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一方净土 用爱写好师德
2011-12-28冯知岭
冯知岭
摘 要: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还有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关键词:爱心师德情感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159-01
记得几年前,第一次怯怯地站上讲台,同时感触到几十双纯真稚嫩而又充满渴望的目光,那一瞬间,我的所有希求已化成七彩粉笔,我知道这便是我的起点,我从此作为一名教师的起点。我,一个涉世未深,对教育教学规律知之甚少,对困难艰辛估计不足的大孩子,在教学的过程中才真正体验到了教师平凡生活的滋味,体验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压力。
我走上讲台时间不长,教学工作刚刚起步,我亲眼目睹了老教师们爱岗敬业、讲求奉献的作为,亲耳聆听了老教师们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的明天,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在学校繁忙的工作中,我看到了老师们的奉献和忠诚。我也深深理解到: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也更加读懂了小的时候便熟知的那句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我认为,简单地讲,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可称为师德。
身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现在我可以说: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它如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如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
唐代韩愈曾经为我们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现在我们也常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 很朴实的一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不断加深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一句话诠释了“教师”这两个字的全部内涵,更为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我们年轻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现在,我开始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资格去说如何做一名好老师,但我却有满腹的体会,我深深懂得,我肩上的担子不轻,我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刚刚成为一名教师,对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我曾暗自发誓要把自己的所学献给事业,献给学生。也曾单纯地以为凭着自己的激情和真诚一定能为学生的天空添抹一簇缤纷。事实证明我当时的想法不乏天真,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更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为学生倾自己所学。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教师的自身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行,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只有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还应以身示范。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还有一点就是要走情感育人的路子。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但是在现实中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很多时候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却是一个值得发人深省的问题。
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学生并不是袒护学生,相反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有方,不放过一点小错误,及时进行教育,以促其不断进步,这才是善爱。“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做和自己一樣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就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学生的同志和朋友”。
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当我望着学生百双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将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我想虽然我的工作做得并不优秀,离“好教师”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虽然可能我的事业永远也不能够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我的工作充满着希望,决定着未来,所以我会始终坚持用心去做,用爱心耕耘终生。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师德精神,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精神,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老师们,让我们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走进课堂,去播种期待,播种灵感,播种真情,去塑造明天的主人,托起未来的世纪,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用爱心来创造美好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