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只为了位子干工作

2011-12-23刘福奎

中华魂 2011年9期
关键词:官位大官位子

文/刘福奎

不能只为了位子干工作

文/刘福奎

干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价值取向却发生了偏移,他们工作只是瞄着位子干。正如一位领导干部形象描述所说:现在确有少数人整天只想着当官,成天琢磨哪里有位子、有几个竞争对手、怎么能当上这个官。时下,面临省、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各级党委人事格局的大调整,更应该加以注意防止、纠正和杜绝只为了位子干工作的坏现象。

“官位”情结,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自从孔夫子提出“学而优则仕”以来,是否入仕为官,入仕以后能否官居高位,便成为漫长封建社会里衡量一个人奋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封建等级观念,更是刺激着每个仕途中人拼着命也要把官做大一些、做久一些。清高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潇洒如“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耿直如“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郑板桥,都曾经在封建宦海沉浮过、挣扎过。至于那些蝇营狗苟、利欲熏心之徒就更不用说了,只要能为官、能保官、能升官,无所不用其极。官场众生相,翻开《二十四史》,一目了然。

其实,人非圣贤,孰能免俗?对于官位偶一“瞄”之也无不可,但一定不能“望眼欲穿”。按说一切身外之物的缺失,只要不影响基本生存,不应给人带来痛苦。如果觉得痛苦,那主要不是因为你拥有太少,而是因为你奢望太多、太在乎身外之物所致。须知,人的欲望一旦被刺激起来,往往是没有止境的,官当大了还想再大。然而这种无限的官欲势必与有限的官位构成尖锐的矛盾,志在必得者未必能得,于是便常常出现尴尬的场面:“你得志笑别人,你失势别人笑。”因此,为官者要瞄着“大事”做官,不要瞄着“大官”做事。再说了,官场中的任何一个职位,既规定了责任与义务,也包含着权力与待遇,二者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颠倒过来。工作只是为了位子干,实际上就是只为了职位中间的权力和待遇干,而把责任和义务抛在了一边,这同“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旧谚语所描述的有什么不同?

一个人想进步、求发展并不是坏事,问题是在“瞄”某个职位的时候,最好先思忖思忖那个职位的责任与义务,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适应那个职位的能力和水平。一个人走上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决定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人的能力素质,二是机遇。能力素质是主观因素,个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而机遇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动态环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机遇是客观的、无法改变,但提高能力素质和进取有为的工作要靠自己努力。只有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锻炼自己,高标准地要求自己,有了机遇才能够担当重任。

位子是工作的舞台,每个人都通过这个舞台来演绎自己的角色。应当明白,位子虽有限,事业

是无限的;做官是暂时的,做人做事是长久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种超凡脱俗、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有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状态。应该看到,做大官能够做大事,不做大官也能够做大事,关键是看对工作的根本态度。如果只想做大官而不想做大事,如果做官只是为了一己私利,到头来不仅不能成大事,还有可能坏大事。尽管职务有高低之分,但工作却无贵贱之别,只要是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事,就要矢志不渝地去做。只有真正确立了这个态度,什么时候都不会为名所累、为利所困、为进退去留所缠绕,就能做到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真正把本职工作当事业来干。就能做到:为事业,积极开拓,不畏首畏尾;干工作不瞄位子,扎扎实实,勇于创新;对群众,时刻挂在心上,决不懈怠。这样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无愧于时代的重托,无愧于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

猜你喜欢

官位大官位子
换位思考
丁一小写字
钱学森谈“人”
为官位吹
再论新生态环境下的“一切为民”
亲朋眼中的“大官”刘金国
《论语》(十五)
魔晶重现
“大官”陈诚教子有方
“打油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