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资源基础视角的安徽省跨国公司培育研究

2011-12-28李用俊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安徽省优势

李用俊

(淮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安徽 淮南 232038)

基于资源基础视角的安徽省跨国公司培育研究

李用俊

(淮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安徽 淮南 232038)

在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环境下,安徽省实施工业强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使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在后危机时期,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的主体是跨国公司,安徽省跨国公司培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资源基础,同时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做好政策支持。

“走出去战略”;安徽省;跨国公司;资源基础;竞争优势

在金融危机爆发几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走出了金融危机阴霾,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没有最终消退。债务危机、社会不稳定等还可能使世界经济遭遇打击,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在“十二五规划”开局时期,进入一个传统产业振兴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时期,国内国际市场并举,商品贸易和投资活动并重,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比重,开拓国内市场,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安徽为代表的一些中西部省市,积极吸引国外资本和东部地区资本的产业转移,同时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需要实施跨国经营,培育潜在的跨国公司,是安徽强省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跨国公司培育中的资源基础理论综述

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主要是吸收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所以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研究非常丰富,但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目前仍然局限在动机的研究之上,比如资金过剩,寻找资源等,而关于我国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要达到的战略目标研究匮乏,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则方面,目前还局限在“比较优势”理论上,并没有突破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视角。

传统上对FDI战略的研究,主要采用垄断优势理论、市场内部化理论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的观点,强调跨国公司实施全球化战略需要其海外子公司拥有某种专用资产优势。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垄断优势不强,内部化优势不明显。资源基础理论(RBT)通过对资源与能力(包括管理资产、组织实践及讨价还价能力等)的本质进行了研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仅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更主要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取资源和能力而达到持续的竞争优势。

1991年,Grant首先提出 “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的思考架构建立在两大基本假设前提之上,假设前提一是:“在同一产业或策略群中,各公司所掌控的策略性资源是不同的,而且这些相异的资源将导致各公司彼此间之差异”;假设前提二是:“这些相异性会因为这些策略性资源并不容易被其它公司模仿而延续下来”。

Barney(1991)认为竞争优势之所以能够持久,是因为公司所拥有之异质性及不可移动性资源中,有部分的资源尚具备有价值性、稀少性、不可模仿性以及不可替代等特性①Barney,Jay,1991.“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ve Advantage.”Journal of Management,Vol.17,No.1,pp.99-120.,并认为资源是否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潜力,取决于这四项特质,此即称为“资源基础模式”。

在企业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费海提出了跨国公司全球持续竞争优势理论②Fahy,John,2002.“A Resource-based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a Global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11,pp.57-78.。费海认为,资源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竞争的核心,资源不仅包括企业资源,还包括国别资源。国别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1)基本国别资源;(2)高级国别资源。费海认为,在跨国经营中,高级国别资源比基本国别资源更为重要,高级国别资源内嵌于经济的、文化的和制度的环境中,跨国扩散缓慢。所以,战略性的国际直接投资决策除了利用市场机遇外,还应受获取高级国别资源和开发企业资源的驱动。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中,国家的资源决策对于增强国家的能力非常重要。劳动力成本等资源只能产生短期优势。对不易模仿的资源的投资比如国家的技术、基础设施和教育体系可导致获取更大的外国直接投资份额。

彭研究了企业的重要资源——能力在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国外分支机构之间的双向流动问题①Peng,Mike W.,2001.Revision of an Article Prepared for th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pecial Tssue on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Ten Years After.August.。彭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所有权的核心即企业优势当作跨国公司的核心,跨国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企业内部比通过外部市场更能有效迁移和发掘知识资产。然而,这种研究采取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方法,强调总部如何向分支机构提供能力,事实上,跨国公司的能力流动不一定是单向的,母公司可以向分支机构提供能力,分支机构也能够向母公司提供能力,从而增加跨国公司的企业优势。

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培育的资源基础

1、以小规模技术优势获取资源基础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企业在技术实力无法达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水平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合理使用自身的小规模技术优势,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小规模分工优势,企业的小规模投资可以很好地适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小规模市场的需求,满足小规模人群的需要,与大规模生产和投资相比,在小规模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二是当地化和特殊产品优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小而精、小而全、小而使用的商品是大的跨国公司不愿意生产或者已经放弃生产的领域,还有一些是专门满足特定民族需要的商品,这些特殊商品的生产和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以具有的优势;三是价廉物美优势,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很多产品生产上,具有低成本的优势,能够满足低收入者居民的需求。

2、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获取资源基础

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学习模仿能力很强,在吸引外资的时候,对引进的技术加以吸收、消化和改造创新,进而为本国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学习过程中,使现有技术更适用,生产的产品成本更低,并且能够把本国的文化和组织经验等很好的融合在新技术的生产活动中。在学习创新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把升级后的产业向周遍国家或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具有比技术原创国更大的竞争优势。

3、以投资发展周期差异获取资源基础

发展着国家处于不同的时期,其投资的流向会不同,根据邓宁“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当一国或地区人均GDP在2500-4000美元之间的阶段,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4200美元,已经处于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技术创新上的差距和发达国家的政策干预,我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领域相对狭小,而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技术、资本、管理和劳动力的组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可以形成我国跨国经营的资源基础。

4、以文化优势获取资源基础

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欧洲的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时,一个重要的资源基础就是文化优势,把资本输出、企业控制和文化支配相结合,使本国文化成为对外投资中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文化因素是可以保持长期垄断优势地位,东道国难以短期内模仿和超越,另一方面文化又是可以渗透在多种资源中,如与管理和信息资源等相融合,让相关资源成为独特资源。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经验中,就包含着中国文化在市场开拓、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等的独特优势,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充分利用中国的文化渗透力,在输出资本的同时,使文化成为跨国经营的资源基础。

三、跨国公司培育在安徽省对外开放战略中的意义

安徽省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还没形成,但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在进行跨国经营,并且可能会形成跨国公司,所以说安徽还处于跨国公司培育的初期,这种跨国公司的培育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跨国公司培育是促使企业要素资源升级,并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必要步骤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持久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持久竞争优势,为了延续竞争优势,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要获取的是特质化资源,包括当地化知识资源和企业异质资源(技术、营销渠道、创新能力等)。通过对特质化资源的获取,以提升和保持企业的竞争能力。我国的资本实力越来越雄厚,资本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如何使用我国的资本优势、劳动力优势,到国际市场上去主动获取资源,发展跨国的产业内贸易和贸易投资一体化就变得很迫切。国际经济合作中的要素交换主要体现为相互之间进行跨国投资,即表现为将外资引进来和本国所掌控资本走出去,而它们正是跨国公司培育的两项主体内容。我们必须在“引进来”的基础上,推动自己企业主动 “走出去”,形成完整的跨国公司培育方略。

目前安徽省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马钢、铜陵有色、海螺、徽商、奇瑞、江汽、淮南矿业、合肥百大和淮北矿业集团等9家企业跻身中国500强,其中奇瑞、江汽等都在持续开展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转型。

2、是规避贸易壁垒,开拓新市场的有效手段

安徽省目前的出口主要集中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2010年这三个地区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76%。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4.9%,占全部出口的的39.4%。出口增长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隐患。一方面,由于出口商品结构落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低,竞争手段单一,再加上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或地区,而其中的欧洲和北美洲国家或地区又是制订倾销制度、技术标准的发源地,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针对我国商品出台的各种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逐年增多;另一方面,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政府对出口企业的补贴逐步减少,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因此,在当前的世界环境下,我省企业仅靠对外贸易很难显著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只有走出去,通过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带动出口,以规避贸易壁垒。

3、是安徽省企业利用有利时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经济开始衰退,越来越多的海外资本贬值,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次良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出口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压力,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形下,到国外投资设厂,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利用生产要素,积极发展境外加工贸易,提高本土资源的利用效益,是优势企业转型的途径之一。2010年安徽省实际对外投资达8.9亿美元、增长13.9倍,取得了跨越式的大发展。目前世界经济复苏形势还不明朗,国际资源价格出现了上涨的趋势,各国经济增长的风险加大,安徽省要主动地“走出去”开拓新兴市场,避免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并购重要的经济资源,为未来我省经济的长期发展和企业的长期壮大提供条件。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源进口来源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省的铜陵有色金属公司、皖北煤电集团等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可以在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等国建立自己的资源开采基地。

4、是适应世界产业结构变化,促进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各国把加大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突破口。世界即将进入以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生物科技、通讯、计算机等为主要内容的的产业升级时代。安徽省坚持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之路,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涌现,金融、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2010年安徽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2倍,专利授权量增长7.3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8倍。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及到新市场的开拓和过剩产能的转移问题,适当扩大境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可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开拓国际投资的新领域。

5、是提高安徽省社会福利的需要

由于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力不同,掌握的资源量不同,在国际竞争中分配的福利程度差异很大。发达国家在国际分配中有更多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在国际经济福利分配中也居于不利的地位。2010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88.17元,全国为19109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285元,全国为5919元,两项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省想要通过参与国际分工,获得更大的经济福利,就要逐渐改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落后与被动地位,积极参与到世界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在参与本国市场竞争的同时,也要促进本土企业走出国门,到世界市场上寻求稀缺资源并加以利用,以求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收益,既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增强了经济实力和社会福利。

四、促使安徽省跨国公司育成的微观政策

目前,安徽省跨国公司处于发展初期,企业规模小、跨国经营经验少、国际竞争力弱,政府应努力促进我省跨国公司的发展。

1、培育各类企业的国际持久竞争优势

(1)力争实现规模经济,建立高效后勤服务系统和大规模的分销网络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工业强省的决定》提出“按照‘突出主业、做大做强’的原则,全力推动省内重要骨干企业兼并、联合、收购、重组省内同业或产业关联企业”,巨大的生产规模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创造防止竞争对手进入的壁垒。同时建立高效的后勤服务系统和分销网络,并把分散在不同国家的分销网络改造成具有成本优势的全球网络,可以在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

(2)提高对R&D的投入水平,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产品

高水平的R&D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竞争实力,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深入市场进行调研,更好的理解顾客需求,并将之转化为具有明显优势的产品设计、性能和售后服务。

(3)争取牢牢把握企业价值链条中的“战略环节”

这种战略环节可以是设计环节、生产环节、营销环节,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首先要明确哪些是关系到竞争优势的“战略环节”,对这些战略环节要紧密控制。其次要考虑价值链的地理布局,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实现产品成本的最小化。安徽省企业国际化战略刚刚起步,除少数几个大企业外,安徽的多数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寻找自身的价值链条中的“战略环节”,做大做强,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2、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和保护,培育出口名牌

品牌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进入国际市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05—2006年度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名单,在全国190个出口商品名牌中,安徽省有5个名牌,分别是省技术TOPDRIVE、合力机械HELI、省服装MI DNIGHTSUN、省轻工LILY、安迪健身ANDY,约占全国总数的2.6%,在全国39个省、计划单列市中列第九位,名列中西部省份第一位。同时,我省还评选出了35个“安徽名牌出口商品”。2005年6月,安徽省在全国商务系统率先发布实施了《安徽名牌出口商品评选暂行办法》和《安徽名牌出口商品奖励和促进暂行办法》。并对入选的出口名牌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评选一次,优胜劣汰,建立争创品牌、动态发展的竞争机制,并提出“三个一批”,一是提升一批,在现有安徽出口名牌中优选一些重点品牌,加以重点培育和辅导,提升其知名度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使其真正以自主品牌占领国际市场;二是巩固一批,对现有的40个国家级和省级出口名牌,分类指导,建立动态淘汰机制、巩固并扩大其品牌效应;三是发掘和培育一批,加强出口品牌建设培训工作,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创牌意识,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海外注册,推动企业争创出口名牌。发挥出口名牌企业的示范效应,以点带面,优化出口结构,提升产品出口竞争力。

3、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

人才对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安徽的人力资源综合实力在全国还相当落后,经营管理性人才缺乏,创业性人才更缺乏。政府应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创业和创新精神,引进和培养人才参与到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中去。

大多数的欧美、日韩跨国企业,它们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人才战略步骤一般是这样的:第一步从国内培养本国的国际化人才输出派驻海外市场;第二步利用本国的人才培养当地优秀人才;第三步逐渐实现人才当地化、本土化,只有部分高层职位由本国人员担任,甚至全部本土化。我省目前还处于第一步,引进国际化人才和培养自己的国际化人才,特别是国际化的技术和商务人才,我省专门性的国际人才严格意义上还很少,所以目前可以加强培训参与到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人才,把他们逐渐转化为能够从事国际商务的人才。目前,安徽奇瑞汽车的员工已近2.5万人,其中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5000多人,引进国外汽车领域知名技术专家、高级管理学者100多人。

4、鼓励企业实行联合经营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战略联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际战略联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省企业要借鉴国际上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强强联合,组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集团、大公司,形成各种战略联盟,提高我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007年安徽奇瑞与克莱斯勒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奇瑞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借助国际巨头的经验、技术、服务以及销售网络,使产品的安全性、环保性、节能性迅速达到发达国家市场的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挺进欧美市场。2010年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批准在越南合资建设汽车项目,通过产业转移出去,降低成本,满足国外市场需求。

五、促使安徽省跨国公司育成的宏观政策

1、提高安徽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目前我省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利用国际资本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国有企业、改善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低,中部崛起中的区域竞争压力大。安徽应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提高集约发展水平,把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安徽的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直至2010年外贸额仍不足全国的1%,外贸依存度仅为12.8%,与全国平均外贸依存度水平有很大差距。在我国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安徽省经济要实现持续高速增长,必须继续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对外贸易总量,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跨国经营

政府可设立长期低息贷款专项基金或专门的金融机构,利用贴息贷款或政府优惠贷款的方式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跨国经营的机会。

根据《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的规定,安徽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到境外投资以及跨国经营,开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劳务合作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该项基金在建立信用担保、支持技术创新、实施节能生产和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发挥“助推器”作用,助推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

3、根据安徽省的比较优势,优化境外投资战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应鼓励企业实施跨国经营 ,逐步建立海外营销网络,进行境外投资,带动相关的产品出口。安徽省境外投资规模普遍偏小,项目投资规模超过100万美元的很少,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事跨国经营活动的主体主要是贸易性企业,而不是生产性企业。因此,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特点,合理布局,促使境外投资领域由贸易向生产转化,扩大投资规模。

4、借鉴美日韩经验,完善海外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

政府的推动会加快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美国日本韩国跨国公司成长经历便是例证,以上三国政府在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要建立参与者包括在外中资企业、国内企业在外分支、中国政府经商参赞处、外国驻华经商参赞处、外资企业、外国中介机构等等相关方面在内的促进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信息平台;建立专职、集中的安徽省企业跨国投资促进、监督、管理机构,将企业跨国投资的各项政府管理活动都统一到这一机构;为安徽省企业跨国经营服务开展专项保险、融资、语言服务,推动相关中介服务的专职化、规模化、经常化;改善引资体制,完善政府跨国投资管理体制。

[1][美]迈克儿·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刘冀生,石涌江.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3]卢进勇,杜奇华.国际经济合作[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4]郑晓波.商务部报告指出要大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N].证券时报,2006-07-28

[5]徐强.中国跨国公司培育的历史背景、战略意义与策略要领[J].国际经济合作,2005,(5)

[6]安徽省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R].安徽省商务厅,2006-04-26

[7]倪正清,章玉政.鼓励企业跨国经营 安徽将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N].新安晚报,2006-08-22

[8]李颖.安徽省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4)

[9]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工业强省的决定[R].皖发〔2007〕22 号,2007-09-29

[10]李宁.奇瑞将“国际化”进行到底[J].汽车观察,2008,(4)

[11]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11-01-23

F42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9-9530(2011)06-0058-04

2011-06-20

淮南师范学院科研项目(2007wkp08)

李用俊(1974-),男,安徽庐江人,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安徽省优势
成长相册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矮的优势
画与话
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