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审计人员要有归零意识》体会
2011-12-21胡伟华刘朝兴
胡伟华 刘朝兴
读了魏明坤同志《审计人员要有归零意识》一文,感触颇多。文中提出审计人员在取得一定成绩后,不要满足现状,不要骄傲自满,不要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这是从审计人员已取得较大成绩后,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这个角度去阐述。这是高层次、严要求的标准,对广大审计人员来说是一个需要努力工作才能实现的目标。联想到自己目前的工作现状,我不禁心生惭愧。按照刘家义审计长所说的,再对照想想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是不是一个合格进取的审计人员,我觉得自己离上述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尽管工作十几年来,自己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纵、横向比较后,这些成绩毫不起眼,实无值得沾沾自喜之处。自己目前的心态,也是相当部分基层老审计人员的心态,那就是努力奋斗,成功激动过后,揭示问题的层次、角度、深度缺乏新意,仍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习惯沿用老经验、老方法。认为过去用这些方法发现很多深层、敏感、典型问题,现在这些老方法、老技巧仍然适用新形势下的审计事业,于是不去深入分析思考,也很少深入到业务现场第一线作观察了解,而是凭感觉与经验去判断有没有重大审计问题,也就是经验判断与感觉推断代替了艰苦细致的现场核实、分析、观察及取证,缺乏现代的科学的审计理念。
自己过去成绩的取得,现在回想起来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和投机性,因为自己及相当部分基层审计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审计方案规定的程序认真细致的去执行操作,大量的审计程序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被执行;而被审单位的问题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中种类繁多的鱼儿,你随便撒一网下去都会或多或少的捕到一些鱼,运气好的会捕得多些,大些的鱼,运气差些只能捕到寥寥几条,这就造成审计报告反映问题的多寡与揭示问题层次深浅不同的结果,这种局面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偶然性与投机性,这也是摒弃了科学严谨审计方案,仅仅依靠过去的老经验与感觉所必然出现的后果。
深刻反省后,觉得作为基层审计人员的一分子,自己身上目前存在以下几种病。
一是固执。长期的一线审计业务,大量的运用逻辑推论,使自己形成了一定的惯性定向思维,对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不区分,不学习,不思考,简单的将其归类于老问题,老事物,有时就是被审单位提出合理合法的依据,仍然固执的认为对方是在狡辩,是在为自己开脱,没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和创新开拓的勇气与动力,如此形成的审计结果必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二是懒惰。由于管理体制、激励机制不到位,部分基层审计人员沾染上了懒惰的机关病,做事避重就轻,挑肥拣瘦,选易弃难,方案要求下基层核实情况,盘点资产,到关联单位函证往来账及银行账户余额真实性等程序统统省略,只在会议室里吹着空调、喝着茶、抽着烟,翻翻账、证、表,拣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回去交差凑数,这样形成的审计报告,实际上还是重复着过去的那首老歌。
三是安于现状。多年的审计经历,使每个审计人员或多或少都会取得一定成绩,于是心里滋生出好汉屡提当年勇的自满情绪,言必称过去自己是如何的智慧英勇,对于工作经验尚不成熟的小字辈不放在眼里,自己也不思进取,满足现状,躺在过去的成绩上吃老本,做事求稳怕创新,像小脚女人走路,走三停一,被人超越,甚至是被甩得很远还浑然不觉。
四是做老好人。当今社会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每一个社会的人都难免为世俗功利所束缚,经过一定人际关系挫折磕碰后,人们会本能的选择趋利避害,于是锋芒毕露的热血青年棱角开始磨平,做事做人方式方法开始调整,执法锐气渐失,考虑自身的荣辱进退,名利得失渐渐多起来,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审计执法难免会失之于宽,甚至是放水让路,这样大量的真实问题无法在报告中揭示出来,这既使被审单位隐患难以消除,也为自己潜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找准了病因,不要讳疾忌医,要正视它,并且要有勇气去治好它,这需要自身与组织双重发力做到修管结合才会取得成效。
首先审计人员要自我修身。包括职业道德意识的加强,党性的不断增强,集体荣誉归属感不断加强,自身养成勤劳、认真、细致、严谨、不断进取、学习创新的好习惯、好作风,人们具备这些好品质、优党性、好习惯作风,做任何事都会事半功倍,克难越险。
其次组织上对广大基层审计人员要加强管理。要敢管、真管,管得有道理,管得人心服口服。管理是一门高深精妙的学问。既要有便于遵守,可操作的制度,又要有严格毫不手软的考核督促,更要有功必奖,有过必惩的奖惩机制。要对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职责准确定位,再施之以计划、方案等精细管理,如此审计人员才不敢松懈,不想懒惰,干得有劲,做得有味。
广袤宇宙有其神秘未知之处,也有大量为人类所认识揭示利用的科学规律。“归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审计人员的“归零意识”是审计事业的一抹朝阳。
(作者单位:九江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