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亥革命百年祭

2011-12-23金冲及

中华魂 2011年10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革命

文/金冲及

辛亥革命百年祭

文/金冲及

生活在今天的青年人,恐怕已很难想象一百年前的中国正处在何等悲惨的境遇中。不了解这些,很难知道如今的新中国是怎样到来的,甚至会以为中国本来就是像现在这样的。

当历史刚跨入二十世纪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中国是一幅怎样的情景?那时候,西方的八国联军正武装占领中国的首都北京,实行分区管制,如内城划分为四块:北边归日本人管辖,西边归英、美管辖,东边归沙俄管辖。在管辖区内,中国居民的门前要插上他们的国旗,他们的士兵可以为所欲为。这种占领状况延续达一年之久,最后以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而告一段落。

这以后,沙俄在中国东北的占领军仍不撤兵,扬言要把东北变成“黄俄罗斯”。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争夺东亚霸权,在中国东北爆发战争,东北人民遭受深重的灾难,清政府却宣布保持“局外中立”。英国又出兵西藏,一度占领拉萨。1910年,日本正式并吞朝鲜。中朝是唇齿相依的邻邦。朝鲜的亡国惨祸,使中国人民不能不想到自己下一步的命运。

中国会不会灭亡?成了压在众多有爱国心的中国人心头的噩梦。1902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写下这样的诗句:“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1904年留学日本的秋瑾在诗中写道:“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变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是何等悲愤而沉痛的呼声!

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那一年,便发起成立兴中会,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个口号深深地打动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第二年,严复又鲜明地提出了“救亡”的目标。

在如此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当时统治着中国的清朝政府抱着怎样的态度?辛丑条约签订后,他们变本加厉地屈从外国列强,向他们大举借债,竭力保护他们在中国的权益,严厉镇压民众的爱国行动。国家的命运不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是听人摆布和宰割。正如陈天华所指出的那样:“列位,你道现在的朝廷,仍是满洲的吗?多久是洋人的了。”“难道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吗?”“洋人的朝廷”这个根本性问题被陈天华一语道破,立刻产生巨大的反响,在人们中形成广泛的共识。

清朝政府又是个极端专制的政权,国家的一切权力都紧紧地攥在它的手里,老百姓根本没有参与的权利。在它的统治下,到处是专横、腐败和愚昧落后,到处充满着令人窒息的黑暗的旧势力。这个政府拒绝进行任何根本改革,更谈不上带领人民外御强敌,从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解放出来。不把它打倒,中国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革命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要千百万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做出最大的自我牺牲,起来拼命,更不是少数人所能鼓动或制造出来。如果能够通过温和的改革使问题得到解决,付出的代价自然可以少得多,可是这条路走不通。辛亥革命的一些领袖人物,孙中山也好,黄兴也好,章太炎也好,最初都曾希望用和平的方式推动清朝政府自己进行改革,为此作过尝试,却走不通,才迫使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也是优点):没有像不少国家那样,先经历比较长时间的宣传酝酿和组织准备才拿起武器。孙中山在1894年发起成立兴中会,第二年就发动了广州起义。以后,在他的领导或影响下在几年内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否则,1911年的武昌起义能够一举成功,并且得到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响应,是很难想象的。为什么这次革命有着这样的特点和优点呢?

第一,因为当时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已悬于一线。这种万分严重的局势,使当时的革命者产生了一种特别急迫的心情,要求“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以后陈天华在《警世钟》中所论:“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反映的也是这种心情。这就使很多爱国者能够奋不顾身地投身武装斗争,力图把祖国从极端危急的境地中挽救出来。

第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丝毫的民主权利。清朝政府的顽固态度,使任何温和的办法都不可能得到结果。这就迫使革命者没有别的道路可以选择,只有拿起武器,从这里开辟唯一的出路。

第三,中国是一个富有人民革命传统的国家。一个国家有没有这样的传统是大不一样的。特别是时间相隔不久的太平天国那样波澜壮阔的大起义,对孙中山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在青少年时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并不是偶然的。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它的核心内容是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这个理想从此深入人心,成为革命队伍中无可争议的共同目标。这在中国思想界是一个大变化。同盟会的成立,形成了一个打破地域局限的全国性革命组织。它的组成成分中,青年学生和主要生活在国内的人士大大增加,使它同国内社会的联系显著加强,并且增强了革命民主派的色彩。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创办了《民报》等宣传革命的刊物,同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展开了要不要革命的大论战,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它和其他革命团体积极联络会党和新军,不断发动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相继失败,但这种实际行动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是单纯的言论鼓吹不能比拟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走上革命的道路。

1911年10月10日,发生了以湖北新军起义为主力的武昌起义。不到三个月,全国大多数省份纷起响应,宣告独立,其中包括长江以南的全部省份和北方的陕西、山西等省。最后,迫使清朝退位。

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它的直接结果是,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新的共和政体。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普通老百姓从原来在政治上毫无权利的“子民”,一下子在法理上被承认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积极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70年前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统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事情。”

它带来的后果至少有两条:

第一,使中国的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他是大权独揽的绝对统治者,并且被赋予神秘的色彩称为“天子”,是反动统治秩序赖以保持稳定的重心所在。辛亥革命毅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反动统治就乱了套。这以后,从北洋军阀到南京政府,像走马灯似的一个接着一个登场,始终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这就为日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思想解放的洪流便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夺了革命果实,一时看起来政治局势仍十分险恶,但历史不会停滞,人们又大胆地向前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

辛亥革命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中国,但是它没有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这是为什么?从客观上说,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旧中国的统治根深蒂固。推翻它,消灭它,决不是一两次革命冲击所能完成。从主观上说,中国社会内部还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新社会力量。

当时革命党人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大多数人把清朝政府看作唯一的敌人。当清朝的统治被推倒,建立了民国,许多人便以为革命已经成功,失去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导致革命半途而废。他们不能做到发动并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劳动民众,特别是没有一场农村大变动。这样,在强大的旧势力面前就深感自己缺乏实力,孤立无援,从而走向妥协。中国同盟会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成员复杂,当开始取得胜利时,内部就开始分崩离析,无法使革命进行到底。

但是,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是有高度智慧和勇气的。当中华民族面对着深重的灾难和黑暗的时刻,中国的先进分子们没有停下自己前进和探索的脚步。亲身经历过这段难熬岁月的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的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人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五四运动发生了。又过了两年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有了共产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就发生了根本改变。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两者相隔只有短短的十年。跨出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这两个日子都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革命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机械革命Code01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专栏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内外大征联揭晓
莫理循间接干涉辛亥革命的政治表现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