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战略思想的历史考察及时代价值
——谨以此文献给诞生90周年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2011-12-24蒋红丹高美娥王金荣

党政干部学刊 2011年7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建设

蒋红丹 高美娥 王金荣

(1.中共辽阳市委党校,辽宁 辽阳 111000;2.辽宁公安司法干部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战略思想的历史考察及时代价值
——谨以此文献给诞生90周年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蒋红丹1高美娥1王金荣2

(1.中共辽阳市委党校,辽宁 辽阳 111000;2.辽宁公安司法干部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历史的必然,追求现代化是人类整体前进与发展的原动力。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实施了正确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研究和学习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战略思想的历史轨迹,总结其经验,能够增强我们的历史责任感和光荣使命感,进一步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信心,对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战略思想;历史考察

一、民主革命时期初步明确社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中国近代历史表明,选择什么样的革命道路关系着中国现代化的成败。建党之初,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从俄国革命的经验中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经过严酷阶级斗争的现实,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中共一大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在革命的过程中,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两个重要因素,要想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必须进行坚决、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中国人民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目标指向不仅仅在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更在于为构建一个新世界创立前提,扫除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这样明确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进行坚决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此后的革命过程中始终把这一目标放在首位。这是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前提。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四个现代化”战略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的当务之急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毛泽东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

由此看出,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战略最初是由实现工业化开始的。但是中国的现代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尚且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党对“四个现代化”的提出也是经历一个过程,1953年在《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提出了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的目标,而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思想是在 1954年周恩来作的一届人大 《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任务。”

1957年,毛泽东在党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又提到 “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首次将科学文化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之中。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2]毛泽东再一次比较完整地表达了 “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并初步谈到了完成这一历史重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到了1962年国民经济遭遇严重困难,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任务是抓调整,没有特别强调“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直到周恩来提出将“科学文化现代化”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才正式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央还设想了具体步骤,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3]用“四个现代化”代替工业化,不仅内容更为丰富,而且表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内涵理解更为深刻、更为全面。

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缺乏明确国际参照,“四个现代化”在理论上没有涵盖现代化的全部内容,由于后期文革的爆发,使得“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也着实突显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伟大期望和信心,也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也逐渐深化,十三大之后进入了全新的时期。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提出了现代化不仅要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1980年他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又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5]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把邓小平的这一系列论述概括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具体“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目标,即第一步目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到 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也已在1995年提前完成;第三步目标,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这样,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由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发展到了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全面的现代化,它已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和物质技术的进步,而是包含了社会的各个层面。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

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党的十六大又对第三步战略目标作了分解和规划:要在本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1年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2049年,建立新中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6]这是一个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积极的发展战略。

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调的是全方位的现代化,诸如“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能源产业”、“现代市场体系”、等等。在论述科学发展观时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7]

至此,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系统而且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现代化理论。考察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战略,对当代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第一,党的现代化战略有力指导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党的现代化战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如何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改革开放以来已经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迅速蓬勃发展,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战略已经是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带来只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8]

第二,党的现代化战略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中国作为落后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不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而是一种人为计划过程,是为摆脱现状、加速社会发展所作的一种自觉的努力。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尤其是,要在几十年时间里完成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用一、二百年时间才完成的现代化进程,没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难以想象的。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承担起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的重要角色。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即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将成为关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符合本国人民利益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有力捍卫着国家的政治、经济独立,克服落后状态对现代化进程的制约、控制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紧张局面,协调各种社会冲突,逐步培养和提高了应对现代化挑战的能力、制定和组织实施社会发展战略的能力、整合社会秩序的能力、合理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能力以及党自身具有的先进性、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等推动社会现代化所必需的能力与素质。也正是在这些能力与素质的长期培养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党逐步形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和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创立并丰富和发展了能够科学指引中国现代化建设胜利前进的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在当今的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力量能够领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就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化,集中体现了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同时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是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中国顺利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第三,党的现代化战略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作为迅速走向经济和文化繁荣的世界强国之一,中国对当代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正在产生越来越多的积极影响。中国的现代化经验的一个巨大国际意义是作为在一个拥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解决最为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这种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信心和借鉴。党的现代化战略破除了现代化即 “西方化”、资本主义化的观念,在对西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以为戒的基础上,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分析了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直接回答了发展中国家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即如何发展的问题,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这就为发展中国家对自身发展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典范。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不仅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而且还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从而为推进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促进人类的整体文明与共同进步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同时中国的现代化使中国成为当代强国,这将对巩固世界和平、维护国际安全、促进全球共同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策略和具体的政治方针对促进世界文明对话和全球范围内文化多样性的保存和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总之,中国的现代化战略,不仅为发展中国家作出了榜样,而且为中国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增强全体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

[1]毛泽东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1.

[2]毛泽东文集(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

[3]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32.

[4]邓小平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8.

[5]邓小平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8.

[6]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7.

[7]十七大报告,2007.

[8]毛泽东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

责任编辑 李秀华

D24

A

1672-2426(2011)07-0013-03

蒋红丹(1983-),女,辽宁营口人,中共辽阳市委党校助教,主要从事党的建设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高美娥(1961-),女,辽宁辽阳人,中共辽阳市委党校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王金荣(1961-),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公安司法干部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建设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