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习风格在教学实际中的运用
2011-12-28汪金龙
摘 要:在应对学班级教学与适应学习风格个别差异性教学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上,广大教育工作者有两个突破方向:第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所属类型以及该类型的利弊方面,并使其能够根据各科教师教学特点来调整自己的学习风格以适应教师的教学,鼓励学生养成“善变”的学习模式;第二就是教师自身能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特征,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调整自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学习风格个性教学方法感觉通道
作者简介:汪金龙,男(1990-),汉族,安徽巢湖,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2008级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059-01
由于学习风格的研究历史不长,至今尚无公认的适当定义,研究者各有自己独特的解释。Keefe 在1979年从信息加工角度界定学习风格为:“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的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在我国,比较公认的是谭顶良先生对学习风格所下的定义(1995年):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在上述定义中,相对来说,被广为接受的是Keefe对学习风格概念的界定。
从对学习风格定义的归纳不难看出学习风格实际上是一个很主观化的抽象概念,因为其决定方面在于学习者,而学习者是个广泛而又特定的群体,其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千差万别,于是教育研究者们更多的致力于研究这种个体差异化在教学微观效果中的作用。
现今随着教学客体、教育规模的扩大化,在以班级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存在很大差异,同一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可能对部分学生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而对其他学生的学习却起不到积极作用,这就存在着班级教学与适应个别差异性教学之间的矛盾。在当前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和硬件条件下,教育工作者们很难能做到兼顾各方,去研究每个教学对象的学习风格进而归类、教学,更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而只能在班级教学中宏观上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个别差异性,尽可能地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类型采取相应的有效教学对策。
一、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其学习风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实际上,如果个体学习活动以某些特定的方式或倾向经常表现出来,那么就形成学习风格并以个性特征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形成长期稳定的个性;反过来,个性一旦形成,又会制约个体的学习方式和倾向,使学习风格更加鲜明,特征更加外露化。所以,学习风格与个性是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的两个概念。如何让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防患于未然”原则。即在学生学习风格形成之初,就加以正确的指导,避免个性和学习风格各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以致影响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和教师的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
(2)平衡制约、有所侧重的原则。既然个性与学习方式紧密联系,二者相互影响,一方优则另一方优,一方劣则另一方劣,家长或教师在引导时可以侧重培养学习方式或个性二者的一个方面,当然这不等于就放弃另一方面不管,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另一方面的发展。
(3)优势互补原则。若是该学生个性发展良好,则当前任务就是将其个性良好的方面引导到学习风格方面的培养上;反之亦然。
二、外部环境的引导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社会价值体系转变以及精神文化传播对青少年影响日益突出,当代学生的生理、心理等都烙上了这个时代的印记。学生的学习风格的个体差异性表现得异常尖锐,共性得不到体现,这很大程度上阻碍着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然而对于认知水平并不高的学生(比如小学生),引导其认识自身的学习风格并加以改善更非易事,这更需要家长、社会的配合教育。
(1)家长作为启蒙教育者,要配合教师分清孩子接受刺激的感觉通道类型,是偏重于听觉通道,还是视觉通道,还是动觉型,还是混合型。要能掌握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风格,并能向教师反映;
(2)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宏观上把握学生们的学习习惯,以折中的方式尽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风格,对于个别特殊性较强的要进行单独引导;
(3)社会引导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价值体系的培养,应该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引导当代学生正确发展个性而不至于成“异类”。
三、教师的要求
根据学生学习风格个性差异的广泛性,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观察,要能够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风格,尊重大多数学生的诉求,尽量让所有的学生能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教师的教学风格达到最大程度的结合,同时通过对学习者的分析,也将有助于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媒体的应用。学习风格影响下教师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完善。教师应掌握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掌握学习风格的有关知识,了解其具体类型: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沉思型和冲动型,整体型和序列型。分析对待各种类型学生的教学,同时也要把握其共性。
(2)尊重实际。承认学习风格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教学设计要尊重这一点,不能盲目教学,应在把握班级学习风格大趋势的前提下制定教学策略。
(3)善于创新。现在有的教育工作者结合理论与实践制定出一些调查学生学习风格的测试,比如学生学习风格调查量表、学习风格测量表等等,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做些比较科学的测试,并结合实际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风格。
四、结语:
對学生学习风格的正确把握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一环,素质教育下对学生学习风格的把握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之一。当代教师不仅自身要对学习风格有关知识理论了如指掌,对学生的学习风格个性差异充分掌握,还要结合学生家长,引导学生了解其自身学习风格。变学习风格为教学所用,需要各方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