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册亨县雷暴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2011-12-22朱曦嵘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1年6期
关键词:雷暴日数高峰

朱曦嵘,邱 飞,刘 波,丁 旻

(1.贵州省册亨县气象局,贵州 册亨 552200;2.贵州省防雷减灾中心,贵州 贵阳 562100)

册亨县雷暴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朱曦嵘1,邱 飞1,刘 波2,丁 旻2

(1.贵州省册亨县气象局,贵州 册亨 552200;2.贵州省防雷减灾中心,贵州 贵阳 562100)

通过对册亨国家一般站1971—201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总结出册亨县雷暴日数气候变化规律和特征,得到了一些对防雷减灾工作有积极意义的分析结果。

册亨县,雷暴日数;变化特征;统计分析

1 引言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自然现象,雷电一旦击中物体,危害十分严重。雷击是一种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10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雷电灾害的防护工作也由传统的装设避雷针(带)转向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的综合防护,要求越来越高。鉴于防雷等级的划分、雷击风险评估和雷电灾害的综合防护等均要先了解当地年平均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现对册亨国家一般站1971—201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最新的雷暴日数年平均、各月平均等参数并总结册亨县雷暴日数气候变化规律和特征,为册亨县的雷电防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 资料来源及统计方法

选取册亨一般站1971—201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作为基本分析数据,以1 d内听到1次或1次以上雷声统计为1个雷暴日,只有闪电没有雷声不计其中[1]。在方法上,主要采用近 10 a(2001—2010年)与前30 a(1971—2000年)和40 a(1971—2010年)相应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找雷暴日数变化规律和特征。

3 结果与分析

3.1 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

册亨县1971—2010年的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0.8d,属多雷区[2]。最大的年雷暴日数是70d(1982年、1985年、1993年),最小的年雷暴日数是35d(1992年)。图1为册亨县1971—2010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及其趋势图,可以看出雷暴日数在20世纪70年代末(1976—1982年)有一个阶段性的上升期,其后的30 a雷暴日数总的趋势是缓慢减少的,图中的变化趋势线可更好的反映出这种缓慢减少趋势。某几年(1985年、1993年、1997年)雷暴日数突然出现增加,甚至跳跃性增加,但并没有也不会改变这种总体减少的趋势。

图1 册亨县1971—2010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及其趋势图

1971—2010年前30 a平均雷暴日数为52.8d,近10 a平均雷暴日数为44.5d,近10 a比前30 a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少8.3 d,也说明年平均雷暴日数总的趋势是减少的。从雷暴日数逐年距平变化(图2)可以看出,近10 a来的每一年的雷暴日数均低于40 a平均雷暴日数,减少趋势非常明显。

3.2 雷暴日数的月变化特征

统计资料显示册亨县各个月份都可能出现雷击,最早出现雷暴的初日为1月2日(2010年),最晚出现雷暴初日为4月28日(1978年),最早结束雷暴的终日为8月28日(2008年),最晚结束雷暴终日为12月30日(1992年)。可见,册亨县雷暴出现的初日和终日出现日期的实际变化较大。

图2 册亨县1971—2010年雷暴日数逐年距平变化图

雷暴日数的月变化表现出1个低潮期,1个集中期,2个过渡月。1个低潮期指每年10月到次年2月,仅占全年的7%左右;1个集中期指4—8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80%以上;2个过渡月指3月和9月,雷暴日数分别占全年的5%、6%(表1)。雷暴日在1—7月逐渐增多,8—12月逐渐减少,3月后出现跳跃增加,9月时出现跳跃减少,高峰期出现在7、8月(图3)。从图3各月40 a平均雷暴日数的滑动平均趋势线还可明显看到,在雷暴高峰月之前(1—6月)雷暴日数逐月缓慢上升,过了雷暴高峰月后(9—10月)雷暴日数急速下滑,之后(11—12月)渐趋平缓,前后分布曲线明显不对称。也就是说册亨县雷暴高峰季节是以月雷暴日数的缓慢递增开始而以急速骤减结束的。

表1 册亨县各月雷暴日数比例

图3 册亨县逐月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对比图

同时,选取册亨县1971—2000年(前30 a)与1971—2010年(近10 a)的各月平均雷暴日数进行对比分析(表2)。从表2各月平均雷暴日数的差值可以看出,近10 a来各月平均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4、7、8、9月减少程度明显。作为雷电高峰月之一的8月雷暴日数从10.3d减少到6.9d,低于5月的 7.3d、6月的 8.4d;从占全年比例的20.2%降低到13.6%,也低于5月的14.4%,6月的16.6%,8月从雷电高峰月成为与4—6月类似的雷电集中月。

年平均2001—2010年10 a平均雷暴日数 0.5 0.8 2.3 4.8 7.3 8.4 9.7 6.9 2.0 0.7 0.8 0.3 44.5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971—2000年30 a平均雷暴日数 0.4 1.2 2.7 6.3 6.7 8.5 10.9 10.3 3.4 1.5 0.6 0.2 52.8差值 0.1 -0.4 -0.4 -1.5 0.6 -0.1 -1.2 -3.4 -1.4 -0.8 0.2 0.1 -8.3

4 结论

册亨县1971—2010年的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0.8d,属多雷区,全年各月均有雷暴发生,高峰月为7月和8月。每年10月到次年2月为雷暴低潮期,仅占全年雷暴日数的7%左右;4—8月为雷暴集中期,占全年雷暴日数的80%以上;3月和9月为跳跃期,雷暴日数分别占全年的5%、6%。册亨县年平均雷暴日数总的趋势缓慢减少,近10 a减少趋势明显,以4、7、8、9月减少程度明显,8月的雷暴日占全年比例从20.2%降低到13.6%,不再是雷暴高峰月。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GB50057-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P446

B

1003-6598(2011)06-0038-02

2011-11-15

朱曦嵘(1986-),男,助工,主要从事防雷减灾及应用气象工作。

猜你喜欢

雷暴日数高峰
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新德里雷暴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1961—2016年汛期东天山北坡不同量级降水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石庆云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域雷暴日数变化规律及特征分析
阜新地区雷暴活动特点研究
努力攀登文艺高峰
ESSENTIAL NORMS OF PRODUCTS OF WEIGHTED COMPOSITION OPERATORS AND DIFFERENTIATION OPERATORS BETWEEN BANACH SPACES OF ANALYTIC FUNCTIONS∗
罗甸县近50a雷暴气候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