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船领航 辉煌中国

2011-12-28肖春飞

浙江人大 2011年7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朱 玉 肖春飞

红船领航 辉煌中国

■朱 玉 肖春飞

题图: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地,会议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红船领航90载,搏风击浪一帆悬。从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到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舰,从井冈山八角楼到延安宝塔山,从西柏坡到天安门,从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从温饱到小康,从市场经济到科学发展……波澜壮阔的90年里,中国共产党一次次引领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书写着永载史册的辉煌篇章。

红色宣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848年,这本薄薄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出版,犹如黑暗中,骤然迸发出一线光芒,映亮漫长的人类历史,至今不灭。

历史也因此铭记住了这个咖啡馆。因为,《共产党宣言》诞生于此。

这是一栋位于布鲁塞尔市中心的五层建筑,名叫“白天鹅餐厅”。在一楼,有一个铜牌,标注了一位客人的名字,这个位子,永远留给了这位客人。铜牌上的名字,是“卡尔·马克思”。

坐在这个角落里,马克思、恩格斯思考、讨论、写作。他们的文字,充满了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他们不会知道,在他们相继辞世后,在遥远的东方,他们的名字,会深深镌刻在一个东方古国寻找民族复兴的历程中。

以《共产党宣言》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就此宣告诞生。就在《共产党宣言》发表这一年,欧洲爆发了大革命。气息渐弱的清政府,被迫签订的《南京条约》墨迹未干;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883年,这个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了思想。但是,他的思想并没有随着他的肉体而消亡。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位居第二。

一个多世纪前,年轻的马克思未曾想到,他与他的思想会成为一面旗帜,导引一个东方大国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开天辟地

这恐怕是全中国最独一无二的门牌了。街道是21世纪的街道,而门牌号码还停留在近百年前。上海原望志路106号,中共一大会址。将近一个世纪前,这里叫法租界。就连望志路的名称,也是源于一位法国人的名字。

90年前的一个闷热的夏天,一群穿着各式各样衣服,操着各式各样口音的人,走进了这所房子,召开了一次铭记于史册的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

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在出席者之中,最为年长的何叔衡,又被称为何胡子,不过45岁,最为年轻的只有19岁。30岁以下的有9位,占了3/5,有几位代表甚至还是在校学生。出席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正巧是出席者之一毛泽东当年的年龄。

时隔24年,中国共产党已有胸容百川、气吞星河的大气象。

时逢中共七大预备会。已成为领袖的毛泽东,感慨地回忆当年一大的情景时说:“当时对马克思主义了解有多少,世界上的事如何办,也还不甚了了。所谓代表,哪有同志们现在这样高明,懂得这样,懂得那样。什么经济、文化、党务、整风等等,一样也不晓得。当时我就是这样,其他人也差不多。”

左图:《共产党宣言》起草地,布鲁塞尔市政广场白天鹅餐厅。

右图:中共一大会址,上海原望志路106号。

然而,就是这群被毛泽东自己称为年幼无知、不知世事的年轻人,领头掀起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人从这里走上了一条自己开辟的道路,名字叫“中国道路”。

井冈星火

1927年,在共产党人遭受国民党当局地毯式的搜索和大屠杀过后,中国革命遭受重创,只剩下微弱的生命之光,6万名党员,只剩下1万多人。充满白色恐怖的中国大地上,甚至找不到一块安全的地方,可以供中国共产党召开一次像样的会议。正在这时,井冈山的火把高举起来了。

83年前,中共六大召开,会议地址为苏联莫斯科郊外的一栋别墅。

这是中国共产党唯一一次在外国共产党的地盘上召开大会。为了保密,代表们始终以编号代替姓名。

会议一开始,全体起立,为在大革命中牺牲的共产党员们致哀,整个会场哭声一片。

作为中共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没有出席这次会议。此时,刚刚与朱德会师的他正在井冈山上,在一个被后人称为八角楼的地方,就着一盏油灯,苦苦地思索着:中国革命向何处走,能走多久,特别是——怎么走。

1927年10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昏暗的灯光,成就了光芒四射的思想。它不但指导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的斗争,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更重要的是,它使处于懵懂状态下的共产党人明白了,照抄别人,永远不是自己的答案。一条在马列著作中无论如何找不到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道路诞生了。是井冈山的道路,也是中国革命的道路。

今天,井冈山的文化和精神,已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完整无缺地留给了后人。

历史转折

这是一座名叫遵义的城市。每年,都有无数游客从世界各地辗转来到这里,试图寻找一个答案,一个关于绝处逢生的答案,一个关于历史转折的答案。

这是红军长征途中攻占的最大一座城市。

谁也数不清,这座因红军而闻名的西南小城,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颦一笑,有多少与红军相连。当年,遵义万人空巷,迎接红军进城。后人回忆说,当时的毛泽东形销骨立,忧心忡忡。

殊不知,他即将在遵义迎来人生的大转折,中国革命的命运也将随之迎来大转折。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举行。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就此确立。

站在今天来回望历史,遵义会议绝不仅仅只是一次党内高层人事变动的会议。那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真正当家做主。他们自主选择了自己的领导人,自主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开始了创建人民政权的尝试。但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几乎完全照搬了苏联模式。

当年的中国共产党被强加了两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百分之百地忠实于国际路线。两个不顾中国实际的“百分之百”,带来了第三个“百分之百”:它使苏区和红军近乎全军覆灭,几乎带来了百分之百的损失。

虽然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一度被批评为“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意指他们的行为不符合书本上现成的条文。但从遵义开始,中国共产党横下了一条心:学习和借鉴,而不是照搬别国经验、他国模式。谁的家底谁清楚,自己家的日子,还是要自己来过。

这是大彻大悟,中国革命在血泪教训中迎来了历史转折。

雪山作证

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共同认为:在已经过去的整整一千年中,长征,与罗马教会颁布历法、爱因斯坦发表能量守恒定律、DNA链的奥秘被解开、“阿波罗”号登月等事件一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100件重要事件。

这一评选与几十年前的斯诺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个曾经走近过长征的记者热情澎湃地写道:“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疑问,你都必须承认,长征是伟大的。”

伟大的长征,是这些身体瘦削但灵魂高尚的人们,用脚板和意志丈量出来的。

在千里岷山附近,红军遇到了长征以来最为艰难的道路:雪山和草地。

现在,红军士兵的遗骸,已经融入大山。这是一幅为中国人熟悉的永恒画面。连成一线的红军相互搀扶,爬向山顶。

长征的意义,在这样的仰望中,也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慢慢显现出来。

正如毛泽东所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30多条大河,数十万敌军追击拦阻,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平均3天就发生一场激烈的大战。

长征的力量,它史诗般的作为,让红军的敌人都不得不暗自感叹。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历史开始转折。

抗战烽火

青砖黑瓦沦陷于铁蹄之下,飞檐斗拱飘扬起倭寇之旗。

早在“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这支队伍就喊出了抗日的口号。即使在身上披冰雪,嘴里嚼草根的时候,这支队伍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在陕北清涧,刚刚结束长征几个月的红军,在黄河岸边,又吹响了东征抗日的集结号。

1935年底,在陕北子长县,一个叫瓦窑堡的地方,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谁也不曾想到,遍及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火,竟始自这个小小的窑洞。

1936年7月,曾坐在这间屋子里的与会者之一毛泽东告诉一位美国记者:“蒋介石总有一天要面临选择,要么抗日,要么被部下打倒。来自他的将领和抗日群众的压力越来越大。他做出决定的时间不远了。”

仅仅过了5个月,也就是瓦窑堡会议一年后,张学良、杨虎城就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在民族的共同敌人面前,两个政治见解不同的政党,再次握起手来。

一位美国记者曾在他的采访手记中这样描述:“令人最难忘的,是农民出身的普通士兵。尽管他们身上长满虱子,没有分文军饷,忍饥挨饿,受尽凌辱,却以其不可思议的自我牺牲精神,使生命的价值弥足珍贵,一个伟大民族的谋求生存、自强不息的斗争也因而成为一项崇高的事业。”

这位美国记者描写的就是那些被中国共产党发动起来并最终汇成了抗日洪流的普通百姓。他们在走上前线时,2/3的人手中握的还是大刀长矛。枪支弹药,要靠自己从侵略者手中夺取。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黎明曙光

1949年1月1日,新年的太阳,升起在河北平山县一个叫西柏坡的小村子里。

新年钟声敲响之前,战局发展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辽沈战役刚刚结束,国民党的近50万大军灰飞烟灭。

元旦之日,也是合围之时。这一天,解放军完成了对天津的包围,夺取这个大城市,已如探囊取物。为了千年文化古都不毁于战火,北平的和平解放,正在各方的争取之中。

所有的选择,历史都已经作出安排。

在解放战争的热浪滚滚向前时,就在西柏坡,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

被后人铭记于史册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新中国曙光升起前,在全国胜利即将到来之时,在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头上,浇了一瓢让大家冷静的凉水。

就在这间屋子里,在这个讲台上,眼望着即将到手的执政权力,毛泽东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

高瞻远瞩的思想,被后人称为“两个务必”。

如中共领导人自己所说,党中央进北京是进京赶考。那么这次会议,是不是可以算作大考前的预习呢?

会议结束后的第10天,党中央即从西柏坡迁到了北平。

改天换地

历史的回声仿佛还在回响。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明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将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国从此不再受侵略和欺凌,中国人民从此不再受奴役和剥削,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就此开启。

开国大典后,天安门广场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变化——1959年,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正式开放;1999年,地铁首次在广场下方穿过;2006年,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放置于此;今年,首次增加永久性灌木绿地……

经历了旧中国的灭亡、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深深认识到,中国之所以能摆脱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就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革故鼎新

重庆市黔江区冯家街道年近古稀的村民朱德荣,有一张珍藏了58年的土地房产证。这张编号为“黔农字第零玖陆肆陆号”的“川东区黔江县土地房产所有证”,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由中共中央建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当翻身农民将象征着封建剥削制度的地契付之一炬的时候,“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终于实现了。

随着一张张地契的灰飞烟灭,亿万中国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村生产力彻底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勤劳伟大的中华民族释放出了被压抑千年的激情。

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性标志。至此,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被抛弃在历史的车轮之后。

在进行土地改革运动的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领导的其他各项民主改革也在全社会范围深入展开。从农村到城市,从工矿企业到机关学校,整个社会面貌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工厂里,旧社会遗留的官僚管理机构和各种压迫工人的制度被废除,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建立起来,工人得以参加工厂管理。

——家庭中,1950年5月颁布的婚姻法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婚姻制度。

——社会上,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旧社会遗留的各种丑恶行为被扫除在民主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围绕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中心工作,党和政府领导开展了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新民主主义建设。

思想解放

2009年,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的《沉思与抉择》,揭示了“文化大革命”10年内乱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由此引发的历史反思。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多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在涉及指导思想方面的根本问题时,几乎都与“两个凡是”发生尖锐冲突。当时认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定,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于是,历史的发展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要澄清思想混乱,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首先必须解决应当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同志晚年的指示和决策、判定真理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等根本问题。

针对“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经胡耀邦同志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次日《光明日报》头版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新华社当天播发通稿。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全文转载,引起党内外的广泛注意。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蓬勃开展,很快形成一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对“两个凡是”的禁区形成了强大冲击,从而加快了党和国家走出“文化大革命”阴影,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步伐。

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宣布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了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鉴于国家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前于1978年2月召开。同时,13年没有召开过大会的全国政协也举行了五届一次会议。一系列会议的召开,使“文化大革命”中被打乱的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秩序逐步得到恢复。

随着一张张地契的灰飞烟灭,亿万中国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全面分析“文化大革命”的10年,科学总结“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教训,为我们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百舸争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变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以“放权让利”为中心,扩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国企改革迈开步伐。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搞活企业,特别是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的突破口,首先是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地分开,同时实施计划体制、价格体制、国家机构和劳动工资制度的配套改革。

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在一场温馨的“火锅宴”后打开了“禁区”。1979年1月17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不到一个月,邓小平约见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弢、古耕虞5位工商界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边吃火锅边谈话,第一次提出“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落实政策以后,工商界还有钱,有的人可以搞一两个工厂”,“总之,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

突破“禁区”后,以理发、修鞋、磨刀等谋生的一批城市个体户在街头诞生,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确定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

1990年12月19日,黄浦江西岸,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了第一记开市锣声,中国资本市场揭开了历史序幕。

随着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国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自1992年始,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陆续成立,分业监管的格局有序形成;至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上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上市,中国银行业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30多年的改革开放,推动国有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长足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格局,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辉煌篇章。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