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群合作机制的路径选择※
——发挥沈阳经济区的辐射和凝聚作用

2011-12-25董晓菲宋桂祝荣宏庆

党政干部学刊 2011年8期
关键词:经济区沈阳区域

董晓菲 宋桂祝 荣宏庆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4)

城市群合作机制的路径选择※
——发挥沈阳经济区的辐射和凝聚作用

董晓菲 宋桂祝 荣宏庆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4)

区域经济发展是与城市群分不开的,沈阳经济区是沈阳相邻的八个各具特色城市组成的,其崛起和发展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东北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辐射”和“凝聚”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发挥沈阳经济区的作用,不仅要从理论上加以研究,更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探讨。

城市群;沈阳经济区;辐射;凝聚

沈阳经济区是指以沈阳为中心,涵盖沈阳、鞍山等八个近邻城市,通过中心城市沈阳的经济辐射和吸引,与周围经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的地区形成的“区域经济共同体”。这一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发展基地之一,资源丰富、城市密集、科技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备,是国家能源、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国防战略产业基地,也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和辽宁省经济核心地带。

一、推进沈阳八城市一体化发展

城市体系是相互作用的城、镇集合体,根据区域发展理论,区域竞争力取决于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通过集聚与扩散效应,将经济要素集聚到中心城市,又借助经济链条的扩展功能,将中心城市的经济能量扩散开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经济区域。需求拉动是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西方学者经常利用城市经济基础模型实际上是一个需求拉动模型。城市基础模型将城市内所有产业按其主要服务方向(为本市服务或为域外服务)区分为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基础部门是向域外“出口”产品和劳务的部门,城市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基础部门的发展。因为基础部门的发展向非基础部门提出需求,要求后者提供各种为城市基础部门发展所必需的生活和生产用品及劳务。正是基础部门的规模制约着非基础部门的增长。基础部门的扩大对城市经济的增长具有乘数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出口增长对一国经济的乘数作用相类似。城市经济基础模型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它的基础部门与非基础部门之间的比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比例越高,城市经济的增长率越高。沈阳经济区八城市之间的经济组合,将大大提高地域接近的城市之间的产品和劳务交流,这不仅能节省大量远距离交流的运输、制定和执行契约等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根据城市经济基础模型的原理,它将几乎无一例外地促进各个城市的基础部门规模的扩大,并通过它对非基础部门的乘数作用推动区域内各市的经济加速发展。从历史上看,八城市山水相连,风俗相近,经济相系。特别是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铁路全面提速,都市圈内已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带动了八城市间人口、资金、物资、商品等要素的频繁流动。

沈阳经济区是历史区域合作理念、政策的延续和深化。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沈阳经济区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任何一个城市都不是孤立发展的,都要在国内外的经济联系中准确为自己定位。在沈阳经济区内,八城市在空间有积聚性、产业上有互补性。各城市之间应淡化行政区划观念、冲破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经济区的发展规律,依托沈阳中心城市,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逐渐完善自己的功能,形成科学定位和合理分工,既有利于各城市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做强做大,同时也有利于带动周边城市及农村的发展和结构升级,使整个沈阳经济区经济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沈阳经济区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将进一步加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力度,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示范。

二、发挥经济合作的集聚效应

需求拉动是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从城市经济系统来看,供应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市内企业和居民的数量增加;另一方面,来源于生产和经营成本的下降。沈阳经济区八城市之间的经济协作与整合,将产生明显的聚集效应,会降低各市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城市经济之间组合而产生的聚集效应,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行业范围的“外部规模经济”。这种资源的节省是与地区内行业规模相关的。例如,鞍山、本溪、抚顺、沈阳等中部城市的钢铁业进行组合,将在地区内形成和加强钢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相对于企业范围的内部规模经济而言)。它主要表现为供应商和客户的集中、技术力量整合和技术效应外溢、专业化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由此促使交易成本下降和行业效率的提高。如果能够将各城市现有的机械制造和IT产业的能力进行组合,它所产生的外部经济规模效应将促进整个地区的装备制造产业和高新产业加速发展。二是地区的 “范围规模经济”。它是由地区经济总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资源节约。主要表现为按地区所有行业的单位产出计算,随着经济组合使教育、交通、通信、信息等公共服务的成本降低。沈阳经济区八城市之间的经济组合,将大幅度提高区内各市公共服务业的利用效率,使它们的单位功能成本下降,并节省区内各市各行各业的交易成本,可收到城市圈内各经济主体竞争力共同提高、普遍受益的效果。随着经济区内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沈阳经济区充分利用自身产业集群化发展具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优势。自沈阳经济区概念提出至今,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略具雏形,经济合作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三、加快沈阳经济区的体制机制创新

构建以八城市为一体的沈阳经济区,有利于发挥经济区的作用,进一步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对周围城市产生扩散效应;发挥产业要素集散地的功能,整合区域资源,突出聚集效应,优化产业布局,联动互促发展;发挥体制机制创新典范的功能,不断推出新的管理组织形式和企业经营体制,发挥沈阳经济区的典范效应和带动作用;发挥为城市群的区域服务功能,通过实现区域内八个城市及辐射圈内的市场融通一体化、交通连结一体化、产业互补一体化、制度范式一体化、信息共享一体化、生态环境共建一体化,进一步发挥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服务作用;发挥整体竞争功能,通过一体化经济的形成,逐步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将沈阳经济区发展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高科技产业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这就要求政府管理部门突破落后观念制约,强化市场运作机制;瓦解地区保护壁垒,市场主导利益分配;加强城市之间共建,协调区域内部关系;优化主体产业结构,增强产业集群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机制体制创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要求其必须抢抓机遇,以沈阳经济区的发展为契机,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为抓手,积极迎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使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为现代产业基地,让其现代产业成为具备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长久生命力的国际化产业。

四、促进沈阳经济区成为东北亚新的增长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区域战略的每一次调整,都有力的促进要素聚集和重组,激活了一片地区,形成带动全局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开发深圳,衍生珠三角;开发浦东,繁育长三角;开发天津滨海新区,意在京津冀。三个增长极成长和繁荣,已经成为经济学领域增长极理论的成功范例。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必将促进“东北板块”的崛起,在新的形势下形成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在国家层面的提出和加快发展,给予辽宁双重机遇,在新的机遇面前,沈阳经济区当不负历史重托,积极助推东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个重要增长极。

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可以 “先行先试”,实施一体化的对外开放战略,制定区域内统一招商引资、信息共享的对外开放政策,建立整体招商和项目管理的调度机制,构建互动共享的对外开放平台,进一步增强区域内整体吸引外资能力,吸引生产要素更多更快地涌向这里,按地区功能和产业分工合理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化。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欧亚大陆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门户,连接华北、环渤海与东北腹地三大经济区域的物流服务和交通枢纽,沈阳经济区将重点在我国参与东北亚合作上发挥桥头堡作用。同时,作为东北内陆地区唯一保税区、国际一类开放口岸、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航空港,不断增多的对外开放资源让沈阳经济区站在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在众多对外开放热点上,通过对外开放促进新型工业发展是主要使命。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核心区,沈阳经济区借助千载难逢的机遇狠抓概念招商和主题招商,着力发展新兴工业,提升传统工业,壮大产业集群,形成新型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将全球资本化作反哺辽宁工业的新动力源。全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很快就缔造出众多“典范之作”。在建立仅两年的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随着日本鹿岛建设株式会社等世界500强企业陆续入驻,目前已吸引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客商来此洽谈,远大等省内大型企业还与美国维尔康等境外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10年后,沈阳铁西不仅将建成全球知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及发展示范区,还将增加一个全球建筑产品交易中心。优势互补的开放格局也正在不断深入体现。鞍钢继2008年与营口港签署 《战略合作协议》后,2010年2月1日,双方就共同合资经营营口港矿石码头、以及鞍钢国贸营口港务有限公司的鲅鱼圈钢材码头签署了合资合作合同补充协议。对鞍钢而言,这不仅仅是联合港口从而节省间接的物流成本,也有利于减少直接生产成本,目前鞍钢与营口港之间已经基本形成出海口资源共享的互补格局。目前,以沈西工业走廊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沈阳经济区对外开放硬件上的新精彩正不断映入眼帘。鞍山市正加快沈西工业走廊出海通道(辽阳、鞍山段)的建设步伐,项目北接出海通道沈阳段终点(辽阳与沈阳市交界处),向南延伸。经辽阳和鞍山,止于牛庄南沈营线(与营口交界处),全长45.23公里,总投资6.7亿元,2010年也已全面开工建设。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拓展全国对外开放新空间,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融入东北亚乃至全球经济体系和国际市场,从而对发挥我国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作用产生积极影响。开展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就要按照新型工业化关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就要秉持先行先试精神,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锐意创新,率先突破,努力解决老工业基地存在的体制机制性矛盾,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沈阳经济区的开发和建设,正是以此为目标和契机,力争早日实现经济区科学发展、阔步健康走在率先发展的征途中。

责任编辑 宫秀芬

F207

A

1672-2426(2011)08-0041-02

董晓菲(1982-),女,辽宁沈阳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省情研究所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宋桂祝(1976-),男,辽宁沈阳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报刊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

荣宏庆(1962-),男,重庆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省情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研究。

※本文系中共辽宁省委党校与鞍山市战略协作课题“鞍山在沈阳经济区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经济区沈阳区域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分区域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