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评价及能力策略研究——基于熵理论和耗散结构视角

2011-12-23王丽平

中国科技论坛 2011年12期
关键词:负熵成长期中兴通讯

王丽平,许 娜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评价及能力策略研究
——基于熵理论和耗散结构视角

王丽平,许 娜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企业持续成长是企业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企业代”分析,为中小企业持续成长提供了新范式。根据“企业代”思想,本文提出企业成长可分为代内成长和代际成长,以此为基础构建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机理。以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机理为研究对象,通过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利用企业成长力的熵值变化对中小企业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得出能力策略代际转变的动因,确定能力策略代际转变的最佳时机,以此来推动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中小企业;能力策略;代际转变;熵理论;耗散结构理论

1 引言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最普遍的假设之一。不同的核心能力组合适合不同成长时期,适时的能力策略转变才能有助于企业的成长,所以说核心能力的适时转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导入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利用企业成长力的熵值变化对中小企业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能力策略代际转变的动因,确定能力策略代际转变的最佳时机,并以中兴通讯为例来阐述如何通过能力策略的适时转变推动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2 熵理论和耗散结构概述

2.1 熵及耗散结构的提出

熵由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于1850年首次提出,是指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总和的测量单位,是指分子运动的混乱程度或无序程度[1]。熵是对系统状态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自从数学家香农将其引入信息论后,熵在工程技术、管理科学乃至社会经济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根据信息论基本原理[2],以熵来表达系统的混乱程度,处于热力学平衡态下的系统是混乱程度最大的,即熵值最大。如果系统要向有序的方向发展,必须要降低熵值,远离平衡态[3]。因此,1967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高津相对于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平衡结构提出耗散结构。普里高津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通过研究非平衡态热力学,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特定阀值时,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与物质,就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这种远离平衡态的、稳定的、有序的结构称之为“耗散结构”[4]。

2.2 熵理论

按照普里高津的认识,系统的有序度可以用熵来表示。系统的熵分成两个部分:正熵表示“无序”,负熵表示“有序”[5]。系统的总熵可以表示为:ds=dsi+ dse。

其中,dsi是系统内部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恒有dsi≥0,系统的熵产生越大,其无序性越高、组织度越差、混乱程度越大。dse是环境向系统输入的熵,可正可负。当dse〉0时,指系统从外界吸取正熵或输出负熵;当dse〈0时,系统向外界输出正熵或者引入负熵,系统引入的负熵越多,其有序性越高;当dse=0时,即系统孤立,与外界无任何交换,则ds=dsi≥0,系统将自发出现退化,有序程度降低[6]。

熵理论的提出和耗散结构的建立,是20世纪70年代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之一,它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丰富了科学和哲学思想,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7]。本文将基于熵理论和耗散结构来进一步评价中小企业成长能力,并分析得出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策略代际转变的动因以及转变的最佳时期。

3 基于熵理论的中小企业持续成长能力评价

3.1 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机理

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企业代”的思想[8]来综合分析中小企业可持续性成长问题并得出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机理(见图1)。企业的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蜕变期)四个生命周期阶段都包含着代内成长与代际成长两种不同的 “成长类型”,即中小企业的每个成长阶段又分为代内成长期和代际成长期。代内成长期是中小企业稳步的成长时期,并且在此时期企业的成长力增长缓慢并且会达到一定的上限,即成长力的停滞增长期。只有代际成长的推动,中小企业才能突破成长上限,成长力重新扭转为快速成长。整个生命周期四阶段的代内成长期和代际成长期不断地交替出现,才促使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机理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企业代的划分是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把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蜕变期)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来研究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使得分析更接近于实际,更利于企业借鉴与应用。二是稳步的代内成长期和快步的代际成长期。企业的代内成长是指企业稳步的持续增长的时期,是企业在经营理念、发展战略以及外部市场环境基本不变的条件下,企业采用适当的能力策略来促进企业资产由小到大的稳定增长。但是这个增长必然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肯定会达到其成长力的停滞期,即达到了成长上限。当企业步入了成长上限期,为了突破成长上限,企业就需要考虑转变能力策略,从而推动企业成长力的迅速增强,使得中小企业步入快步的代际成长期,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否则企业成长力将由停滞转为衰退。三是成长上限期和代际成长期共同构成了企业成长的过渡期X。因为在过渡期内,企业的成长是达到瓶颈并突破瓶颈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果企业突破成长上限,进入代际成长期,企业就从前一个生命阶段跨越到下一个生命阶段,否则就会面临衰退灭亡的命运。四是企业的过渡期存在于企业的生命周期四阶段之中,融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前一阶段与下一阶段之中。例如,过渡阶段中的成长上限期存在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创业期,即企业在创业期的代内成长达到了成长上限,需要新的代际成长来继续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成长。此时由于成长上限的压力作用,企业出现了继续推动企业可持续性成长的代际成长。伴随着代际成长期的出现,企业进入了又一个高速成长的阶段,跨入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这种过渡贯穿于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前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的转换。五是企业随时可能步入衰退期。企业在过渡期如果没有突破成长上限期,跨到代际成长期,企业的成长力就会递减。企业很可能就会出现衰退,进而遭遇灭亡的命运。

3.2 基于熵理论的中小企业持续成长能力评价

企业持续成长系统是不稳定的非线性系统,它受到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可以归纳为资源、管理和技术三方面。在上述得出的中小企业持续成长机理上,通过熵理论来评价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能力,并从资源、管理和技术三方面来提高企业持续成长的能力。

任佩瑜等[9]提出了管理熵的概念。所谓管理熵是指任何一种管理的组织、制度、政策、方法等,在相对封闭的组织运动过程中,总呈现出有效能量逐渐减少,而无效能量不断增加的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徐英吉等[10]提出了技术熵的概念。技术熵是指企业技术系统内的无效能耗。在企业内部技术体系这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无论企业内部的何种高新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技术熵越来越大,技术的先进性及有效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弱直至最后失效。同理,我们可以借鉴管理熵和技术熵,并引入资源熵来研究中小企业持续成长能力。所谓资源熵是指企业资源系统内的无效能耗。在企业内部资源这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无论企业内部的何种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资源熵越来越大,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下降直至最后失效。

St是企业进行资源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时,在t时间的总熵;Sti表示企业现有的第i项资源因素、管理因素或技术因素所带来的正熵流;Stj表示企业进行资源创新,第j项资源创新子因素所带来的负熵流;Stl表示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第l项管理创新子因素所带来的负熵流;Stp表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第p项技术创新子因素所带来的负熵流;SY为资源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带来的协同负熵。此时企业的持续成长力为:Gt=Ae-St。

因为Sti〉0,S4tj〈0,S4tl〈0,S4tp〈0,SY〈0,所以当企业所获得负熵的绝对值恒小于所产生的正熵时,即St〉0时,因为负熵的流入不足以抵消正熵的增加,成长力会下降;当企业所获得的负熵恒等于所产生的正熵时,即St=0时,企业成长力不变。当企业所获得的负熵恒大于所产生的正熵时,即St〈0时,因为负熵的流入足以抵消正熵的增加,成长力会增强。

3.3 基于熵理论的中小企业持续成长阶段分析

当ω=1时,即成长力切线为45°时,中小企业成长力的正负熵值随时间的变化单位变量相等,此时是中小企业成长力趋势变迁的临界点。

(1)代内成长阶段——稳定增长期。

当0〈ω〈1时,企业成长力稳步增强。虽然企业成长力的负熵值大于正熵值(ds〈0),熵值小于零,但负熵增加的速度要小于正熵的增加速度,所以负熵的变化量要小于正熵的变化量,所以企业成长力的熵值虽然小于0,但整体上是递增,企业成长力增强的速度越来越慢。此时企业的有序化趋势减慢,说明企业成长力仍在增强,但增强的速度在减慢,如果没有新的负熵输入的话,企业成长力的增长会停滞,甚至减弱,最终导致企业将趋于无序状态,即破产或倒闭。

(2)代内成长阶段——成长上限期。

当ω=0时,企业成长力停滞。此时企业成长力的负熵值等于正熵值,企业成长力的熵值为零(ds= 0)。企业的无序化趋势与有序化趋势会处于均衡状态,总趋势是处于一个临界转折点:或者转向有序,或者转向无序。此时由于企业成长力不再增强,如果企业的能力策略不转变的话,企业成长力就会逐渐减弱,随时可能步入衰减的状态。所以此时是能力策略转变的最佳时期。

(3)代际成长阶段——能力转变期。

当企业转变了能力策略时,企业成长力又步入稳步增强阶段,即0〈ω〈1,避免了进入衰退阶段,所以企业成长力的负熵值仍大于正熵值,熵值小于零,但由于企业还没有完全适应能力策略的转变,负熵增加的速度比较缓慢,企业的负熵相对于正熵的变化量将会缓慢的增大,因此企业成长力的熵值递减的速度较慢,企业成长力增强的速度缓慢。

(4)代际成长阶段——快速增长期。

当ω〉1,即企业成长力快速增强。企业成长力的负熵值大于正熵值,熵值小于零。由于能力策略变换的作用,负熵的变化量要大于正熵的变化量,所以企业成长力的熵值递减,企业成长力增强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么此时企业的有序化趋势大于无序化趋势,总趋势是走向有序化。说明企业成长力增强的速度在加快,此时新的负熵不断地输入,企业成长力不断地增长,最终形成一个较以前更加复杂、更加规范有序的充满活力的耗散结构,企业逐步进入复杂有序高效的成长状态。

(5)衰退期。

若ω〈0,即企业成长力衰退。企业成长力的负熵值小于正熵值,企业成长力的熵值大于零,即企业趋于无序化状态。表1显示了中小企业持续成长机理模型中的熵值状态。

基于熵理论的中小企业持续成长阶段分析可以得出,中小企业代内成长阶段的成长上限期是能力策略转变的最佳时期,在此时企业的成长力达到了上限,只有通过能力策略的代际转变才能突破成长力的上限,使得企业的成长力继续增强。

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能力策略代际转变

中兴通讯公司从一个原始投资只有300万元的小企业发展成为营业收入达人民币702.64亿元的国家重点高科技企业,并被誉为中国通讯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中兴通讯公司显著的成绩,得益于其不断增强的企业成长力。而促进企业成长力不断增强的关键就是其能力策略的代际转变。

根据中兴通讯公司在各个时期运用的能力策略以及一些关键事件的出现,我们将其成长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运用企业家能力和企业盈利模式运作能力的创业期;第二阶段为运用企业内部运行能力和企业制度规范能力的成长期;第三阶段为突出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和企业技术能力的成熟期。

(1)创业期能力策略——企业家能力和企业盈利模式运作能力(1985—1997)。

处于创业期的中兴通讯公司,其价值目标是求生存。1985年中兴通讯公司带着国有资金走出内地,到特区创办来料加工的小合资企业。相对于运作良好或者资源禀赋优良的通讯设备制造领先企业,中兴通讯公司是在技术技能和R&D等层面远远落后的后发企业。后发企业在初始资源和能力存量少,其技术活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吸收消化阶段,产品也无缘于国际主流市场[11]。中兴通讯公司也不例外的面临着后发企业的所有问题。

中兴通讯公司领导层看准改革开放以后通信在中国必定有很大的发展,把公司定位于通讯这个行业。作为通讯设备制造的后发企业,制定了“技贸结合,先贸后工,积累经验,伺机发展”的策略。发挥企业家能力的作用,做出判断性决策,并指出中兴通讯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盈利模式道路。鉴于当时无论是研发环境还是市场条件都异常艰苦,在国外设备占据主流高端市场的情况下,只能拣国外厂家放弃的偏远地区。而且一步到位的通信建设步伐使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工业面临了极大的技术壁垒。大型交换设备市场的进入壁垒很高,但是当时农村的通信需求也有很大的空间,中兴通讯在领导层的带领下,以一个比较低的起点在农村站稳了脚跟,找到了盈利的空间[12]。

可以说,对于资源系统处于无序混乱状态的中兴通讯公司,企业家能力和企业盈利模式运作能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一把手或高层管理团队,通过利用自身人力资本,获取外部资源,并把有限的资源运用到企业的盈利运作模式中,加强企业的盈利运作模式能力,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并给企业带来更丰富的创新子资源。通过资源创新子因素来引入负熵流,形成企业资源体系的耗散结构,使得资源体系的资源获取和利用趋于有序,使得企业得以生存并能继续成长,避免衰亡。

(2)成长期能力策略——企业内部运行能力和企业制度规范能力(1998—1999)。

对于成长期企业而言,其价值目标是求发展。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补充。资源负熵不断地输入企业,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品销售量增加,更好的物质资源引入,大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加入,企业在管理方面出现了混乱状态,管理熵值不断增加。所以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中兴通讯公司原有组织架构已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到1998年,员工达4600多人,产品也覆盖交换机、接入网、传输、会议电视、电源、监控等通讯产品领域,销售额从1993年不到3亿元扩大到30亿元以上,扩展了10多倍。企业组织架构导致的技术与市场脱节、协调性差、效率低、环节多、信息渠道不畅、管理层次不分明等问题越来越凸显[12]。因此在1998年对企业的开发系统进行了重大改革。从机构改革中实行了分权与集权的优化统一,明晰层次,强化利益机制,密切开发、生产、市场三个环节的关系,强化职能管理,从而不断加强了企业内部运行能力和制度规范能力。

中兴通讯公司通过机构改革给企业带来了管理创新子因素,从而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了内部运行能力和制度规范能力,使得企业得到规范化的管理并能有序的运行,强化企业自组织功能和管理耗散功能,不断增强管理负熵的作用,形成管理耗散结构,从而推动企业迅速成长。

(3)成熟期能力策略——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和企业技术能力(2000以来)。

企业在成熟期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盈利。成熟期是中小企业成长中最为理想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小企业已经具有比较雄厚的实力,拥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管理在成熟期中小企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不断的能量做功过程中,资源系统经过资源获取和利用效率最大的临界点后,资源熵逐渐增加,由资源耗散结构产生的负熵逐渐减小;并且管理系统的组织经过效率最大的临界点后,管理熵逐渐增加,由管理耗散结构产生的负熵值也在减小。此时,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引入负熵流来提高企业成长力,充分发挥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和企业自主技术能力,从而扭转这种颓势。

中兴通讯公司从1985年至今,各个时期成功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转型是推动其企业成长力增强的关键。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等战略的实施都是指企业寻求新的增长点,开拓新的业务,或进入新行业的战略管理能力的实施。处于成熟期的中兴通讯公司,更应该在战略的高度考虑其技术的发展。中兴通讯公司对技术和产品的选择并不是追求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而是注重技术与市场的结合点,即满足不同时期的市场所需。正是由于中兴通讯公司的战略眼光,使得它成为通讯市场上终端产品业务的热点:手机、CDMA、小灵通、3G,都是中兴通讯公司赶超对手的“弯道”[13]。中兴通讯公司以前成功的主流产品包括程控交换机、GSM、CDMA、PHS、手机终端等产品的研发基本上都是采用技术跟随型战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兴通讯公司研发能力已经初具规模,技术积累达到较高水平,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由1998年的5项上升到2010年的30000多项,并且增长速度逐渐加快[14]。中兴通讯公司应当而且有能力进一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将技术战略从技术跟随型向技术引导型拓展,从而加强企业的技术能力,推动中兴通讯公司成为世界卓越的主流通信产品供应商。

这样企业才能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强化企业的自组织功能和技术体系耗散功能,才能不断增强战略负熵和技术负熵的作用,形成战略和技术的耗散结构,从而推动企业持续成长。

5 小结

本文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持续成长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熵理论对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进行评价,得出ω=0是中小企业代际能力策略转变的最佳时期,中小企业要在此时抓住时机来进行能力策略的代际转变,从而推动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在基于熵理论的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的定量评价中还可以得出,在资源、管理和技术三者协同促进企业成长时,成长力总熵值最小,企业成长力最强。所以,企业只有平衡资源、管理和技术的共同发展,才能促使中小企业得以持续的成长。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对资源子因素、管理子因素和技术子因素并未进行具体的分析确定,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入论述。

[1]吴玲,任佩瑜,陈维政.管理系统中的熵理论及利益相关者框架下企业综合绩效的熵值评估法[J].软科学,2004,18(1):36-40.

[2]黄松,黄卫来.基于熵权系数与vague集的多目标决策方法[J].管理学报,2005,2:120-123.

[3]刘建波.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企业进化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4]Jeremy Rifkin,Ted Howard,吕明,袁舟等译.Entropy A New World View[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5]普里高津.从存在到演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6]李志强,刘春梅.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家创新行为系统熵变模型[J].中国软科学,2009,(8):162-166.

[7]许莹,黄宇驰.基于熵理论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变迁分析[J].科研管理,2008,29(12):154-160.

[8]余伟萍.企业持续发展之源——能力法则与策略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9]任佩瑜,张莉,宋勇.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01,(6):142-147.

[10]徐英吉,徐向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组合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7,(9):82-89.

[11]江积海.知识传导、动态能力与后发企业成长研究——中兴通讯的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1):100-106.

[12]张长岭.华为和中兴的发展战略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4.

[13]谈多娇,张庆.中兴通讯的“弯道超越”[J].企业管理,2010,(9):48-49.

[14]张海升.中国企业专利战略问题与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8.

Evalu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SMEs and its Capacity Strategy——Based on Entropy Theory and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Wang Liping,Xu Na
(School of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a firm is the premise of other goals.The analysis of“the enterprise generation”brings out new type of keeping the growth for medium and small enterprises.“The enterprise generation”is the basis of building sustainable growth of SMEs mechanism.By applying the entropy theory and the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the article takes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SMEs mechan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uses the entropy theory to evaluate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SMEs and obtains the motivation of changing capacity strategy at intergeneration.The paper advances the best time critical point of changing capacity strategy and changes the capacity strategy to promote sustainable growth of SMEs.

SME;capacity strategies;generational change;entropy;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动力机制与扩散机制研究(10BGL029)”,“中小企业团体融资路径与机制研究(11BGL023)”。

2011-05-03

王丽平(1966-),女,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方向:中小企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管理。

F276.3

A

(责任编辑 谭果林)

猜你喜欢

负熵成长期中兴通讯
AB创新医疗科技企业成长期策略与思考
《中兴通讯技术》2020年专题计划
你要和他们不一样
你要和他们不一样
碳会计或将开启“成长期”
小微企业在成长期最容易忽略的8个财务管理问题
自组织管理在慈善机构中应用的初探
初创及成长期企业财务支持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