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赋权:新生代农民工对QQ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2011-12-23陈韵博
◎陈韵博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年龄18岁-25岁的80后、90后农民工,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他们在文化程度、人格特征、打工的主要目的、城市认同感、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也迥然不同。①调查显示,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65%~70%)收入主要用于自己的吃穿住行,工资很少寄回家,大部分人拥有手机或小灵通,通信费用占总消费量的比例很高,一般高达15%-25%②。由于通信资费的下调,拥有手机的农民工能够支付得起用手机随时进行QQ聊天(5元/月,流量3万kb)。这种平价的移动即时通讯,打破了工作与闲暇时间的界限,对于常常要一天工作达12小时的打工者来说,这无疑对他们的生活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广州作为抽样的城市,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广州是中国最吸引打工者的现代化大都市之一;2.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不论从互联网网民还是手机网民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在全国都是名列第一,因此在广州进行抽样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来收集资料,主要样本来源是人际网络。最终抽取的六个样本是在接触了一定数量符合年龄条件且使用QQ的农民工后选取出来的。基于本研究的两个研究问题,受访者从QQ的使用中获得的满足的多样性是选取样本的重要衡量指标。六位受访者使用QQ的满足各自不同,有的专注于通过QQ游戏寻求满足,而有的则靠用心经营QQ空间扩大社交网络。访谈时间为2009年4月,关于受访者的个人特征参见表1。
表1 受访者个人资料
二、研究发现
(一)社会交往
六位受访者在被问及“您使用QQ主要是用来做什么”这一问题时,第一个提及的功能都是“和朋友聊天”。这些受访者使用QQ都已有一定时间,从3年到5年不等,大部分是在中学时期就开始使用,都是由“朋友介绍认识、申请的QQ号”。因此,从一开始,QQ就是与朋友沟通交流的工具。与笔者初期的预想不同,受访者的QQ好友中,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所占比例并不小。在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独自打拼,除了与家人的联系外,能够有一个即时的渠道和以前的老同学老朋友保持联系,交流生活工作中的苦恼与困惑,这为外出打工者提供了很大的心理寄托。“有时候,受了什么委屈,或者有什么烦心事,还是愿意和老朋友说,因为身边的同事也不知根知底,还是老朋友更了解自己一些。”另一方面,网络上结交的“虚拟”网友,对受访者来说,也非常重要。“刚开始用QQ的时候,大家都是随便让人加的啦,毕竟很好玩嘛,现在就不会了,反正来来去去说话的也就那么几个。”同时使用3个QQ号,并不需要经过验证就可加为好友的阿树如此说道。受访者的普遍共识是,在刚接触QQ时,出于新鲜,会拥有众多的网友(例如阿添的好友“最多的时候有四五百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下来的可能也就不到一半了。”不过,能坚持下来的,说明还是能谈得来的朋友,对于在现实生活中朋友较少,性格比较腼腆孤僻的Suki来说,这些并未谋面的朋友给了她很大的帮助。“我本来就没有什么朋友,如果没有QQ的话,就更没有人听我说话了。”
(二)打发时间
相对而言,这些受访者都从事的是收入较低而工作时间较长(平均每天12小时)的工作,尽管劳动强度不大,但是单调而重复,而使用QQ则让他们“工作时间没有那么无聊”。能够在上班时聊QQ的一个前提是,拥有一部能够上网的手机。本研究采访的六位打工者,都拥有一部以上具备上网功能的手机,加上他们的工作环境都相对宽松,因此在工作任务较轻松时(例如没有客人,或是在送外卖的途中),随时通过移动QQ与朋友聊天或玩游戏,成了他们打发时间,寻找乐趣的一个重要渠道。“如果没有QQ,闷都闷死啦。你想想,我们通常晚上才热闹起来的,白天都没有什么客,只能干坐着,又出不去,店里的电脑我们又用不了。还好有QQ。我身边的人都是随身挂着手机的。”在美发店任发型师的Richy如是说。这里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虽然新生代的打工者并不介意将微薄工资的一大部分用于通讯和潮流,但手机价格以及手机上网资费的下调,的确对他们来说是件大好事。5元/月的GPRS上网费让他们聊起QQ来更无后顾之忧。
(三)身份的建构与重构
在采访过程中,笔者常常听到不同的受访者说出这样一句话“只有在QQ上,才有人关注我。”在被问到“如果没有QQ,你的生活会怎么样?”时,Suki的回答是“那就没有人知道我的存在了”。一方面,与同龄人相比,这些打工者没有继续接受更高的教育,工作收入也并不高,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通常是被忽视的人群。但另一方面,他们都处于18-22岁的年纪,正是人生中开始建立身份认同的年龄,他们内心都渴望受到他人的重视,而QQ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理想化”自我的平台。
阿添是个性格腼腆的男生,在采访过程中始终比较局促,但是当他的朋友阿树提起“阿添的QQ空间非常受欢迎哦,在梅州绝对能排进前五”的时候,他的脸上开始出现自信的神采。当我们的话题开始围绕他的空间进行时,他的侃侃而谈与之前几乎判若两人。阿添的QQ空间,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网页的版式时尚新潮,歌曲库里回圈播放当前的流行金曲,个人档案里的照片有明显的PS痕迹,但仍能让人看出博主的清秀。他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来经营自己的空间,因为“需要不停的变换版式啊,歌曲啊,跟上时代潮流嘛”,而且“要不停更新才会有更多的人来踩啊。”“希望自己给别人的形象是时尚的,有品味,又有思想深度的。”从阿添个人档案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他对一个理想化的“自我”的设想:“去过且喜欢的地方:香格里拉;想要去的地方:夏威夷;目前拥有的车:宝马-A450;计划购买的车:黑豹-K145……”而在职业栏,他仍旧保留着“学生”的身份,并不愿提及自己当前正在打的这份工。与阿添相似,受访者中的Suki、阿萍等人也都拥有自己的QQ空间,并把理想化的自己投射到这个平台上“有时候拍了漂漂的照片,就会发到空间里,别人如果夸一句,都会开心好几天呢。”在美容院工作的阿萍是个性格爽朗的女孩,工作的性质使她对扮靓很有心得。“写空间当然是希望越多人看越好啊,谁不希望被人关心呢?”在陌生的大城市里独自打拼的打工者们,通过QQ在网上建构/重构了一个符合自己想象的、理想化的、受众人关注的自我。QQ在这过程中所起到的心理赋权作用不容忽视。
(四)获得成就感
除了在QQ空间上展现自我以期获得认可外,从打游戏中寻求一种成就感,也是几位男性受访者频繁提及的QQ赋予他们的满足。阿树曾经是玩魔兽世界和征途的高手,但是在所有的装备一夜之间被黑客盗走后,他开始转战QQ游戏。在他看来,那种“看着别人惊呼自己怎么这么厉害啊”的感觉,非常“让人享受”。高超的游戏天赋,使他能够轻易地完成别人认为非常难的任务,“这个时候,觉得自己其实也挺不错的,不是一文不值啊。”阿坚在打印店工作,时时对着电脑,这使他比其他受访者有更多时间用电脑来玩游戏。“你知道,我们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摁几个键就解决的了。但是玩游戏不一样啊,不是每个人都玩得好的。看到自己的分数遥遥领先,就很开心。“在他们这里,游戏提供的不仅仅是娱乐的功能,而是给予他们一种因为被其他人认可、重视而获得的成就感的满足。
除了上述四点之外,受访者提及的他们使用QQ获得的满足还包括逃避现实、转换坏心情等。新生代打工者使用QQ所获得的满足与文献中之前针对大学生或中学生所进行的研究结果并无二致。关键在于,在QQ提供的这些满足中,六位受访者都把“社会交往”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当被问及“如果QQ的全部功能,只能保留一个的话,你选择哪个”,所有的受访者都选择了“聊天”功能,可见与朋友保持联系仍旧是最被重视的。这一点并不难理解。这些打工者,独自在陌生的城市,生活中总会觉得孤单寂寞,朋友对他们来说,可谓是某种精神支柱。对于上一代的打工者而言,由于通讯方式的不便,往往失去与老家的亲朋的紧密联系,导致社会交际网络产生巨大变换。而新生代的打工者,可以利用QQ、手机等通讯工具,维持原有的交际网络,也为他们在新城市的奋斗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除了把社会交往的满足排在首位外,受访者对其他的满足的重要性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在回答“除了聊天功能外,如果QQ的功能还可以保留一个的话,你选择哪个”的问题时,受访者的答案就出现了分歧。有的选择游戏功能,而有的则选择QQ空间。从采访过程观察来看,这个差异不是由性别导致的,而更多是由于受访者各自的个性不同。性格比较腼腆、内向的受访者,倾向于通过QQ空间,利用文字来表达自我,高的点击率意味着高的关注度,他们从中享受被重视的满足。而性格外向、开朗的受访者,则更愿意从主动性较强的游戏里获得满足感。
三、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以新生代的外出打工者这一特定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使用QQ获得的满足及社会支持的情况。研究表明,第一,打工者获得的满足与目前绝大部分相关研究的对象——大学生或中学生——并未存在太大差异,区别只在于各种满足的重要性排序的不同。从本研究看出,打工者将“社会交往”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这与他们本身外出打工的身份是有紧密关系的。此外个性差异也影响了受访者对其他满足的排序。第二,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利用QQ构建规模较大的社交网络,作为社会资本的社交网络不仅可以提供情感支持,也可以提供实际支持。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以“低门槛、参与、平等”为特点的新媒体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边缘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而不是使数字鸿沟越来越大。通过使用新媒体,农民工可以实现某种程度的自我赋权,为自己在城市中的谋生获取来自官方及体制外的支持。
注:
①见百度百科:新生代农民工[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967908.htm?fr=ala0_1_1.
②见《广东七成新生代农民工收入自用 老一代多供家》.腾讯网http://news.qq.com/a/20091007/000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