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现代化的目标及其现实矛盾

2011-12-23田春生

俄罗斯问题研究 2011年0期
关键词:梅德韦杰夫创新型

田春生

俄罗斯现代化的目标及其现实矛盾

田春生

尽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俄罗斯经济的影响却是深刻而深远的。俄罗斯进一步体会到实现国家现代化、加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俄罗斯对于发展创新型经济和现代化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早在2008年2月,俄罗斯就确立了国家创新发展战略, 2009年9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俄罗斯,前进!》一文中提出了现代化的构想,将发展创新经济和实现现代化,作为俄罗斯工作的重心。2010年,俄罗斯深化现代化的战略,主要体现在2010年5月的一份秘密报告中,俄罗斯提出旨在与美欧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与欧盟建立“现代化联盟”,以帮助其实现落后工业的现代化。要实现现代化变革,离不开西方资本投资和科技,为此俄罗斯需要面向西方,更加密切同美国及欧洲的关系。应该说,这反映了俄罗斯上层的基本意图。俄罗斯将过去主要在国内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思路延伸到国际战略层面。在这种联盟中,俄罗斯提供投资机会和政治合作,换取外国资本和技术。

因此,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对西方特别是对欧洲的倚重,体现了俄罗斯发展创新型经济与推行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创新和现代化”成为俄罗斯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也成为其强国富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还专门成立了由梅德韦杰夫亲自领导的现代化与技术发展委员会。

俄罗斯现代化的主旨

俄罗斯的现代化构想逐渐得到其国内和国际学界的关注。

1.“全面现代化”的出炉

俄罗斯的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全方位的现代化。这是梅德韦杰夫2010年明确推出的现代化概念,从过去经济意义上的发展创新型经济,延伸到社会领域。梅德韦杰夫提出,俄罗斯“将建立智能型经济以替代原始的原料经济,这种经济将制造独一无二的知识、新的产品和技术以及有用的人才。我们将创造一个聪明的、自由的和由负责的人们组成的社会,以取代领袖思考和决定一切的宗法式社会”。

2.“全面现代化”的目标

如何理解俄罗斯的现代化,它是一种目标构想还是一种发展战略?或者只是一种思想理念?如果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目标和理念的阐述,那么,现代化就是俄罗斯社会发展的未来目标,就是一个很长的(至少十年)的发展过程。按照梅德韦杰夫的看法,俄罗斯的现代化进行得不会太快。全面现代化则是俄罗斯对于未来社会发展的期望,它所体现出的内涵更加宽泛,包括了政治、公民、社会等方面。

3.“全面现代化”的用意

“全面现代化”是梅德韦杰夫用于竞选的纲领性口号还是用于实际运作,其付诸实践的程度有多大?如果是用于竞选的纲领性口号,全面现代化是否能够看做是梅德韦杰夫为即将举行的大选提出的竞选纲领,目的在于赢得更多选民,特别是为获得自由派选民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提出的现代化措施能否推行并持久?关于这一点,还需要看俄罗斯今后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以及现代化的政策措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落实。

现代化是俄罗斯走出金融危机、克服资源型经济、调整结构问题、走向世界强国、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选择和必要途径。不过,尽管俄罗斯经济在本世纪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与发展,但是从目前情况看,现代化还仅仅是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目标构想。

俄罗斯现代化面临的主要困境

俄罗斯全面现代化的第一步和重点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基础。这也恰恰是俄罗斯现代化最为艰难之处。俄罗斯本轮经济现代化,主要是解决“工业退步”或者说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问题。这是因为,更多的俄罗斯学者认为,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工业大大退步。按照俄罗斯后工业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高等工业学院教授弗·伊诺泽姆采夫的估算,2008年俄罗斯工业产量甚至不如1994年,工人生产率只有美国工人的1/8左右,2008年俄罗斯工业出口总值320亿美元,而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印度和中国则总共实现1.4万亿美元。

一般来说,经济现代化是构建在新产品与新知识、技术与创新基础上的。俄罗斯经济现代化也不可能另辟蹊径。而能否取得成效还取决于俄罗斯国内的多种因素。从经济意义上理解,就是市场理念、商品价值、商业化运作等能否被俄罗斯所接受;从路径依赖的角度来看,俄罗斯从未有过西方式现代化的历史渊源和民族根基。叶利钦在1990年代的市场转型说明,完全依赖西方的市场经济路径在俄罗斯行不通。但是,我们从世界各国市场发展的经验看,经济现代化不是单方面推进就能够取得成果的,在一定程度上,它是资本、知识、技术、创新与市场和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在这方面,俄罗斯的现实问题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在资本(资金和人力)、技术(更新与创新)、市场(国内与国际)和制度(连接技术研发与市场营销的制度环境)等市场发展要素方面是断裂的,特别是社会缺少一种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市场理念。这些是俄罗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主要困难。

从俄罗斯经济的现状看,经济现代化的困境在于以下方面:

第一,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投资资本短缺。从新兴经济体发展看,解决投资资本不足主要有两条途径:国内融资和吸引外资。目前,俄罗斯国内投资资本的增长率仅为2.8%,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数额很少,通过合资的方式阻力又很大。从俄罗斯投资的主要领域分布看,目前以交通和通讯部门、房地产业、加工业和能源开采为主,对工业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严重不足。而且,俄罗斯并未打算减少能源开采的费用。普京表示,未来十年,在开发新资源和有效利用老油田的条件下,俄罗斯能够保持开采水平,为此必须在2020年前投资超过8.6万亿卢布。俄罗斯试图通过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遥遥无期。

第二,富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企业匮乏。俄罗斯的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开拓的积极性,这使得创新型经济的引领产业和技术创新的突破口难以确立。

第三,创新型经济的技术与人才需要培养。俄罗斯的设想是从教育入手,立足国内培养,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但是,教育和人才培养不仅需要经费,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第四,俄罗斯市场的商业竞争力目前很低。在《2004—2005全球竞争力报告》商业竞争力排名中俄罗斯排第61;公司运作和公司战略中的商业理念排名第62;国家商业环境质量(影响商业环境的关键因素)排名第60。

第五,现代化产品的市场迷茫。俄罗斯经济现代化走的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道路。按照俄罗斯的说法,它的目标是成为专利和知识产权等智力服务的出口国,因而不会在外包方面同印度竞争,也不会在制造廉价商品方面同中国对抗。俄罗斯有望在15年以后,获得作为专利和知识产权等智力服务出口国的国际声望。但是,从目前企业的状况看,俄罗斯只有5%的企业属于创新型企业,5%的产品属于创新型产品,10%的企业有创新积极性。

第六,现代化的制度性安排尚未到位。诸如为投资、贸易和技术创新等提供制度保障的法律、规则等都不健全,特别是俄罗斯还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性的制度基本没有。

俄罗斯现代化面临的基本矛盾

对于俄罗斯来说,现代化之路的最主要矛盾就是:国家的优势与劣势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俄罗斯所特有的。俄罗斯国家的优势在于,其能源资源的出口有着广阔的国际市场和诱人的国际价格,能够由此获取巨额的资源租金收入;而其劣势则是,对于像俄罗斯这样的大国,仅仅凭借资源性产业和资源的出口恐怕不是长久之计。从长远看,俄罗斯必须摆脱对资源出口的依赖,发展国内创新型经济和制造业,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这一矛盾极大地阻碍了俄罗斯发展创新型经济和实现经济现代化。唯一的可能和出路在于,将国家垄断性的石油天然气企业实现的收入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

俄罗斯国家所特有的特殊矛盾根源于其民族性。俄罗斯在国家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东西方之间始终“左右摇摆”、“左顾右盼”。按照俄罗斯政府的构想,这一波“现代化”对于俄罗斯来说意味着需要蹚出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之路,也只有建立在自己的国情基础上,俄罗斯的现代化才能从目标变为现实。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

猜你喜欢

梅德韦杰夫创新型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杰米历险记
Jo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