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忧郁的增长

2011-12-29许斌

中欧商业评论 2011年2期

  尽管受访企业在2010年业绩不俗,但他们对未来几年的经营前景并不乐观,2011年的信心指数只有6.71。劳动力成本和公共服务品质等问题明显制约着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010中国企业高管调查”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团队的一个研究项目。调查问卷在2010年10月28日至11月30日期间在线发放,对象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校友和在读的EMBA学员。调查收到有效答卷共计698份。
  根据统计,受访者中65%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其余为职能部门负责人。受访企业遍及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其中总部位于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的分别占32%,19%,12%和10%,受访企业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占20%,民营企业占28%,非国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占19%,外商独资企业占17%,中外合资企业占11%。受访企业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分别占46%和54%。
  通过对所调查的企业样本进行分析,我们概括出以下十大信息。由于调查对象所经营的企业在其行业中属于中高端的较多,本调查所传递的某些信息可能不具有一般性,需要提请读者注意。
  
  整体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经营者对前景并不乐观
  
  超过八成的受访企业预计2010年的销售收入实现增长,有44%的企业预计销售收入增长率在20%以上,37%的受访者所在企业的增长3%~20%,另有13%的企业与2009年持平,减少(3%~20%)和大幅减少(20%以上)的企业分别只有3%和2%。
  同样的,超过八成的受访企业预计201 O年的盈利状况良好。其中26%的企业预计2010年的利润增长率在20%以上,58%的企业增长率在3%~20%之间,持平的企业为9%,亏损(3%~20%)和大幅亏损(20%以上)的企业分别为6%和1%。
  这一数据相当令人鼓舞,但受访企业高管对未来几年的经营前景并不乐观。2011年信心指数的平均值为6.71(指数区间为0~10),未来五年信心指数的平均值为6.97。
  
  本土企业竞争的加剧构成主要挑战
  
  超过八成的受访企业高管认为所在市场的竞争程度激烈,有36%的企业高管认为竞争程度非常激烈;只有2%的企业高管认为竞争程度不激烈,另有15%的企业认为竞争激烈程度一般。
  受访企业高管中的66%认为在市场竞争方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来自本土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强,而认为主要挑战来自外国企业竞争趋强的只有33%(图1)。
  
  
  竞争从价格战转向品牌
  
  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采用非价格竞争的方式,自有品牌起了较大的作用。受访企业中,以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仅占6%,以非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占45%,其余49%的受访企业表示在竞争中平衡使用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手段。这意味着大多数企业已经在努力摆脱纯粹的价格战。
  关于品牌的认知是企业竞争手段变化的最好注脚,受访企业的销售收入中有70%来自自有品牌。
  
  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经济增速放缓为主要风险
  
  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被视为是未来几年中企业将要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而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被认为是主要应对之策。受访企业60%集中在上海、北京和广东,这三个地区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最为快速的地区。受访企业高管在评估未来几年所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时,将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放在前两位(图2),广受关注的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关注度只有5%,在9个选择项中排倒数第二。
  uDEtKlQnpRJ51Ph503JtcCmDYMcDs2qLaZlCzX3VaKE=
  对于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未来几年所面临的挑战,受访企业高管将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放在前两位(图3)。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转型已经从政府的呼吁转变为企业的内在需求。
  与此同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调整和流程再造,以及完善公司治理和成本控制的关注度也居于前列,这意味着企业对管理提升的巨大需求。
  74%的受访企业表示在未来几年将加大研发投入,另有超过两成的受访企业表示将维持目前的研发水平。表示将减少研发投入的只占1%,另有4%的受访企业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未来的研发计划。
  
  政府管制的限制大于帮助
  
  企业经营者认为政府政策和管制对公司经营所造成的限制大于帮助,对政府办事效率的满意度不高。但在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政府的保护力度在过去几年有所加强。
  近半数受访企业高管认为,政府政策和管制对本公司的经营造成了限制(16%的企业认为造成了严重限制),而认为政府政策和管制对本公司经营有帮助的只有18%(图4)。这一点对政府调整对市场的干预政策提出了挑战。
  另一个挑战是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28%的受访企业高管对政府的办事效率不满意,有15%表示非常不满意,34%的受访者对政府办事效率持中性态度,对政府的办事效率表示满意的仅有11%,而表示非常满意的人数则是零。
  
  值得肯定的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近四成的受访企业高管认为政府的保护力度在近三年有所加强,仅有2%的企业高管认为政府的保护力度降低了。
  
  腐败问题普遍化
  
  在政策和法律方面,企业经营者关注的焦点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法律法规的清晰度和一致性以及腐败问题。绝大部分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中国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约有一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所在行业存在着严重的腐败(图5)。
  86%的受访企业高管认为中国存在着严重的腐败(38%认为非常严重,48%认为比较严重),仅有14%的受访者认为存在腐败但不严重。在被问到所在行业内是否存在腐败时,48%的受访企业高管表示存在严重的腐败,另外48%的受访企业高管表示存在腐败但不严重,另有4%表示没有腐败。
  
  金融市场发展缓慢
  
  企业发展普遍受制于欠发达的金融市场,尤其是民营企业面临着银行贷款难和从资本市场融资难的双重制约。受访企业经营与投资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本企业的资本积累(30%),排在银行贷款(24%)之前。只有8%的受访企业表示其经营与投资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资本市场(图6)。
  超过四成的民营企业表示,在获得银行贷款方面存在困难(19%表示非常困难)。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中66%表示容易获得银行贷款(26%表示非常容易),只有8%表示存在贷款难问题(图7)。
  民营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三大原因是:非国有的企业性质、规模较小以及没有信贷担保(图8)。
  相比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要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更为困难。超过六成的民营企业表示从资本市场融资存在困难,只有三成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表示有困难(图9)。
  
  
  人才是个大问题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图10)。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大的困难是难以找到所需的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其次是工资成本的上升。有37%的企业认为“难以找到所需的人”,30%的企业认为是“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还有22%的企业认为员工忠诚度和员工挽留是首要难题。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的匮乏,是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主要约束。
  
  出口企业谷底复苏,华东仍是投资重镇
  
  在有出口业务的受访企业中,半数企业的出口收入较2009年有所增加。有23%的受访企业的出口收入增幅超过20%,只有15%的受访企业的出口收入出现下降。
  超过四成的受访企业目前将工厂设在华东地区,这显示了华东地区对制造业的吸引力。在未来三年企业的投资计划中,华东地区仍占31%,而华北地区占14%(图11)。
  
  海外经营程度低,海外投资意向弱
  
  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程度目前较低,而且大部分企业没有在未来三年向海外投资的意向。在受访企业中,45%的企业拥有外资合作伙伴,外资合作伙伴主要来自美国、中国香港、欧盟和日本,外方在股权结构中处于相对少数地位。超过六成(非常融洽22%、融洽39%)的受访企业表示与外方合作融洽,36%的受访者表示中性,仅有3%表示合作不融洽。
  
  在受访企业中,28%的企业在海外设有工厂,其中近半数位于东亚和东南亚、西欧及美国(图12)。东南亚的投资偏重于劳动力资源和文化接近,而对近些年中国企业在欧美的投资设厂,更多的是看重其技术和创新能力,对外投资也在这两头。
  对于未来三年是否有计划投资海外,51%的受访企业表示没有计划,27%的受访企业目前尚不清楚,仅有22%的受访企业表示有计划。就海外投资的意愿而言,采矿业、纺织服装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受访企业的意愿较强(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