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物性视角下科幻灾难片中灾难缘由文本特点分析
2011-12-28李自乾
李自乾
摘 要:灾难缘由是科幻灾难片必不可少的组成,不仅向观众解释影片中灾难发生的原因,而且服务于影片主题的表达。本文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及物性的角度对科幻灾难片《后天》的灾难缘由进行文本分析,旨在了解科幻灾难片中灾难缘由的叙述特点,并探讨其如何促进影片主题的表达。希望有助于人们对科幻灾难这一题材影视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及物性《后天》灾难缘由 文本特点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101-01
1、引言
“科幻片是以已經揭示和尚在揭示中的科学原理为基本依据,通过艺术家的神奇想象,在营造的幻想虚拟世界中,展现某一戏剧性事件的影片”(沈国芳,2005)。科幻灾难片也采用同样的模式。每部科幻灾难片中必有其依据的科学原理,此内容向观众解释灾难发生原因,并服务其生态保护主题的表达。对灾难缘由文本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了解该部分文本的特点,还有助于了解电影主题的表达。
“《后天》是2l世纪初好莱坞强档推出的科幻性的灾难大片”(于会见,2010)。其故事框架为:地球气候变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温盐环流”,所谓“温盐环流”,指原在北大西洋格陵兰岛附近,寒冷而盐度较高的海水因较重而下沉,形成向南的深海海流,同时为补充下沉海水,南方温暖海水被拉向北大西洋,形成暖流,正是暖流给欧洲高纬度地区带来了温暖的气候(江晓原,2004)。在此基础上,影片讲述了气候变换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影片在叙事情节、特效制作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很多学者也就该影片的各个方面做了研究。其中李兵(2004)曾总结影片中巧妙切入的喜剧性因子;江晓原(2007)指出影片中令人深思的科学和政治因素;刘海(2010)研究了《后天》生态保护主题,分析了该影片唤起的人类的反思。但学者无一例外地忽略了对科幻灾难片中灾难缘由的分析,因此本文将对此进行尝试。
2. 及物性系统
Halliday(1994)提出,语法中的及物性系统可以构建各种不同的过程类型,及物性系统将世界上的经验解释成一套人们可以操作的过程类型。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过程”,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
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及物性把人类经验分为六种过程:物质、心理、关系、行为、言语和存在过程。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事的过程。该过程一般由动态动词表示,“动作者”(逻辑主语)和动作“目标”(逻辑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来表示。如:Mike kicked the football.心理过程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此类动词有see, please等。心理过程一般有两个参与者,即心理活动的主体—“感知者”和客体—被感知“现象”。如:I like cats.关系过程反映事物间的关系,分为“ 识别”和“ 归属”两类。如:A cat is on tree.行为过程指诸如呼吸、咳嗽、哭笑等生理活动的过程。如:He cried last night.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例如: He told me to go away.存在过程是表示有某物存在。每个存在过程都必须有一个存在物。例如:On the wall hangs a picture. (胡壮麟等,2005)。
3、研究设计
由于影片内容、故事情节由人物对话呈现,因此,本研究语料也取自《后天》中人物对话。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后天》中的灾难缘由,因此将重点分析剧中人物对于即将发生的灾难的解释性描述以及灾难发生前出现的先兆。本文将从剧中人物对灾难如何发生的叙述中选取语料,对其作及物性分析,以得出其灾难缘由文本的特点。
通过对文本中及物性过程的统计发现,在灾难缘由中共有64个及物性过程的句子,其中物质过程21个,关系过程15个,心理过程19个,言语过程5个,存在过程4个,行为过程0个。
4、灾难片中及物性过程的特点及其分析
以上数据得出灾难缘由叙述中及物性过程特点是:较多使用物质过程,其次心理过程,其他过程较少使用。生态保护是影片《后天》的主题,灾难缘由的介入对其主题表达有很大促进作用,而从灾难缘由文本中及物性的分析表明:灾难的发生即人由肆意作为到不能控制活动发生的过程。
首先分析物质过程。该影片灾难缘由叙述中共21个物质过程的句子,其中17个以物作主语,4个以人作主语。以物作主语的句子是事物促成了事件的发生。用这样的物质过程来描述灾难有利于摆脱行为主体的主观性, 因而更具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何明珠,2003)。但这同样说明人的作用弱化或背景化了,人没有或没有能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似乎表明在自然灾难中是无辜受害者。然而对句子仔细的研究会发现每个句子的施为事物都是人为结果。比如: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但却是人类燃烧煤炭造成的等。即在每个灾难发生之前,都应有一项人的行为,然而台词中没有使用人作主语,这是一种语言手段——“主体移位”。Halliday(1971) 和Leech and Short(1981)都对主体移位做过相应的研究。他们指出移去主体可能是:1)因身体或心理能力不及,不能控制事件发生;2)对不必要的主体不投入太多注意力;3)故意隐去,是剧中人物混淆事件发生的主体;4)转移过程中主体身上的责任。《后天》中的主体移位属第一种情况。人可以控制一些行为,如燃烧煤炭,但对人类自身长期行为形成的结果却不能控制,如全球变暖等。从人能控制到不能控制活动的发生便是灾难发生的过程。
人作用的弱化和背景化在以人为主语的物质过程中也有体现。一般来说,参与者的施事能力和事件类型有关。比如:The sculptor carved the marble.该句中动作者有很强的施事能力,因“动作者”对“目标”影响很大。而Kate touched the cat.中动作者施事能力就很小。(M E Ryer, 2006)在4个以人为主语的物质过程中,只有一个句子中人的施事能力是强大的,即At the rate we're burning fossil fuels the ice caps will soon disappear.同时这也是导致灾难发生的根本原因,即人施事行为的积累导致了生态的不平衡。而其他三个以人为主语的句子,人的施事能力都很弱,不能对“目标”产生深刻影响。
物质过程中人作用弱化或背景化是一种隐性体现,而在其他过程中则是显性体现,如心理过程的大量使用。心理过程是人对灾难即将发生或发生后影响的预测和想法,而行为过程和言语过程分别表现人本身的生理活动和在灾难发生过程中的言语交流和沟通,这些对灾难的发生都不能起阻止或抵抗作用,仍是背景化的体现。存在过程及关系过程涉及事物的存在及其间的关系,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和关系,这种存在和关系为灾难发生提供可能,但若不涉及启动因素,如人为环境破坏,则不会引发灾难。因此文本中存在和关系过程的使用是在提醒人们自然本身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人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则将平稳生活。相反若破坏生态和谐,自然反过来会报复人类,而人类对这种灾难是无法控制的,只能承受其自身造成的恶果。
以上分析得出,人的施为活动导致了灾害发生,而人在强大的自然灾害前却无能为力,这便是科幻灾难片通过灾难缘由所要表达的生态保护的主题,也是对人类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提醒。
5.结论
本文以《后天》为例,对科幻灾难片中灾难缘由文本进行了及物性分析,得出该部分及物性过程使用的特点,即较多使用物质过程,其次是心理过程,而其他过程使用较少。之后本文揭示出自然灾难发生的过程是人由肆意作为到不能控制活动发生的过程,并从及物性角度给出原因,即人类强大的施为能力造成了生态的失衡,由此引致灾难,但人在灾难前却无能为力。这在影片灾难缘由文本中的体现的是物质过程使用较多,但都以物为“动作者”,人的施为能力受到限制,而其他行为,关系等过程都较少的使用。表明自然灾难发生时人的作用弱化了,不能抵抗自然灾难。以此来揭示影片主题—呼吁环境保护—的表达。对科幻灾难影片中灾难缘由做文本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影片的情节发展,更可以使读者对科幻灾难片这一题材的电影中主题的表达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 Leech G and Short M.Style in fiction[C]. Harlow: Longman 1981
3. M E Ryer. Transitivity: Stylistics Approaches [J].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2006
4. 江晓原.好莱坞科幻电影主题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
5. 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6. 李素玲.批评性语篇分析: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J].山东外语教学学报,2004
7. 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