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

2011-12-29周雪林

中欧商业评论 2011年2期

  每天,你花多少时间在互联网上?收发邮件,查看新闻,收集资料,聊天交流,写微博……你被“微博控”了吗?或者,你被“互联网控”了吗?某一天没上网,你是否感觉了焦虑,生恐落下了什么?
  每天,当在上网的时候,你的感触是什么?工作方便,海量信息,人人平等,一个又一个窗口,脖子酸,眼睛胀……你还感觉了什么?你是否意识到你失去了什么?时间,身体,除此外呢?
  不管你从事什么产业,最新锐的还是最传统的,你是否正在为如何抓住互联网的机遇而殚精竭虑?你是否在担心如果不与这个神通广大的“大章鱼”结合就会走向末路?该怎么结合呢?摸黑走明路?
  我们已经无从反抗也无意反抗地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当我们为这个平等、开放、分享、全球一体化世界的来临而欣喜若狂时,是否也正在陷入“互联网崇拜”?这种被裹挟的冲击,让人快感的崇拜,是否也正在让我们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例如,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搞明白互联网可以带来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互联网到底是个啥玩意?我们只看到了它的好,那么,它又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呢?或许,反过来看看,更有利于逼近本质。
  是的,互联网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化、虚拟化、浓缩化,但请注意,这个方寸间的巨大世界却是变异的,它就像一个充满悖论的弹簧(或者说“放大缩小器”):放大了碎片,缩小了整体;放大了快感,缩小了思考;放大了吸引力,缩小了注意力;放大了雷电,缩小了空气;放大了浮云,缩小了小草……被裹挟进这个世界,还能搞清方向吗?
  如果一样物事可以侵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往往也意味着我们被它占据了、同化了。美国思想家尼古拉斯·卡尔就警醒道,互联网正在让我们的大脑变成像它一样:成为一个信号处理器,却难以创新思考;互联网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却是为了分散它。如果电视是可以让人变傻的baby sitter,那互联网更可以是。
  然而,正是在这些得到与失去之间,我们可以寻找到巨大的商业机会,因为从长远看,人要的一定是全面的生活与进步。从本质上讲,互联网的价值在于平台与工具,平台与工具价值的最大化已经和将继续缔造新产业的成功者;而在互联网上奔流的信息,则又会催生专业价值的最大化,哪怕是娱乐,也需要够专业够到底,这涉及的就是线下的创新了。而线下的创新思考,需要我们确立自己才是互联网的主人,而非相反。
  其实,所有的事物,都是人事,核心还是每个人对自我的发现、重温与新生。在互联网,我们观照的依然还是自己,只有明白了互联网让我们失去了什么,才会理解我们是什么要什么。从这个原点出发,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本期封面专题“买自己”,也延续了这样的思路,以深潜的视角,挖掘除了商品的物质属性外,我们还消费了什么,它对营销的启发是什么?“买自己”即消费自己,消费附加在商品上的情绪、心理、价值观、理念等,这才是更大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