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力低薪”不再是纸上谈兵

2011-12-23穆子

中华魂 2011年3期
关键词:低薪涨薪工资收入

文/穆子

“给力低薪”不再是纸上谈兵

文/穆子

人民网以醒目标题报道了“中央政治局提出明年努力提高中低收入人群收入”的消息,引起了舆论的普遍关注,各大媒体、网站纷纷在第一时间予以转载。(人民网2010年12月8日)

阵阵寒潮中透出丝丝春意,还有什么比关注民生更能温暖人心呢?与以往的涨薪计划有所不同的是,这一信息至少传递了三大利好信号。

第一,增薪有了时间表。关于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民众收入的话,已经说了好几年了。经过“高增长、低收入”的阵痛,人们热切盼望分享到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改变“荷包羞涩”的现状。可早也盼,晚也盼,“倍增计划”总是只听楼梯响,就是不见人下楼。好几年调一次,工资收入增长的龟,怎么也跑不赢CPI的兔。这次最高决策层给出了涨薪的明确时间表:明年。虽说要跨年,但已经到了岁末,“明年”也就是转眼即到,指日可待的事。党的声音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只要政治局一“努力”,就没有什么计划不能实现。这一计划的实现,中低收入者有望告别“只长年龄不涨工资”、“眉毛总是长不过胡子”的时代。

第二,增幅有了明确的指向。往日工资调整,想起来调一次,想给谁调给谁调,想调多少调多少,不规范,随意性也大,多少有点“随奶奶赏锅巴”的味道。这次可不同了。中央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十二五”以民生为核心,实现“两个同步”: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淡化国内生产总值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权重,将民生问题提高到幸福与尊严的层面。所谓“同步”,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增幅不低于GDP的速度,同时还要考虑到CPI的因素;二是增资工作成为常态,因为GDP年年都在增长,改变以往想搞才搞,好几年调一次的做法。“两个同步”可是个了不起的进步。来自全总的数据,我国居民劳动报酬的比重22年来都呈下降趋势,1983年为56.5%,2005年下降到36.7%,下降了20个百分点。按照国际惯例,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应有一个相对固定值。目前,发达国家大都在55%以上,中等以上收入国家一般比发达国家还高,而且大都比较稳定。相对而言,我国比国际社会的平均数值低近20个百分点。这几年是我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GDP增长每年在10%左右。实现“两个同步”,收入增长也大体在10%以上,劳动报酬占GDP也不过在46%左右,还比国际社会的平均值低10个百分点。即便如此,如果工资收入增长10%,“买不起房,生不起郎,养不起娘”的现状,将有明显改观。

第三,突出涨薪的“重点”,就是向中低收入者倾斜。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一个不尊重劳动、不尊重劳动者的社会,不是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和谐的社会。去年五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加劳动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也强调“要更多关注穷人”。“更多关注”体现在收入分配上,就应“重点倾斜”。同步走不是齐步走。在我国基尼系数已突破4的红线,收入差距明显拉大的情况下,不加大对中低收入者,尤其是低收入者的上调力度,杨柳水大家洒,你调我调大家调,收入高与收入低的“同步”调,收入差距还会拉大。比如说,大家工资都上调了10%,低收入者因为基数小,上调的绝对数比别人少得多。前一段,不少地方都上调了最低工资线,而其上调的幅度大多数在20%左右。结果如何?800元底数的20%也不过160元,加在一起还不过千元关。中低收入者增幅超过平均增幅,才叫“给力”;基尼系数控制在3以内,才叫真“给力”。

“枯树不结果子,空话没有价值”。增幅计划不是画饼充饥。老百姓只认实惠,拿到手,吃进嘴的才算数。估计这回不会“黄”了大家。

猜你喜欢

低薪涨薪工资收入
绝食抗议
陇南市武都区特岗教师收入来源的调查
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探析
为什么中国孩子最优秀却永远“低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