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二语写作研究现状与思考
2011-12-28杜艳
本课题得到河南省软科学研究102400450024项目支持
摘 要:本文从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现象出发,结合近十年来国内有关二语写作的实证研究结果,分析影响大学生二语写作的诸多因素,发现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在目前是造成大学生汉语式作文现象的原因。国外EAP(专业用途英语)在国内二语写作中的运用和问题可供二语写作者参考。
关键词:二语写作;中西思维差异;EAP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杜艳,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郑州轻工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129-02
一、 序言
母语思维是二语习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我国二语习得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汉语式思维模式。虽然文章是英文,但从遣词造句到篇章结构都渗透着汉语思维。二语习得学生即使二语输入量大、氛围好,但都难免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二代移民比他们的父辈说的二语要正规、符合文法。假设二语习得学生通过目标国语言要求,到那里学习,他们的语言水平最终达不到本地语言学习者的水平。然而二代移民在语言层面无异于本地人。这就是史迪芬·平克著名的理论:思维决定语言。因为思维的不同,语言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一种思维的形成需要长期地、不间断地文化输入,这个过程充满了肯定—否定的反复的痛苦成长。这个时期形成的思维和语言根深蒂固,很难再随着语言环境而改变。这个时期就是人的童年时期。按照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理论,二语习得学生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时期,不可能通过二语思维输入彻底改变并提高二语写作,但通过二语思维渗透来影响二语写作是可能并可行的。
王苹和刘文捷在中西思维差异与二语写作方面做了具体的研究,包括措词、句法、段落语篇、文体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策,但仍停留在中式英语、汉语语境下对具体问题的改良,没有产生对二语写作实质性的变革。本文从中西思维差异出发,着眼于二语写作,挖掘二语中式作文现象的症结,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二语写作研究总览
1.语篇特征的中西思维混淆
国内外专家对二语作文语篇特征的研究主要从对比修辞理论和中西方思维差异两个层面展开的,并且这两面互相渗透、彼此作用。著名的对比修辞理论家Kaplan(1966)提出,“英语段落的发展一般按一条直线进行,而东方语言的段落则是‘迂回型。二语写作者通常会受他们母语所固有的语篇结构模式的制约。”国内外研究者在Kaplan对比修辞理论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对二语写作的语篇特征进行研究:一是宏观上,即整体结构、段落发展;二是在微观层面上,如衔接的运用。
在宏观层面上,主要是看二语作文的篇章结构是否受母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制约。王文宇和王立非经过调查发现,结论并不统一。有的研究证实了Kaplan的观点,母语思维影响二语写作。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二语写作者对“直线型”语篇思维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微观层面上,主要探讨二语写作者在语篇衔接时的使用情况。马广惠(2001)比较了98篇正式出版的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发现中国学生使用连接词的比例显著高于美国学生。蔡金亭(1998)通过对初、中、高三个英语水平共90名学生的英语作文分析,发现有23%的母语迁移。
很明显,中西思维差异对二语习得语篇特征影响深远。二语习得者在中式思维和汉语环境中接收二语思维输入,进行二语认知自我构造,这里存在着巨大的、无可估量的偏差,常常使二语习得者思绪混乱、无所适从。二语教育者因为无法测量二语习得者的偏差,不能及时纠正,在教学中没有头绪,得出失误的结论和预测。
2. 语言特征的中国特色和口语化倾向
二语写作的语言特征是教师及研究人员长期关注的话题。初期仅仅是对中国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首先,中国二语作文中语言具有中国特色。马广惠(2002)比较了98篇中美大学生写的作文,结果显示,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在第二人称代词、语篇虚词、连接词和形容词的使用上显著高于美国学生的作文;而美国学生的作文在文章长度、because引导的状语从句、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和that引导的动词宾语从句以及说服动词的使用上显著高于中国学生的作文。
其次,中国学生二语写作书面语有口语化倾向。文秋芳(2003)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的书面语口语化现象,具体表现在:过度使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过分强化了读者/作者显现度;过度使用2000个高频词,单词缺乏区分性与多样性。
3.评估与测试遇到诸多挑战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两种评分方法是整体评分法和分析评分法。整体评分法是将篇章、语言和内容等看做一个整体进行评分。Ojeda认为整体评分法的缺点是难以区分中等水平学生的差异,信度低。分析评分法从作文的各个角度评分,然后根据不同的角度的得分和权重算出总分。这种评分法一度受到国际考试的推崇,但是诸多参数在评分中所占的比例份额一直是争议的焦点。除此之外,教师评改的有效性引起质疑。
在传统的人工评估方法受到挑战的时候,评改软件纷纷出炉。曾用强(2002)尝试了“网上英语写作过程化教学”,开发研制了过程化作文评估系统LPWESys1.00,希望克服主观因素,达到客观评改。但很快,万彭杰(2005)发现,电子软件评估不可避免地存在缺点,如电子软件在识别语法错误方面同样存在缺陷,比如,把所有被动句改为主动句等。所以,目前我国评估软件相对滞后,并不能有效地运用到二语写作的测试评估中来。
三、問题症结
二语写作母语思维迁移、中西思维差异下的语篇特征、中式语言特色、书面语口语化、写作测试手段有限等问题,制约着二语习得的学习效果、动力和热情。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中西思维差异以及语言层面上的问题。
四、二语写作与国外专业用途英语的结合
EAP专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始于20世纪70年代。不同于传统的语言教学,它把重点转向实际交际中英语语言的具体运用。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下说话或写文章都有不同的目的及表达方式。研究者们主张二语教学也应侧重这种差异,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二语写作的社会交际功能与EAP教学模式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Ojeda J H.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revisited:Grading timed essay responses for Overall quality and global assets[D].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2004,65(06):2182.
[2]蔡金亭.汉语主题突出特征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17—21.
[3]马广惠.中美大学生英语语篇对比修辞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6):5-8.
[4]马广惠.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特征的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345-349.
[5]万鹏杰.电子软件评估系统测试大学英语写作的研究报告[J].外语电化教学,2005,(3):11-31
[6]王苹, 刘文捷. 中西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 外语界:2001,(5): 66-72
[7]王文宇,王立非. 二语写作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 外语界,2004, (3): 51-58.
[8]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语料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26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