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基解密会暴露你的公司吗

2011-12-29

中欧商业评论 2011年2期

  为什么要关注“最差实践”
  如果你想在竞争中占据破坏性的、有竞争力的地位,不要去模仿什么“最佳实践”。相反,要试着寻找行业里的“最差实践”,从那里出发,不断飞跃和完善。
  当你仔细去观察行业中的“最差实践”,你会发现林林总总糟糕的做法简直无处不在,无论是客户服务、设计、产品标准还是别的什么地方,“最差实践”都不乏其例。
  那么,怎样有意识地去发现行业或自身的“最差实践”,从而将木桶的最短一块板子补齐呢?这里有四种方法。
  找到那些“挑刺儿”的人。让他们向你开炮,越激烈越好。想要发现自己与“最佳”的差距,批评家们要远比那些管理顾问、专家重要得多。
  如果你是老板,那么去一线呆上一天。就像《卧底老板》里描述的,不要再当一个与世隔绝的、西装革履的老板,只听会议室里的应声虫编造借口,而要出去获得更为丰厚的现实材料。
  回望过去。对于那些你损失掉的东西,去想一想你是什么时候失去它们的,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失去了?很多公司过去曾有极棒的产品,能契合顾客的期望(比如索尼的随身听),而今却陷入了泥潭,没有找到激发未来希望的下一个新市场。
  自食其果。如果所有的高管都必须使用自己公司的产品,他们肯定就不会听之任之,那么企业大概也就不会被很多自身有害的垃圾成分毁掉。让你的产品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结构的—部分,这样有利于改善“最差实践”。
  总之,平凡、陈腐、无关紧要的毒瘤充斥我们周围。从寻找可怕、难以忍受的东西开始,再坚持不懈地去改善它。
  
  像怕死那样怕改变?
  
  管理者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试图改变一下员工的日常工作,或是改变对他的绩效评估方式,你所得到的反应远远比你想象的更大、更消极。员工对于改变的这种过激反应都是出自保守心态吗?不尽然。有种名为“恐怖管理理论”的研究认为,这种反应很大程度上来自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人都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向死亡,但另一方面,人们总是竭尽全力抑制对“必死性”的察觉。为此,人为自己创建了三个“存在缓冲区”:其一是“一致”,它让我们看到世界是井然有序的,可预测的,熟悉而安全的:其二是“公正的标准”,它使我们建立和实施一套标准的评判体系;其三是“文化”,它让我们感觉自己在一个更大而持久的信念系统中共事和奉献。
  因此,但凡有因素会威胁到我们的“存在缓冲区”,让我们察觉到自己的“必死性”,从而暴露在死亡迫近的现实之中,人们就很可能会深感威胁而尝试逃避。工作状态中的变化因素恰好就是这样的威胁。所以员工常常以激烈的方式来反应。
  好在领导者可以采取很多方式来减轻员工对死亡的这种无意识恐惧。例如,可以在变化中保持“一致性”。在变化之前,确保员工了解和接受新的运作程序的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新环境。如果改变绩效考核方式,要耐心地说明和解释转变的原因。如果要重建“文化”,则试着为信念和价值观需要改变寻找一个细致入微的理由吧。
  改变是必要的,然而需要了解,改变是如何侵入人们对死亡意识的关键壁垒。我们不能永远避开死亡,但好的领导者可以减轻“死亡感知”对工作的破坏性影响。
  
  男性消费者对性别更敏感
  
  人们往往觉得男性不太敏感,不关心别人对他们的看法,而女人则相反。然而有研究表明,同时针对男性和女性的品牌或产品,宁可显得更男性化些,也不要偏向女性化,因为男性对产品的性别特征更为敏感。
  西方文化背景的人认为,多棱角的物体更男性化,圆形物体更女性化;给食品取更复杂的名字往往显得更女性化。研究者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男人不断努力使自己对一切事物的选择更阳刚。而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似乎并没有优先考虑“女人味”。比如在实验中,男性和女性实验者都拿到一份菜单,在选择时间充裕的情况下,男子更倾向于选择名称听起来更“阳刚”的选项,而女性不怎么受影响。
  这是个有趣的现象。也就是说,男性在迎合性别规范方面比女性感到更多的压力。
  这给营销者带来一些启示。可口可乐公司意识到,健怡可乐因为名字中包含了单词diet,会被认为更加女性化,所以它特别推出了具有阳刚气质的不含卡路里的零度可乐(含有单词zero)。同样,如果健康食品用更男性化的方式描述,例如用块而不是片来形容果粒,以强调水果酸奶的阳刚之气,男性更倾向于购买。
  
  维基解密会暴露你的公司吗
  
  维基解密会打开一个布满商业风险的全新世界。信息无政府主义者会把秘密公布到网上,一定程度上只因他们“可以做到”。
  想一想,你的公司会不会遇到这样的风险——整个公司的大脑被暴露,就像美国政府的外交智囊已为所有人打开。这不光是公关部门的噩梦,而且关乎企业的经营和盈利能力。对于公司里数量惊人的资料信息,调查人员凭有限的带宽和时间通常很难找到什么。但如果用维基解密的方式处理那些信息呢?比如,复杂的对冲基金聘请大量程序员,为研究潜在交易的优劣之处而搜索蛛丝马迹?维基解密会不会接下来扮演一个与大型金融机构类似的角色?
  维基解密的存在动机仍在,单纯为了解放信息对模仿者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他们会使用越来越复杂的技术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公开,甚至不需要理解它们。
  你足够重视这一可能性了吗?如果现在还未认识到维基解密对商业的威胁,你的企业恐怕难逃影响。如果突然有一天,你公司的核心信息被网络世界公开,原因只是有人“办得到”。
  
  像设计师那样思考
  
  有研究者在观察了一百多名在各个领域的顶尖设计师之后,发现他们有些共同的行为似乎堪称第二天性。
  善于提问。如果你花时间与设计师在一块儿,你很快就会发现一点:他们很会问,提出很多不错的问题。
  真正关爱。很多公司只是宣称关照它们的客户需要,说说很容易,但要真正产生共鸣,你必须愿意像很多顶级设计师那样做:从公司的幻想走出来,让自己沉浸在你试图服务的人的日常生活中。
  能够联想。设计师有种综合的技巧——把现有的元素或想法捣碎,再用全新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长于实施。想出独到的见解是一回事,能否实现又是一回事。设计师会迅速给他们的想法赋予现实形式,因而超出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