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

2011-12-23文杨

中华魂 2011年10期
关键词:贫富差距共同富裕发展

文杨 煌

坚持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

文杨 煌

在这秋风送爽,果实飘香的季节,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2周年。让我们一起为伟大祖国送上衷心的祝福!

62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但这一瞬却是历史的关节点,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巨大变化。新中国的成立,终于宣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实现了国家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巩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成果,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实现越来越充分。我国国际地位快速提高,经受住了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历史再次证明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取得的成绩值得骄傲,但是面对未来,我们要更加警醒。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种种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困难和问题,我国的发展还存在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突出,经济发展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的拉动作用不足;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区域、城乡、行业、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矛盾突出;社会建设滞后,人民群众没有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应有成果,幸福感不强。这些问题中,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特别突出,成为影响改革发展全局、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我国国际形象的大问题。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迫切需要摆上我们发展的日程,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坚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两条,一个是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并指出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他认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一个东西。他的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的根本价值。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新社会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共同富裕为目的。因此,坚持共同富裕,应该成为我们的自觉追求。

坚持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劳动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要致力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然要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利益,让他们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如果劳动人民被排除于改革发展的成果之外,形成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两极分化状态,那就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背离了党的执政理念。

坚持共同富裕是解决好当前我国社会诸多问题的关键。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影响当前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从经济上看,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如果没有占社会多数的劳动人民的富裕,人们无钱消费,拉动内需就会成为空话,重大战略也就无从实现。从政治上看,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和长期化,必然造成劳动人民被边缘化的强烈感受,带来政治的对立,从而削弱党的执政地位。从社会建设方面看,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公平。共同富裕是公平的基本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贫富差距拉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根源。另外,从国际上看,贫富差距过大,我们的国际形象,我们致力于要建设的软实力就会因缺乏说服力而大打折扣。

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实现共同富裕,要有紧迫感,更要有科学的途径和方法。

思想上正确的认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共同富裕的内涵。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当然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程度的富裕。共同富裕是历史的、具体的、也是动态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其内涵是有所区别的。但无论如何则应该包括一些基本的内涵。从全社会来讲,基尼系数不能超出0.4的警戒线,这是国际公认的一个衡量标准;从具体社会群体来讲,社会底层群体要有体面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其次,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要有正确认识。共同富裕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单一的措施,不能实现共同富裕,指望一下子实现共同富裕也不现实。共同富裕当然不是杀富济贫,不是削高就低,但绝不允许劫贫济富。当前,要特别处理好 “先富”与 “共富”的关系。我们在改革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帮助和带动其他人和地区共同富裕。这一政策的提出,打破了过去的平均主义和 “大锅饭”,大大调动了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但发展到现阶段,贫富差距问题的凸现,再次提出了如何实现 “先富”带 “后富”的问题。 “先富”是途径,“共富”是目的。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全国 “一盘棋”的优势,积极探索 “先富”带“后富”的途径,形成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另外,要特别警惕我们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一些先富裕起来的人精神低俗,挥霍炫富,吃喝嫖赌,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扭曲了社会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取向,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一些富裕起来的地区,不切实际,一味追求世界一流,比新比大比奇,引起了全国的盲目攀比;一些经济贫困的人,由于缺乏文化,缺乏技能,安于贫穷,难以脱贫致富。这些现象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 “先富”带“后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为共同富裕增添新的内容,注入精神的要求,探索精神的共同富裕。

经济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做大 “蛋糕”和分好 “蛋糕”的关系。要把发展建立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和方式。突出解决好发展思路的偏差,克服为了发展而发展,为了政绩而发展,盲目崇拜GDP,亲商疏民,甚至站在资本一边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现象。二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发展要以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根本目的,平衡出口和内需的关系。三要平衡发展的速度、效益和质量。就业是民生的根本,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基本措施。要优化产业结构,结合我们的人口优势,合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采用适用的先进技术,把就业水平和经济发展统筹考虑,不断提高就业水平。

坚持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我国有的学者尽管也承认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他们一方面鼓吹私有制,另一方面只在分配上兜圈子,认为只要通过国家税收等手段就可以把资本家的利润拿来,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这是一厢情愿的呓语。马克思早在 《哥达纲领批判》中就有针对性地给予了批驳。分配问题根本上是所有制的问题。生产资料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是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的。当前,我们坚持共同富裕不动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不动摇,特别是坚持和完善国有经济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经过改革,国有经济焕发了新的活力,但如何在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同时,发挥国有经济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亟待探索,要积极研究探索国有经济在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地位、作用的办法和措施。同时,要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公有制经济成分。

综合性改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重视就业、加强分配领域改革、完善社会保障显然是解决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影响共同富裕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比如,房地产价格的飚升,对财富差距扩大的影响远远大于分配形成的差距。如果不形成合理的房地产制度,不适时启动遗产税,财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则难以缩小。近年来名牌大学来自农村和困难家庭学生的比重与过去有明显下降,大学生毕业就业困难,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等等,这些问题造成了贫困和低阶层的代际延续,固化了贫富差距。再比如,以手中的权力搞腐败,不仅带来了部分官员的暴富,也带来了社会资源占有和分配的不公,引起社会的日益不满。因此,只有综合治理,共同富裕才能一步步实现。

猜你喜欢

贫富差距共同富裕发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基尼系数降低的法律完善
改革开放贫富差距问题研究述评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