礼仪之花在课堂中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校设立了“三礼”课程,使用区里统一编排的《礼仪、礼貌、礼节》读本,分年级段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课上,教师采取讲故事、传授有关礼仪的知识,诵读中外古今有关礼仪的名言警句。学生演出小品、朗诵诗歌、演情景剧,在学生心中埋下讲文明的种子,规范了学生的礼仪行为。
  根据学生实际,我组织召开了“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主题队会,“争做文明礼仪小标兵”主题班会等,目的就是为了提醒学生,文明礼仪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作为高年级的同学要起到榜样的作用,让低年级的同学能够向大哥哥、大姐姐学习。
  活动中,学生们把一些不文明行为编成小节目展现在同学面前,让同学们引以为戒。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明白了怎样做才是文明行为,要做一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学生。
  (二)开展各种活动,抓学生养成训练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这种训练必须持之以恒,若出现反复,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针对学生行为容易出现反复的现象,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进行养成教育。
  1. 文艺活动培养学生文明习惯。我校举办两年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每年一次学生交易节;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朗诵比赛;“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进行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及绘画比赛;还有钢鼓艺术团训练、表演等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爱学校,自觉维护环境美的行为训练。
  2. 体育活动展现学生文明素养。学校每学期召开全校田径运动会,男女生接力赛,跳绳、踢毽比赛及大课间等体育活动。通过比赛,让学生赛精神面貌、赛纪律、赛礼仪。
  3. 德育活动引导学生践行文明行为。我校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假日,在全体学生中举行了一系列为父母尽“孝心”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或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为父母亲洗洗脚、捶捶背、倒杯茶、拿次拖鞋,或者给父母讲幽默、说笑话,逗父母开心;组织学生为“手拉手”学校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在抗震救灾活动中自愿捐款;清明节到日坛公园瞻仰马骏烈士,敬献花圈;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野外拓展训练等一系列活动。在实践中教会学生学习、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进行关心他人,以礼相待、团结互相的行为训练。
  4. 班级日常训练活动促进礼仪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利用课间10分钟,午饭后的时间来开展有益、有趣、有序的文明礼仪活动。学生们在教室里小声交谈,看书,下棋,画画。在操场上打羽毛球,踢毽。在楼道内行走、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追跑打闹。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使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培养了团结友爱的精神,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氛围。我还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征文和绘画活动,发动学生用征文和绘画的方式,将自己对文明礼仪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表达出来。如课堂礼仪、做客礼仪、用餐礼仪等,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易于同学们接受,从而形成了文明礼仪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外,根据学校德育要求,开展“文明小标兵”评比活动,让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活动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到了最高境界的洗礼。多种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学礼仪、用礼仪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5. 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礼仪氛围。校园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少先队广播、楼道墙壁上的宣传栏及班级教室后面的板报,都能成为一面面文明礼仪教育的窗口。我校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根据学生实际,在楼道内张贴一些有关礼仪礼节的宣传画,悬挂一些有关礼仪礼节的名言警句标语;张贴学生手绘、电脑制作的有关礼仪的绘画、小报和书签。利用“小百灵”广播站讲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学生学“三礼”时自己的故事及学“三礼”后的体会,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氛围。我组织学生观看宣传画、收听广播、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资料,出专题板报。通过这些浅显易懂的方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
  (三)榜样引领,强化教师示范作用
  要做到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的实效,榜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动力。我校安排四至六年级,每班选出5名学生作为值周生,轮流检查学生礼仪、卫生、纪律等方面的表现,评选出文明班集体,发流动红旗予以表扬。校长或德育干部每天不定时检查学生在校的礼仪规范及各班卫生情况,每学期评选出优秀班集体。通过评比使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规范自己言行的自觉性。此外,每学期各班评选出10名文明形象的小使者,利用周一升旗时间,在全校学生面前进行表彰,佩戴胸牌,并且选派代表作了展示,让文明榜样处处见,也使学生们认识到学校里充满了浓厚的文明氛围。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他们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老师为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切实利用好自身的有利条件,把自身的文明礼仪闪光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当学生帮助我抱作业本、拿东西或借我红笔使用时,事后我都会说一声:谢谢!学生开始觉得很新鲜,老师怎么还会向我道谢?久而久之,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在得到别人帮助后也能主动道谢了。平时,我训练学生用双手接受老师递来的物品,嘴里说声“谢谢老师。”我也回应“不客气。”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在礼仪礼貌上表现出来的行为,十分突出。
  此外,根据上级德育要求,我校德育处联合少先队大队,围绕“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心目中的教师是什么样的?你认为作为老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等问题,在学生中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设计评选活动。学生们通过答卷,动手设计出自己心目中好老师的形象。学校相关领导通过审阅、归纳、筛选,把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标准编写出来,每位老师下发一份,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学期末让全校学生对老师们进行投票评选,选出我校学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上报学区进行表彰。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认识到了良好的文明礼仪也是作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所必备的素质,这也是一门必修的功课,是每一位老师时刻在以自身的言行传授给学生的。
  三、有待进一步探讨的相关问题
  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小学阶段是关键。因为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行为可塑性大的阶段,是实施教育的最佳时期。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也就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文明习惯,将会成为后来成功的深厚基石。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竞争、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世纪,是孩子们全新的家园和战场。因此,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必须正面引导把握好这黄金时光,让学生从小就有一个好的习惯,接受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其成才垫基铺路,为社会发展培养全发面的优质人才。然而,在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笔者还存有一些困惑。学校开展的礼仪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是,学生在各自的成长过程中和性别上还是存在着某些差异,取得的成效有时并不尽如人意,和当初的设想还存在着一定距离。如何根据学生性别上的差异,开展有效的礼仪教育,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取得教育的实效性,使得实现德育内容得以突破,德育方法得以创新,从而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侯爱霞,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小学,小学高级教师,区师德标兵】
  责任编辑/李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