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境外突发性新闻报道看美国媒体与政府关系

2011-12-28李姝含

青年文学家 2011年16期
关键词:新闻自由

李姝含

摘 要: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一座28层的居民楼发生特大火灾,立即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对比国内主流媒体与美国主要媒体的报道发现许多不同之处,由此浅析美国媒体针对突发性事件尤其是境外新闻的价值取向、美国媒体传播环境和媒体与政府关系。

关键词:美国媒体、新闻自由、媒体与政府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235-01

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一座28层的居民楼发生特大火灾,造成58人死亡、70多人受伤。如此重大的灾难性事件,又是发生在刚刚举办完世博会的上海,引起了政府以及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美国各大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对上海“11·15”特大火灾进行了报道,然而将其与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作对比,发现在报道内容、关注角度等方面有诸多不同。

《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说:“上海,一个拥有两千万人口、并且刚举办完世博会的城市,最近几年经历了建筑业发展的狂潮,从不断增多的摩天大楼到新的地铁、高速和飞机场的升级。但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工程在中国仍然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极为糟糕的问题。” 1“……节能改造工程中存在非法合同,并使用不安全材料和雇用不合格工人是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 2

同时《时代周刊》指出:“在中国,建筑物的平均寿命比美国的要短一半,这就意味着它们要不断地被整修或是拆除重建。”3

《纽约时报》报道称:“一些批评指出,这一灾难的根源在于中国的整个建筑行业普遍缺乏安全标准。网上有表示发生这样的事感到很丢脸的评论,遭到了官方的打压。”4

从以上的部分援引可见,国外媒体所关注的更多的是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官方的举措和处理能力。所报道的内容也多侧重于批评、斥责、抱怨等对政府形象不利的负面新闻。然而这些无论是对事故责任的追究、事故原因的探析还是来自民众对政府的抱怨等内容,在国内的主流媒体报道中是鲜见的。那么在這一事件上,是否美国媒体有以偏概全、编造事实、恶意诽谤?

据了解,《第一财经日报》在一篇题为“分包方屡因安全问题被点名 仍持续中标政府项目” 的报道中所揭露的问题,的确证实了美国媒体报道中所说的“存在非法合同、使用不安全材料”的问题。同时,《东方日报》所报道的“家属静坐示威 斥包庇真凶”,“4名电焊工被抓 民众炮轰抓替罪羊”,“装饰工程存在安全隐患”等新闻事实也与美国媒体不谋而合。

由此可见,美国新闻媒体在上海这一起突发事件上所报道的内容虽然较为负面,但基本属实。现实社会,鉴于大众传媒的力量和作用巨大,任何社会和制度下,新闻都不可能有完全的自由。但是与我们国内的许多主流媒体的报道相比,它之所以涉及更多对官方不利的负面新闻、言辞更为犀利,不得不说一定程度上美国媒体有相对更多的新闻自由,尤其是在境外新闻报道中,这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在美国社会有较为健全和公正的法律保护新闻人的新闻自由。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还赋予了美国媒体以监督政府的“第四政权”的特权。所以大众传播能够成为民主工具,在民主体制中发挥作用,是以对新闻自由的法律保障为基础的。

其次,美国的新闻事业和传播研究起步早,发展快,作为新闻实践的新闻报道有丰富的前任经验和先进理论的指导。而且全国大报多属于自由派,媒体从业人员中的自由派比例最高,这直接促成了其报道能较少的受到党派纷争的左右。如果媒体一直做政府或者某个经济集团的传声筒,大肆宣传、回避问题,发布报道的信息不符合社会现实,那么它的报道将没有任何反响。

最重要的是,这与美国新闻媒体的运作和结构有关。由于美国的媒体基本上是私营的,所以媒体不受政府的垂直命令控制,也不会有政府指派的官员主持和负责新闻内容和主题的报道。各媒体都是独立经营,总体来说数量多且规模大小不均,保证了多元化思想的存在与竞争。

诚然美国媒体的新闻自由只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首先,从大众媒体诞生的政治背景来看,在中世纪的西欧,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启蒙和政治觉醒,宗教改革带来的变化,促使王室、教会、神学家、贵族和知识分子成为传媒的主要举办者5。所以媒体从来就不是完全自由的,多少会受到政治的左右,特别是各种政治利益集团对媒体的影响和介入越来越明显。

其次,从当今美国媒体与政府的关系可见,他们是相互利用、难以独立、难以平等的。记者和官方有一种共生关系,官方想利用记者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记者也想通过与官方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方便自己的工作,记者们需要依靠采访有关行政部门获得有关美国对外政策和国际事件的信息。西方国家并不是新闻自由的乐土,记者并非“无冕之王”,政府控制了大部分重要信息的分配,左右媒体宣传,从而使大众媒体为政府服务。

再次,美国媒体作为商业组织通常追求利润最大化,美国的主流媒体都是私营机构,它们的生存取决于市场的需求。而美国普通民众在传统上是不关心国际事务的,老百姓对于国际新闻的需求量很低,这种市场需求决定了美国国际报道的简单化、戏剧化和负面性的取向,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赚取相应的商业效益。

如今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现代人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而不是人自身。个体对于媒介的依赖越来越强,相对于媒体而言受众无疑处在被动的、弱势的地位,他们渴望并有权知道真相。对新闻而言,自由诚可贵,真实价更高。无论在任何制度下,只有发展健康的新闻自由,才能还新闻真实的生命,才能活跃一个民族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和集中全体人民的智慧,促进一个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注释:

1.《华盛顿邮报》“Welders detained in deadly China high-rise fire”2010年11月16日

2.《华盛顿邮报》“Shanghai fire probe finds bogus deals, cut corners” 2010年11月18日

3. 《时代周刊》“Deadly Fire Shows Risks of China's Building Boom”2010年11月18日

4.《纽约时报》“Fire Trips Alarms About Chinas Building Boom; Censors Respond”2010年11月16日

5.刘华蓉著 《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参考文献:

1、何英著 《美国媒体与中国形象》,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

2、刘华蓉著 《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李良荣著 《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猜你喜欢

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之路的艰辛与曲折——近代英国的新闻自由之路
关于新闻自由的话语表征与叙事建构
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冲突解读
浅议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浅析新闻自由三大主体的二律背反现象
刑事司法公正与新闻自由间的平衡——以李某某案为视角的分析
西方新闻自由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再剖析
试论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
新闻自由与侵权问题探究
章子怡律师声明:台湾新闻自由成造谣挡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