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表达
2011-12-29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2期
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试验
[辛音]
2011年第1期的《今日中国》似乎改版了,特别喜欢《今日视点》这个栏目,符合《今日中国》特点,“聚焦中国,透视今日”。
《一次循序渐进的“破冰”试验》,集中巨量篇幅报道了成都城乡统筹试验7年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突破性的创新意义,可以说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的一次成功的试验。它不是单纯的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不是单向的城市带动农村,而是城乡合为一体,互动发展。城市大到近万平方公里,人口多达近千万,城乡统筹不仅使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重组,而且原城乡居民都能享用现代化的都市文明,都有做市民的味道。城乡二元结构彻底破除,文明和谐的社会机制展现曙光,令人高兴,令人欢呼。整组报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国梯次发展”(都市——近郊——远郊),“城市统筹三步走历程”(城乡规划一全域成都一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虽则都是分析文字,但脉络清楚,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两个实例(一个村庄、一个农民)都以自身变化的事实打动人。
坎昆会议让世界重拾信心
[刘芳]
2011年第1期《特别报道》中一组关于坎昆气候会议的报道是贵刊记者亲临一线所发回来的报道,显示出了快捷、准确、独家等特点。该组报道简要介绍了坎昆会议上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在坎昆会议上所起的积极作用,还有世界各国对南非会议的期盼,反映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虽然坎昆会议离中国的要求还有距离,但是正如文中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所说,本次会议非常重要的一个意义是重建了哥本哈根会议后人们对对话和多边机制逐渐丧失的信心。坎昆会议让世界重拾了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信心,但是不要忘了在今年的南非会议上,还将有更多棘手的问题等待着世界各国去商议,解决。
黄老,走好!
[许磊]
《黄华:外交楷模风华永驻》一文回顾了黄老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以及他对新中国外交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让人肃然起敬。诚如文章里所说的,黄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中国外交战线的楷模。他不仅努力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还注重对外民间友好交往,增进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建国以来,中国的外交事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离不开黄华同志等老一辈优秀外交家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和他们的宝贵经验。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个世界著名的外交家而感到悲痛万分,祝愿黄老一路走好!
中国军队的全方位开放
[叶鹏]
在我的印象中,贵刊很少有涉及军事题材的报道。《中国军队全方位开放十周年盘点》—文,盘点了中国军队对外开放十年来的历程,是篇不错的报道。
从文中,我能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军队举行对外开放演习的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开放程度越来越深。这一趋势表明,中国军队正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透明,在世界舞台上也越来越自信。
中国军队从以前的“走出去”到现在的“请进来”表明解放军军力发展,自信心提升,有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军队,也有利于破除“中国威胁论”等言论。同时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军队联训则凸显了军事外交发展的新趋势,有利于中国军队与其他国家的部队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更好地发展中国的军事力量。希望贵刊以后能多一些涉及军事题材的报道。
人口普查应保证数据质量
[李壮]
人口普查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发挥人口普查的作用,关键在于应保证数据的质量。当前中国正处在制订“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人口普查的数据将是制定各项政策的重要参考。对于刚刚结束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只有保证人口普查数据的质量才能给“十二五”规划提供准确的参考,而国家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所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至于白费。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借鉴一些国内外人口普查优秀做法的,将来人口普查数据的质量将会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