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新闻业 “ProPublica模式”探析

2011-12-23曹书乐

中国记者 2011年6期
关键词:新闻业

□ 曹书乐

(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2011年4月18日,新闻组织ProPublica第二次获得美国新闻业的至高荣誉“普利策奖”。其记者在ProPublica.org上发表的系列调查性报道荣获“国内报道”奖项。事件的意义在于,成立于1917年的普利策奖,第一次颁给了未在印刷媒体上出现的新闻报道。

对ProPublica而言,这已非首次。2010年,它关于卡特琳娜飓风来袭之际陷入绝境的新奥尔良医生实施安乐死事件的报道,获得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奖项。报道发表在propublica.org上,也刊登在《纽约时报杂志》。①这是普利策奖第一次颁发给一个在线新闻组织。

ProPublica已将50多个美国新闻业界与学界奖项纳入囊中。让人难以想象它仅运营了三年多、只有34名记者。

新闻采编室,而非新闻网站

ProPublica一词的拉丁语意义是“为了公民”。以此为名的新闻组织正是一个标榜“独立、非盈利、生产服务于公众利益的调查性报道的新闻采编室(newsroom)”。ProPublica位于曼哈顿,2007年10月成立,2008年1月运行,2008年6月对外发布新闻报道。②

尽管它的报道通常刊载在网站Propublica.org上,但它却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新闻网站或网络媒体。

首先,它的核心业务是新闻采编,记者调查性报道通过各种途径免费向多家合作媒体广泛发送,网站仅是传播途径之一,而且非排他、非独家。

第二,ProPublica.org只登载麾下记者所采写的报道,而不像大部分新闻网站那样广泛采用多家媒体的内容。

第三,ProPublica.org上没有商业广告,没有耸人听闻、旨在娱乐的各类消息;记者围绕主题严肃的新闻“项目”长期调查研究、追踪报道,也关注新近热点。其版式简洁,配色素雅,常刊登长篇文章,但并不将之截成多个页面来增加点击率。

因此,ProPublica两获普利策奖并不代表“网络新闻”的崛起、“新闻网站”战胜传统媒体。

“ProPublica模式”的四个特点

欧美大众新闻媒体的主流是私有商业媒体。资本推动和市场调节使媒体产业蓬勃发展,也带来许多顽疾。

在媒体实践中,可与商业媒体模式抗衡的有“公共服务”模式,其基本特征如所有权的公共性、管理机构的广泛代表性、编辑记者的独立性、内容的平衡性等。此外还有“另类媒体”模式,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地挑战媒体资源高度集中的媒体生产机构,旨在限制私有商业媒体权力,提高人民媒介素养,增加多元声音等③。

后起之秀ProPublica显然不是私有商业媒体。它坚持公共服务的理念但又不完全符合公共服务媒体的基本特征。它也不像另类媒体那样以挑战主流媒体权力为己任,反而乐于跟后者合作。因此,不妨将ProPublica的新闻实践视为一种创新性的新闻模式和业态。

“ProPublica模式”至少有如下四个特点值得关注。

第一,坚持“精英主义”新闻生产思路。

ProPublica并不像当下流行的网络新闻理念那样强调“草根大众”的力量、认为“人人都是公民记者”,而是坚持“精英主义”新闻生产思路。在《ProPublica2010年年报》中如是说:“大多数博客作者缺乏进行深度报道的资源和专业训练。新闻采集者和搜索技术可以将新闻带给新受众或以新方式呈现,但是它们无法采集或显示那些尚未被创造出来的内容。”④ProPublica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给新闻业带来的希望与局限,并秉承“新闻专业主义”,致力于“创造”内容和深度挖掘采写。

ProPublica的团队小而精悍。总编保罗·斯泰格尔(Paul Steiger)曾任《华尔街日报》编辑主任16年。编辑主任(Editor-in-Chief)斯蒂芬·恩格尔伯格(Stephen Engelberg)曾在《纽约时报》工作18年,专攻调查性报道。

第二,由慈善事业支撑的非盈利组织,坚持独立自主和客观中立。

ProPublica的成立和日常运作,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桑德勒基金会”它承诺每年提供约1000万美元资金支持。此外,ProPublica还获得“奈特基金会”资助。2010年,更有超过1300名捐赠者捐款,计380万美元。其收入已足以应付支出。⑤

相对充足的资金,使ProPublica摆脱了商品逻辑和利润的枷锁,不受发行和广告的摆布。在美国报业利润缩水、大幅降薪裁员的情况下,ProPublica仍比照全美最大报纸的标准向记者提供工资福利,如总编年薪高达57万美元⑥。高薪使记者心无旁骛,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新闻采写上,保证质量与深度。

ProPublica很大程度上免受政治影响。主要资助者桑德勒夫妇也承诺不干涉它的业务。事实上,ProPublica的组织架构使董事会无法提前得知记者们将要报道什么。⑦因而ProPublica宣称自己,“是以一种完全非党派、非意识形态的方式,按照最严格的新闻公正标准来写作和发表的。”⑧

第三,专注于内容生产,广泛开展合作,以免费、开源的精神共享资源。

当媒体成为产业,广告部门影响力日增之时,ProPublica仍集中资源和精力生产优质内容。“预算中超过80%的部分用于新闻生产……一般新闻媒体机构的这部分预算仅为10-15%。”ProPublica承诺给记者“新闻业中最为奢侈的”经济支持和时间;且“穷尽一切可能地持续报道,一直到命中极大数量的个人和团体,从而导致变革发生”。⑨

为了让社会影响力最大化,ProPublica最大限度地与其他媒体机构合作,免费提供报道。从CNN等电视网,《纽约时报》等主流大报,《新闻周刊》等知名期刊,到MSNBC.com等著名新闻网站,以及PBS等公共广播电视,它与70多家媒体机构建立了固定合作伙伴关系,2010年,ProPublica一共与48家媒体合作推出了105则调查性报道。⑩

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合作方式,如在选题策划、采访调查过程中邀合作媒体共同完成报道。如2011年的系列报道“死亡之后”(Post Mortem)的合作方包括PBS最富盛名的“前线”纪录片栏目、NPR及“加州观察”(California Watch)网站。“前线”重视调查性报道,但难以负担挖掘调查所需的资源,与ProPublica的合作给他们带来了声誉和受众。 可谓多赢。

ProPublica的所有新闻作品都刊载在其网站上。只要遵循“署名-非商业使用-保持一致”的“创作共用协议”(Creative Commons)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都可使用它们。这被ProPublica不无幽默地称为“来偷我们的新闻”。

“开源”是另一大特点。ProPublica将记者长期调查所得的大量数据整合为交互式的在线数据库,向社会公开。各地媒体可以用它来开展本地新闻报道。此外,记者们主办会议或发表文章,传授与分享经验,帮助地方新闻生产;技术团队的博客上,分享如何自创软件程序,进行数据采集和挖掘。

第四,善用新技术,追寻公众广泛参与的新模式。

首先,ProPublica以网站作为低成本高效率的自主传播渠道。到2010年11月,ProPublica.org上平均每篇报道的独立访问者首次突破10万,2010全年网站页面浏览量为1270万,每天有超过4万人通过电子邮件订阅其网站内容。

其次,如前文所提,他们将调查所得的复杂数据、图表,转换为直观、可互动的数据库,帮助公众更好理解,也帮助其他媒体同行的进一步调查。

除此之外,ProPublica专门雇用了一名记者负责更新博客,记者们每周都在播客中谈论最新的调查进展。它在各种社会化媒体上也很活跃,在Twitter和Facebook上的“粉丝”数量分别超过31000名和16000名(截至2011年5月)。与OhMyNews.com这类由分布在各地的无数“公民记者”直接供稿的新闻网站所不同的是,ProPublica的方法是邀请6300多人加入报道网络,帮助记者核查事件,提供新闻线索。

“ProPublica模式”的意义

众所周知,美国报业早已陷入危机。风雨飘摇之下,高成本且旷日持久的调查性报道越发显得“奢侈”。娱乐化、碎片化的内容充斥在各种媒体。“小报化”(tabloidization)的趋势令学者忧患,担心它对社会共识、社群凝聚力、民主决策等造成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势下,ProPublica的成功自然激起了新闻界人士的美好想象。

那么,ProPublica能否继续?主要资助人桑德勒夫妇承诺连续十年提供资金,只要保持报道高质量,没有管理和人事上的大问题,延续下去大有可能。

ProPublica模式能否复制?这取决于有没有稳定而不求回报的资助来源,还取决于报道质量是否过关。ProPublica模式知易行难,皆因并无经济利益驱动,是最“理想主义”的路数,取决于人心对真实和公正的追求。

而ProPublic模式如能复制或推广,恰证明了在信息爆炸与碎片化的新媒体时代,受众仍需要被整理编织过的深度信息,新闻业的有识之士仍在追求他们的理想。

(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注释】

①Note on ProPublica’s Second Pulitzer Prize.

(2011-4-18) http://www.propublica.org/article/a-note-onpropublicas-second-pulitzer-prize ; http://www.pulitzer.org/citation/2011-National-Reporting ;

http://www.pulitzer.org/citation/2010-Investigative-Reporting

② About Us. http://www.propublica.org/(文中凡有关ProPublica未注明出处者均来自本网站)

③ Couldry, N., & Curran, J. 2003. Contesting media power: alternative media in a networked world. 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 ; Atton, C. 2001. Alternative Media.London: Sage.

④⑤⑧⑨⑩⑫ ProPublica Annual Report 2010.

⑥ Salmon, F. Philanthrocrat of the day,ProPublica edition, Reuters Blogs, (2009-9-30).⑦ PBS Newshour, 24 June 2008, "Financing

Independent Journalism". http://www.pbs.org/newshour/bb/media/jan-june08/mediamodel_06-24.htm⑪ lLozano, C. Highs and Lows of “Post Mortem”

Collaboration Between Frontline, ProPublica, NPR. (2011-4-26). http://www.pbs.org/mediashift/2011/04/highs-andlows-of-post-mortem-collaboration-between-frontline-propublica-npr116.html

猜你喜欢

新闻业
后新闻业时代新闻报道角度的重构
新闻业的决定性角色:编辑
互联网为新闻业带来了什么?
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
论新闻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报业集团应对策略
为新闻业创造一个“自我维持的”市场——区块链新闻平台Civil的“理想国”
新闻业如何玩转“数据”——国内外数据新闻实践研究与差异分析
从IPSO看英国新闻业的自律与他律
18世纪以来西方新闻业的文学性与政论性传统
“大数据”时代给新闻业带来了机遇还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