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危机时代安徽省创新外贸发展方式研究

2011-12-28冯克亮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外贸安徽省优势

冯克亮

(淮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安徽 淮南 232038)

后危机时代安徽省创新外贸发展方式研究

冯克亮

(淮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安徽 淮南 232038)

2007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重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对安徽省的经济和贸易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提升安徽省的外贸竞争力,在对外贸易中,我们要有所创新,要树立正确的外贸发展战略观,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培育外贸新的增长点,实现外贸方式的重点突破。

金融危机;外贸依存度;外贸创新

2007年“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迅速席卷全球金融市场,并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从2008年开始,世界主要经济体均遭到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为了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回升。世界贸易价格经历2008年4季度和2009年1季度分别下降14.2%和4.8%后,到2009年3月份,回升了0.8%,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发布的《制造业ISM商业报告》显示,2011年2月美国制造业PMI达到61.4%,创下2004年以来的新高;新订单指数由2011年1月的67.8%提高到了2月的68%,是200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产量指数也由之前一个月的63.5%提高到了66.3%。这显示了制造业走势强劲,经济复苏的影响正在扩大。随着实体经济回暖,国际金融市场也渐趋稳定,消费和投资开始恢复,世界经济结束连续下滑并逐步走稳,全球经济逐步渡过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

“后危机时代”,美国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元气大伤,失业率居高不下且短期内很难大幅下降,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赤字攀升,债务危机阴霾不散,日本经历长期通货紧缩,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加之这次9级地震引发的海啸、核泄漏,经济前景更不明朗。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虽然走在复苏前列,但新的经济泡沫不断积累,通货膨胀风险逐渐加大。迪拜危机刚过,欧洲债务危机接踵而至,东亚日本核危机还没完全缓和,中东、北非局势又开始剧烈动荡,说明全球经济复苏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力量会寻求新的平衡,国际分工体系将面临重新洗牌,调整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势在必行,但世界经济缓慢回升的步伐,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作为应对之策,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战略转型,重振制造业,以实现国家的“再工业化”,发展新能源和“低碳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的政策也在调整,对抗严重的通货膨胀成了当务之急,调整经济结构、保民生、促增长任务艰巨。在此种国际国内宏观背景下,如何开动对外贸易这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更好地发展安徽省的经济,是一个重大课题。

一、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除了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下降22.5%外,其他年份均呈两位数的增长,且年年实现贸易顺差。2010年安徽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42.8亿美元,同比增长54.8%,创历史新高,超越金融危机前水平。其中,进口118.6亿美元,同比增长74.6%;出口124.2亿美元,同比增长39.7%,全年累计贸易顺差5.6亿美元(见表1)。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4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3%;一般贸易9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2% ;加工贸易2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7%。在商品出口地理方向上,对亚洲出口4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1%;对欧洲出口2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6%;对北美洲出口2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3%;对非洲出口1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对拉丁美洲出口1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4%;对大洋洲出口 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2%。2010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157772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04835万美元 、外派劳务12631人,同比分别增长53.2%、26.9%、-13.6%;其中,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151147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9271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4.1%、29%;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合同6625万美元,完成营业1211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2%、-1.0%。全省新批境外企业44家,协议对外投资额112504万美元,实际对外投资额8096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9%、6.6倍、13.9倍。

二、安徽省外贸竞争力分析

1.安徽省外贸依存度分析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一个指标,其数值是进出口总额与GDP或GNP的比值。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大小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的高低,也间接显示了市场开放程度的大小。从表2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波及我国以前,即2008年以前,安徽省的进出口依存度是逐年递增的,由2001年的9.2%上升到2007年的16%,这说明安徽省对外贸易额占省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外贸对安徽省的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金融危机后,安徽省的进出口依存度经历了先急剧下降后又快速回升的过程,即从2008年的15.8%下降到2009年的10.6%,后又回升到13.1%,而同期全国进出口依存度呈递减趋势。整体来看,在外贸依存度方面,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不论是出口依存度还是进口依存度,安徽省的数值都显得较小,2006年,全国的进出口依存度是70.6%,安徽省的仅为15.6%。安徽外贸依存度低,说明安徽省外贸的总量规模不大,外贸竞争力不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2 安徽与中国外贸依存度 单位:%

2.安徽省出口商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出口商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在世界出口市场比重的指标,是一国或地区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出口商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有两种表示方法。其一,从国家层面来看,可以表示为:国际市场占有率=某国或地区出口商品总额/世界出口商品总额;其二,从商品这一角度分析国际市场占有比重,可以表示为:商品国际市场占有比重=商品的出口总额/该类商品世界出口总额。出口商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反映对外贸易竞争力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说明该国或地区的商品出口竞争力增强;国际市场占有率降低意味着该国或地区的商品出口竞争力减弱。

近10年来,安徽省商品出口额有了较快的增长,从2001年的出口21.7亿美元到2010年的124.2亿美元,增加了5倍多,安徽省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0.03489%增加到2010年的0.08235%(见表3),呈逐年递增状态,说明安徽省的外贸竞争力逐年增强。从表3也可看出,安徽省出口额不论是和中国出口额,还是世界出口额相比,其比重都较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徽省经济的外向度还不是很高。

表3 安徽出口商品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单位:亿美元

3.安徽省主要商品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分析

出口优势变差指数是指一国或地区的产品出口增长率与总的贸易增长率之比,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的产品出口优势的变化情况的指标,其数值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出口优势变差指数=产品的出口增长率/总出口增长率×100%。出口优势变差指数越大,说明产品的出口增长越快;出口优势变差指数越小,说明产品的出口增长越慢。出口竞争优势变差指数大于10,表明该产品具有强竞争优势;出口竞争优势变差指数介于0和10之间,表明该产品具有弱竞争优势;出口竞争优势变差指数小于-10,表明该产品具有强竞争劣势;出口竞争优势变差指数介于0和-10之间,表明该产品具有弱竞争劣势。

从表4可以看出,安徽省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钢材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尤以高新技术产品最为突出,出口优势变差指数达到32.27。服装,鞋类,蔬菜,茶叶具有很强的竞争劣势,出口优势变差指数都小于-10。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具有强竞争优势,这与安徽省当初提出的科技兴皖战略有一定关系,大力发展安徽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极大提高安徽省的外贸竞争力。安徽省地域广阔,劳动力充裕,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劳动密集型产业理应是竞争优势产业,但现实是服装、鞋类、蔬菜、茶叶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全是强竞争劣势产业。

表4 2001—2008安徽省主要商品出口优势变差指数

三、安徽省外贸创新的路径选择

外贸创新是一国或地区由于外贸系统环境的变化,引起外贸方式、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等方面的变革。促进外贸创新,是安徽省外贸适应国内外经贸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的需要,是实现对外贸易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环保型转变的需要,也是提高安徽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为安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必由之路。

1.转变思想观念,建立正确的外贸发展战略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外贸企业及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一味追求经营规模的扩张,不注重出口商品质量、效益的提高,粗放型增长观念根深蒂固,对外贸易增长有速度而无与之相称的经济效益。这里有一个竞争意识问题。我们企业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低层次的内部无序竞争,缺乏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一致对外的国际竞争意识。这种粗放经营观念和低层次的竞争视野抑制了人们的高层次创新精神,阻碍着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是对外贸易行业孤立的行为,而是一个社会各种因素综合变动的结果,涉及政策法规、产权制度、产业结构、传统文化、政府行为、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竞争规范、人才素质等因素,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因此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受制于国家层面的整体贸易活动,一个地区很难单独地完成。但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发挥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功能,我们的政府管理者和企业经营者必须迎难而上,站在宏观经济的战略高度,首先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普遍追求外贸粗放经营的思想观念,把对外贸易增长建立在集约型、环保型的思路之上。管理者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切实实现管理水平提升,努力把政府管理、企业管理、社会管理和其它管理提高到一个全方位的国际水平。贸易企业应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从低层次的单纯价格竞争中走出来,要着力提升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换代,进而寻找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创新点,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当然一种贸易增长方式的出现、转变有其历史演进的过程,不可能割断历史,急于求成,应从安徽省的实际出发实施逐步推进。

2.实现贸易方式的重点突破,注重发展加工贸易

和一般贸易相比,虽然加工贸易获得的贸易效益不高,但其能支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工贸易具有提供就业、增加税收和积累资金等作用,还可以培养大批熟练工人,帮助掌握生产管理技术。这些都为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坚实基础。一旦我们拥有了精工制造技术,当设计出好的产品后,就可以自己制造和运作,形成自己的品牌,我们也就有了国际贸易的主动权。

安徽省地处中原,交通便捷,也是人口大省,劳动力充裕,这些都为发展加工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安徽的资源禀赋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加工贸易持续快速发展,要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促进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紧张,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内地转移,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次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和环保型、资源节约型的加工贸易项目。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在产业链上,向上游的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产业推进和下游的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延伸。要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建立研发中心,通过技术贸易、委托开发、联合开发、产业联盟等多种形式,加快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创新,加快实现加工贸易向高附加值、自主品牌为主转变。政府部门要做好有关加工贸易政策的调研和跟踪,做好服务工作,推进加工贸易企业更好地履行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促进加工贸易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3.创新外贸发展方式的核心在于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对外贸易结构包括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贸易方式结构,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贸易内容结构,出口商品贸易和进口商品贸易的贸易流向结构。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优化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应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在注重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要发挥和巩固一般贸易的出口优势,在一般贸易出口中扶持当地的优势行业。通过先进技术引进和加强自主研发,逐步提高出口产品中自主知识产权的比例,提高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形成比较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改善一般贸易的出口商品结构。当前要着力提升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充分发挥安徽省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扩大服务贸易,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重点放在提升技术含量和争创品牌两个增值最大的环节。我们既要强调出口,还要注重扩大进口。扩大进口可以增加资源供应、推动产业升级,也是减少顺差、减少贸易摩擦,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要优先进口我省急需的设备、原材料、先进设备与技术。特别是要扩大技术进口,支持鼓励企业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水平。要组织企业赴国外采购,努力增加对我省贸易逆差较大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引导鼓励国外机构和企业到我省举办进口商品展览会,为企业搭建扩大进口更为便捷有效的平台。

4.培育外经贸新增长点,加快“走出去”步伐

培育外经贸新增长点,要构建和完善各类针对民营外贸企业的信息、培训、咨询等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进出口业务培训,培养外经贸管理人才,提高外贸企业管理水平。鼓励外贸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发新技术、拓展新产品出口。鼓励、引导和组织广大民营外贸企业到国外参加国际博览会、专业展销会,扩大出口产品销路,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建筑、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出口,提高服务贸易在全省出口中的比重。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承揽国外大型工程项目,扩大劳务输出、建筑安装和工程承包,带动大型设备、技术和劳务等出口。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拓展发展空间。以东盟、俄罗斯、非洲和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市场为依托,以发展境外加工贸易为重点,积极推动我省电子信息、家电等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在境外建立生产加工装配企业,规避贸易壁垒,直接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到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科技、智力资源,跟踪学习其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进入高端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与国际营销网络渠道进行联盟等方式,在目标市场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构筑自主性的销售、服务和增值体系。

[1]李玉萍.外贸竞争力文献研究综述[J].中州大学学报,2006,(1):32-34

[2]张希颖.E时代国际贸易的创新[J].特区经济,2006,(4):232-233

[3]张庆祥.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05,(3):49-50

[4]姜鸿.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探讨[J].财政研究,2008,(4):59-61

[5]王粤,韩新毅.“后危机时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应对[J].世界经济与贸易,2010,(2):82-86

[6]李颖.安徽省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25-26

F7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9-9530(2011)06-0062-04

2011-09-09

淮南师范学院科研项目(2010wk08)

冯克亮(1971-),男,安徽金寨人,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对外贸易。

表1 2001—2010安徽省外贸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

?

猜你喜欢

外贸安徽省优势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矮的优势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画与话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