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性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改革
2011-12-28何谐王育华
何谐 王育华
摘 要:近年来,综合性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已愈来愈为明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笔者从钢琴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试内容等几方面着手,探讨钢琴教学改革。
关键词:钢琴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086-01
当前很多综合性院校都开设了音乐、舞蹈、美术、影视表演等专业。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的音乐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各院校的关注。在音乐专业中,钢琴教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改革钢琴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音乐专业的生源结构更加复杂,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对于綜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逐步出现不相适应的现象,给教学和管理带来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其局限性,一是高校师资局限,无法适应“扩招”的形势;二是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无法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三是学生缺乏艺术实践锻炼,无法满足社会的用人需要。
二、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现状
生源方面,部分学生属于半路出家,早期未进行较系统的钢琴学习,基本功和快速的读谱能力均不具备,加之入学后面临其他很多的公共课程,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钢琴这一门课程学习上,同时,缺乏刻苦自觉的精神来对待钢琴这门技能课程。
教学内容方面,目前学校的教学大纲没有对基本功训练形成硬性的规定和严格的考核量化,造成学生基本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学习范围太窄,功利性太强,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只是在专业课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曲目,而对其他的基本技术则无暇顾及;缺乏钢琴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学生钢琴理论知识贫乏,在对作品的理解上缺少想象力和审美力。
教学模式方面,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还停留在传统的“师傅教徒弟”的方式;学校几乎对所有学生使用同一个教学大纲,违背了艺术专业学生在入学前专业能力有较大的差异这一重要的特殊性,同时教学内容很难适应各个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发展发展需要。受师资的局限,学校对学生采用“一对三”的授课方式,仅靠有限的课内时间,学生的技能和素质难有很大的长进。悟性好的学生很快完成任务,悟性差的学生却寸步难行。
三、钢琴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
钢琴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其重要性,要设定足够的课时量,尊重钢琴学科学习的特点和特殊性。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钢琴家和演奏家,而是让学生规范地掌握钢琴基本技能,普及钢琴学习的规范性,使之与专业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一)教学内容多元化
钢琴教学是让学生规范地掌握钢琴技能,将音乐学习以另一种形式加以延伸,因此,要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课程学习体系。
1、加强学生基础技能训练
首先要重视在第一学期的教学。受生源水平参差的影响,教学大纲的制定要立足于近年来生源水平的普遍性,程度制定可以从启蒙状态开始,起点低没有关系,关键是对于技术传授的规范性要求以及学生技术能力的转化,这需要大量的课内和课外时间。所以师生都要快速地进入角色,不要过多地以“相互适应”为借口。
针对技术训练环节,教学大纲在执行过程中必须灵活,教学目标不变,教学进度可以有伸缩。因为每个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如果个人能力差,则解决问题的过程更长。所以技术训练的内容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科学地制定不同的具体训练内容和训练量。
最后,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2、增加学生对钢琴理论知识介绍和作品赏析
笔者认为,主要以钢琴演奏、伴奏、重奏课为基础,辅之以钢琴作品欣赏、钢琴教学法、钢琴艺术史的课程。对一个大学生来说,三至四年的学习所接触的钢琴作品是有限的,要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载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在更高的层面上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培养学生对钢琴作品的审美,构建学生热爱钢琴学习的氛围,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
3、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模式,或者作一些试点改革。如教师可以做定向教学和有关定向教学研究。如每位钢琴老师可以单独负责一个教学内容模块,模块可分成练习曲、中国乐曲、外国乐曲、奏鸣曲、复调、伴奏、甚至通俗器乐作品演奏等,要求教师在相应的教学模块上有专攻,形成成熟的技术教学体系和理论;在教学中,定期(如每个月一次)由全体器乐教师进行“会诊”教学,及时检查教学质量,总结教学问题。
(二)教学方式差别化
采取分级教学的形式,一方面在于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在于培养专业尖子生。在学生进校之初对其进行钢琴技能程度的全面考查,根据学生钢琴弹奏能力和程度,将学生分为不同水平等级,水平等级越高的学生共同上课的人数越少,要求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各分数段上课人数不同,可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这将涉及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的内容和方向要有不同定位。根据学生钢琴弹奏水平级别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分级教学核心在于个性和个别化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考试内容综合化
考试是检测教学成果的一个客观标准,也是提高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动力。一是可以实行器乐月考方式,可以由学生的任课教师自行考核,也可以任课教师相互交叉考核学生。月考主要检验学生每个月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成绩纳入期末总成绩比例。这样更能加强学生钢琴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压力,从客观上促进学生对于平时练琴时间的充分利用。二是考试曲目可以分为规定难度曲目和自选曲目,以综合考查学生的基本技术。三是加大参与艺术实践环节的奖励力度,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比赛、演出等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期末加分,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上台实践能力,增强弹奏的心理素质。
加强音乐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终身化学习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要求广大的艺术工作者必须把改革钢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尽快落到实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郝明.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所存在的问题【J】.大众文艺.2009
【2】王晓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3】赵璐.成人教育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1)
【4】刘智强.论“分级教学”与音乐表演课程教学改革【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