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民生诚恳作答
2011-12-28田必耀
■田必耀
面对民生诚恳作答
■田必耀
作为人大监督新举措,专题询问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督促政府推进某项工作,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民主法治的新命题:人大工作如何进一步提高民主度、开放度,政府官员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共沟通能力,从而实现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公民的现场互动。
2011年7月27日下午3时,室外气温直逼38℃。湖南省人大会议中心四楼会议室庄严肃穆,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开始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会场气氛与酷暑一样充溢着热度。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与食品安全工作有关的18个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分管副职领导,面对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正襟危坐,静候询问。近百个旁听席位被法学界和群众、学生代表挤满。
所有工作都已准备就序,专题询问箭在弦上,只等主持人“一声令下”。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天下人的事,天天要管的事。如何让领导干部“官帽”与老百姓“餐桌”安全挂起钩来,为人民群众所关切。“我省在推进食品安全行政问责机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差距?下一步如何完善?”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国海成为提问第一人,他一口气提出了3个问题。
“我们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落实食品安全的监管责任。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为本地区的第一负责人。对出现严重考核不合格,食品安全监管不力、责任不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甚至发生重大特大案件的地方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制。”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卫生厅厅长张健对食安问责制了然于胸,从容应答。
针对食安追责制存在管理办法不够细化,与监察、司法部门联动还有待加强等问题,张健表示,省食安办将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评议、考核,防止出现监管漏洞,协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实施严格的经济处罚措施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省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执法检查报告显示,“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据统计,食安机构职能调整后,全省从县到省三级质监局的食品生产监管人员仅有46个编制,全省90家食品检测机构有88家检测人员至今未给编制,部分市、县级工商局食安监管机构尚未建立,市级农产品监管机构没有组建到位。
面对这一现状,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梁尔源提出,“省政府对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问题,在总体上有什么考虑?对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制少而无法完成食品监督工作的具体问题怎么解决?”
省编办副巡视员张应明马上应答,“人员编制少对各个政府部门来说,都有共同感触。食品安全监督这一块反映比较突出。但是从中央要求来说,地方没有权力增加行政编制,只能在总量内调整。”关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编制少的问题,张应明表示,考虑从事业编制解决,省编办将拟定方案,按程序提请机构编制委员会进行决策。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克利在执法检查中深切地感受到,小餐饮、小作坊和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食堂是餐饮安全监管大难题和薄弱环节。刘克利的提问带着隐忧,“政府对小餐饮和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将采取哪些措施?”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光荣答道,“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今年4月,在长沙市两个区、常德市和益阳市启动试点整治,以后实行分类管理。为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食堂的监管,省教育厅年初制定整治方案,开展专项整治。在下半年开学之际,将对学校餐饮进行重点督查。”
询问让“官话”走开
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发现,郴州市质监系统对全市1619家生产单位全面检查,按规定,每年抽检2次需经费588万元,缺口294万元。胡肖华委员据此发问:“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购买样品的费用和检验费都应该由国家财政列支,请问我省省级财政和地方财政对这两笔费用的落实情况如何?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这些市、县如何确保食品抽检工作的全部到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这一棘手难题,省长助理、省财政厅厅长李友志如实作答:“近3年,我们安排了抽样检验购买样品经费和检验费3.04亿元,各级地方财政部门3年安排了监测设备费专项资金2.3万元。此外,还专门安排了打击瘦肉精和有毒奶的专项经费1000亿元。”李友志坦陈,财政资金投入仍不能满足食品安全事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协调部门将对检验设备等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共建、共享、共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李友志最后一句,“非常感谢各位委员和代表对财政工作特别是对民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被视为现场沟通的“彩头”。
记者置身会议现场,发现了一些即时问答的精彩片断。当张健厅长回答了冯湘保委员提问“怎样协调统一和对接分段监管机制”后,省质监局局长蒋新祺立马说,“我补充一点意见,食品检验检疫机构建设,由质监部门会同农业、卫生、商务、工商部门等研究,提出具体意见,建议按照法律规定办理。”
现场敏捷“答题”,既展示官员专业素养,又呈现良好的沟通技巧,被视为回答专题询问和民生热题应有的姿态。
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罗述勇告诉记者,专题询问前一天,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专门召集有关政府厅局长开会,除了就着装、仪表等提出要求,还要求多用口语回答,更要有被追问的准备。
“专题询问对政府官员公共演讲能力、现场沟通能力是一次考试”。省人大代表、岳阳昌言律师事务所主任余缨观摩这场专题询问后对记者说,这种能力很重要,官员的公共沟通,应从做报告、念稿子的“官话”中解放出来,人大专题询问是一个改善契机。
“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询问可以被看作是人民的提问,政府官员应改掉讲套话的习惯,更不能打太极,答非所问。”有一位旁听公民说,少数官员在回答询问时语言欠精炼,有点像做工作报告,需要改进。
湘潭大学法学院夏新华教授和他的5位同事“慕名”前来旁听专题询问。夏新华说,专题询问有一个很好的开端,但要继续防止应景式“表演秀”。
有旁听公民建议,官员可以带助手,细节问题由助手回答。因为“大部制”下官员管的事太多,厅长不可能对所有措施、数据了如指掌,但一定要知道大政方针。
“连珠炮”般现场追问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万伏秀对“地沟油”紧追不放,连问两个部门,被媒体的“长枪短炮”对焦,把专题询问气氛推向高潮。
“‘地沟油’回流餐桌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万伏秀委员的提问直接指向省政府相关部门是否建立了长效治理机制。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光荣答道,“地沟油”再利用隐蔽性很高,省里已经逐步建立了取缔机制,并已建立了“地沟油”治理的长效机制。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鼓励群众对非法使用地沟油的餐饮企业和非法窝点积极举报。
万伏秀接着“连珠炮”追问道:“地沟油”回流餐桌除了监管不到位,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省没有一家上规模的且技术含量高的对餐厨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企业,请问省发改委在项目规划、扶持政策以及科技研发方面有没有实质性进展?
省发改委副主任张银桥主动“接招”。他说:省发改委正在做规划,鼓励有能力和相关的企业参与“地沟油”处理。同时,争取国家项目的支持,提升企业无害化处理“地沟油”能力。
“专题询问需要一种追问精神”,夏新华教授说,常委会组成人员还可以在常委会会议,甚至指定专门委员会、代表小组对政府官员的表态继续进行追问,跟踪问效。
专题询问提出的问题和政府部门承诺会不会没有下文?面对公众这一疑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叔红表示,会后将把常委会审议执法检查报告的意见和专题询问提出的建议整理成常委会审议意见,按照监督法的规定交省人民政府处理并限期报告处理情况。
郭开朗副省长表示,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处理专题询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大事抓紧抓好。
有了审议意见及其处理这一制度性追踪,我们有理由相信专题询问会有更精彩的下文。
形成常态监督
执法检查发现,虽然全省食品安全态势总体向好,但形势依然严峻。2011年5月上旬,省工商、质监部门抽检的398组样品,合格率为85.68%;省农业厅对全省蔬菜质量安全开展的第一次例行监测,检出了甲胺磷、氧乐果等禁限用农药,市场抽检合格率为92.8%。这些数据,为专题询问提供了翔实的“论据”。
“专题询问与执法检查相结合,执法检查发现的典型问题,专题询问深化执法检查”。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罗述勇告诉记者,二者结合深化了人大监督。
记者获悉,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题询问,开了两次协调会,并要求16个厅局“一把手”和分管副职赴会答问。
陈叔红说,由于常委会在专题询问前开展了执法检查,进行精心准备,“首次专题询问形成了良性互动局面”。
对于这次专题询问及其走向,无论是媒体,还是旁听公民都充满期许。
“人大常委会委员提问水平高,抓住了关键。通过专题询问可以促进政府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让监管真正到位。”余缨说,专题询问针对一个具体问题问答,是人大监督方式的创新,对人大行权、政府行政都是一种促进。
“专题询问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长效推动力”。有评论认为,“人大询问”不仅是一次弥足珍贵的政治生活的激活,更让人们对食品安全治理走出“九龙治水”式困局有了积极的期盼。
“有了良好的开端,专题询问应走向经常化,而不是难得一遇的仪式。”夏新华教授说,专题询问应从全国人大延伸到基层人大,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纵横联动的监督风气,渐渐习惯专题询问。
期待专题询问更通透
一问一答,诚恳对话,近3个小时悄然溜过。13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围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保障等提问,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坦诚、负责的态度,对所有问题一一作答,这让旁听者津津乐道。
在旁听席上,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卢乐云与其工作人员成为“特殊”的旁听者。他们听得格外认真,并不时记下细节。记者获悉,2011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将就“两院”队伍建设开展专题询问,他们前来准备“路演”。
“其实,省领导对推进人大民主、开放站得更高,这是一种执政智慧。”罗述勇告诉记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对此次专题询问做出批示:常委会委员都可以提出问题;只要会场能坐下,多组织公民来旁听。罗述勇说,这次虽然没有现场直播,但有实况录像和文字全记录,媒体将进行全景式报道。
“民众关心民生问题,其实我们很在意省人大的立法、监督工作”。有旁听公民建议,在进一步开放人大会议的同时,可以听取旁听者意见。
“专题询问将进一步提升民主度、开放度和实效性。”罗述勇表示,下一步将考虑现场直播和更为灵活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