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2011-12-28闫晓伟
闫晓伟
摘 要:近年我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取得的荣誉肯定了我们以前的努力,同时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也是一种鞭策。本文针对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结合我校的经验,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做法和努力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002-2139(2011)-16-0231-02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学校也千方百计的拓宽就业途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们更应该积极主动的了解与就业相关的知识,拓展综合素质,大力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近年我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取得的荣誉肯定了我们以前的努力,同时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也是一种鞭策。
我校在学生就业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始终努力做到组织机构完善、人员配备到位、经费投入充足、设施设备齐全、工作制度健全、构建长效机制等六个方面的工作,而且,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奖励条例。要求每个辅导员从一开学就指导每个同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学分。每有专场招聘会或双选会期间,都要求辅导员全程陪同指导。学校每年都评选热心支持就业工作的先进人员,提高大家参加就业工作的积极性。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给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最好的条件。
2、完善施工(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我校的行业特点,结合学院实施的国家示范高职项目建设,我们不断研究行业最新需求,坚持“学为了做,做促进学”的理念,购进大量实验实训设备,每学期都安排实验实训课程,为学生配备了来自企业行业的专家进行指导,学院通过多种机制,引入行业企业资源,新建、改建实训室49个,其中施工性实训室43个,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投入5077万元;依托合作企业,新建成472个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到681个。学校努力推进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的“零距离”上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引入市场营销理念。学院在就业工作的思路上引入市场营销理念,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实施创品牌、建示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品牌战略”,制定了“四步法”开发就业市场的“营销策略”,构建了完善的“营销体系”,建立起了3500名毕业生的就业平台。我校每年的就业率都高达98%以上,有些专业由于已经毕业的校友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口碑,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4.学院就业工作的重点是强化落实“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同时通过科研引路深入探究,提高就业工作水平;研发就业管理系统,提高就业工作效率;强化“三方”跟踪调查,做好就业后续服务。
学校大力提供完善的就业政策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完善施工(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就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巨大提升。此外,学校从学生大一下学期开始就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选修课并不定时的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改变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就业规划。我认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仅需要从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本身着手,更需要就业服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努力形成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合力才能使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得到发展。结合我们学校的做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1、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教育,更新择业理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发展意识。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帮助他们及时更新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和职业发展意识对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大有裨益。
有些大学毕业生总是感到就业难,原因之一就是自己心里的就业期望值与现实的落差太大。他们普遍希望能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工作,或者是能到收入高、待遇好、轻松舒适省心的岗位工作。这样一种就业观念与严峻的就业形势明显会形成强烈的落差,于是就业期望值过高与提供的岗位有限便成了很多大学生择业的“拦路虎”,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所以,大学生应该改变自己的择业价值观,更新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应该把自己的就业目光多多投向基层、投向农村、投向急需人才的中西部,同时要克服择业时的浮躁心理,要有服务基层、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决心和耐心。我们国家出台了很多措施,对愿意到农村和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给予很多优惠政策。因此,高校应抓住机遇,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观教育,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职业发展意识,要让他们相信基层和广大农村同样是创业的大舞台,在那里就业同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
就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象以及对就业所持的主要观点。它是人们对职业的一种个人价值取向,受职业意识的支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使他们学会在职场生存的法则。我所在院校是高职院校,新生入学伊始,在第一堂课上笔者就向同学们灌输一种意识,即树立强烈的就业意识。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而且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工作机会相对较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到心中有数,方能“百战不殆”。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生涯,就会拥有什么样的生活。而选择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强烈的就业意识。“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落脚点。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尤其是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时期,加强就业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另,还要培养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加强主体性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主动搜寻相关就业信息。
3、加强面试技巧指导
面试是求职是否成功的关键,需要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1).做好准备工作
一是背熟自己的求职履历。二是准备好得体的服饰。一个人的衣着能反映出求职者对所申请职位的理解程度。所以面试时一定要衣着得体,女生要化淡妆。 三是准备好合适的语言。面试中每句话都应有所挑选,否则可能会引起反感。如不谙世面的求职者参加面试时说“你们公司”,肯定不如说“贵公司” 给面试考官的感觉舒服。 四是准备好面试细节。细节决定成败。面试时的细小行为最能说明一个人的真实情况
2).在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面试过程中要诚恳、谦恭,不卑不亢。回答问题时勿以“我”为中心,过于“自我”表现;观点不同时,语气要平和,可发表不同观点,但切忌争论;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避免重复唠叨、游离主题。最好不要单刀直入地询问关于薪资的问题。可委婉地说,如:“请问,贵公司的薪金制度与其他公司有何不同呢?”当主考官询问薪金要求时,可模糊回答。面试结束,要首先感谢主考官及公司给自己机会,把椅子放回原处,关门前鞠躬,再次表示感谢。随手关门。
4、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体制机制,指导帮助大学生切实提高就业能力
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应该正视和面对,应该建立健全一整套旨在切实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就业指导体制机制。
健全的就业指导体制机制应该包括:第一,建立健全就业指导组织机构。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从组织上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适当投入。并要确立各级领导带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制度,形成“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局面。第二,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咨询服务系统。高校要发挥一切力量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让大学毕业生能及时了解到国家就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就业信息资源,明了就业供求信息。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资讯交流网络,让外出求职的毕业生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即时知晓就业需求变化。高校还要建立与市场职业中介的联系,充分发挥其服务和咨询的功能,也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友好联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参加或举办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会,为大学生就业提高多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第三,建立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师队伍,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第四,形成有特色的就业指导长效机制。既要形成对就业指导对象的常抓不懈,也要做到就业指导内容的“长常更新”。从大学生入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做到就业指导全程化与个性化,建立大学生就业档案制度,进行全程跟踪。在就业指导的内容上,则要做到“常常更新”,要特别注重大学生就业技能与求职技巧的培训,让每一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求职前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除此之外,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要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需要和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一项异常复杂且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唯有在艰辛的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勇于创新,齐抓共管,人人关注,形成合力,才能开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