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中国速度”

2011-12-25赵良峰

西部大开发 2011年8期
关键词:降速绿皮高铁

◎ 文/赵良峰

或许,人们在将来回首我国的铁路发展史时发现,围绕“7·23”动车追尾事故的深刻反思与不懈努力。它如同一次及时的“信号灯”,使中国高铁沿着科学理性的既定轨道有序开来。

2011年8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展开高铁安全大检查,适当降低新建高速铁路运营初期的速度,并对拟建铁路项目重新组织安全评估。根据新的运行方案,中国高铁降速50公里开行。

频出的铁路故障,特别是“7·23”事故的发生,暴露出高速运行下的隐患。事故原因尚待查明,此时降低运行速度,既是对“未知风险”中人的安全的高度重视,也有利于在增加安全冗务的前提下,改进技术管理,积累运行经验。作为一个新型的、复杂的大运系统,高铁包含的固定设施、移动设备、控制系统、运营管理等子系统,无疑需要足够的磨合。从运动的基本规律着眼,循序渐进,既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也是世界各国高铁在磨合乃至挫折中不断前进的普遍经验。

当然,很多人还是希望,现在的“降速”不仅是为了更好的“磨合”,更是为了促进将来的“安全提速”。就在“7·23”事故后,仍有不少人继续选择高铁,甚至还有人憧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再快些便捷些。事实上,更好、更快、更强,这是人类对文明进步的共同追求。而已经展现了社会价值和发展前途的高铁,正让更多国家和人们坚信,其未来就如同当初的飞机一样,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变化。

时代在义无反顾地前进。试图回到“绿皮车时代”,那是一种退步,也不可能为广大群众答应和选择。中国需要现代化高铁,这既是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的现实需求,也是中国未来的一次发展新机遇。但我们却无法容忍以生命为高昂代价的畸形发展。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故就彻底否定高铁,也许是因噎废食。不应发生的“7·23”事故所付出的沉痛代价,反而让我们更加坚信: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是何等重要和急迫。今天,中国高铁发展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隐患与不足,反映了此前铁路建设过于注重建设速度而忽略科学发展的冒进主义错误。缩短了运行磨合期,在大众对一项新技术的认同接受过程中,忽略了人员培养、滞后了管理手段和服务配套的协调跟进……过时的观念、落后的管理、冷漠的服务并未完全与“绿皮车”一起退役,有的反而“搭了便车”……这才掣肘着高铁如出笼的怪兽般一路前行。

对逝去的生命,最好的悼念是吸取教训。对高铁的未来,最急切的问题是在坚定信心中更加坚持科学发展。京沪高铁运行40多天后,国务院作出对高铁的大调整,正反映出从政府到公众对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铁”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共识。高铁之“高”,远不只是速度之快、技术之先进,而应包涵运行安全、价格亲民、服务温馨、管理科学等诸多要素。说到底,高铁的发展,必须把科学发展深深焊进铁轨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

“就像一个人跑步,不能老是以加速度在冲刺,他必须要放慢一下脚步,为了以后跑得更好。”日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对我国经济增速“降温”这样形容。

人间正道是沧桑,只有沿着科学发展道路,不断迈出坚实步伐,才能走得更稳、更快、更远。高铁是这样,在现代化之路上高速前进的中国,更是这样。

“就像一个人跑步,不能老是以加速度在冲刺,他必须要放慢一下脚步,为了以后跑得更好。”

猜你喜欢

降速绿皮高铁
动车与绿皮车
固体推进剂降速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对改装说NO!为骑手“降速”!
高铁会飞吗
重庆“降速”
直流电力机车过分相降速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远去的绿皮火车
再见,绿皮火车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