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教育政策刍议
2011-12-20潘洁
潘洁
摘 要:战后的日本在“废墟”中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了现代化。其中教育的作用功不可没。战后日本教育政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除军国主义教育、实行民主主义的教育改革阶段,确立战后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的阶段,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日本政府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Abstract: Japan se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from the "ruins" after the war,and gradually realizes modernization based on this,in which educ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policy undergoes several stages: : remove militarism education, democratic socialist stage,establish the post-war bourgeois democratic education system stage, and economic recovery and high speed development stage.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dopts different policies, obtains fruitful achievements in each stage.
关键词:日本 战后 教育政策 教育基本法
Key Words: Japan post-war, education policy, the basic education law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均处于严重的瘫痪和混乱状态,社会凋敝,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只剩下一片“废墟”;然而在这种条件下,日本举国上下,奋发图强,仅仅20多年的时间,就扭转了全面崩溃的国民经济,在此基础之上又逐步实现了现代化,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毋庸置疑,日本战后的再度崛起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认为,可以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战后日本的教育政策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战败初期清除军国主义教育、实行民主主义的教育改革阶段,这个时期是日本现代化在战败的废墟上通过战后改革再启动的时期。二是确立战后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的阶段,其主线是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的建立、修正及再改革。三是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教育体制不断完善,逐渐与国际接轨,为经济发展服务。
1、战败伊始,日本政府的文教政策
战前日本实行的是国家英才教育制度。在这个体系内,国家通过逐级选拔,把国民吸纳到各个层次的教育機构中学习,并把培养学生对天皇的忠顺和国家的忠诚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这一教育体制,使日本教育倒向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日本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形成与并确立起国家主义教育体制,这个体制的最高纲领便是《教育敕语》,它从1890年颁布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直起着支配作用。[1]1890年以天皇名义颁布的《教育敕语》,根本目的是树立天皇的绝对权威,把天皇神圣化。并以14条道德准则约束国民,强制性灌输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教育,培养忠臣顺民。为专制天皇制和封建地主资产阶级服务。《教育敕语》作为军国主义的教典,对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起很大的作用。以《教育敕语》为指导思想而建立的战前军国主义的教育体制,显然不能适应战败后日本政治经济变化的新形势,因此,战后初期,在从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中铲除军国主义势力的同时,在教育领域中也展开了清除军国主义教育的斗争。
对日本战后教育民主化影响最大的是到达日本的美国教育代表团提出的建议。1946年3月,美国教育使节团提出了全面改革日本教育的报告书。确定了改革日本教育的基本方针,提出了“承认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民主政治下的教育制度应该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提供教育机会的结构,避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科书的统一化,承认教师在教育中的自由”的民主主义主张。”[2](p355)《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在许多方面都反映了日本人民的意愿和日本教育界的改革要求,因而得到日本大多数人的肯定。报告书也为战后的全面教育改革提出了指导方针,并为建立新教育制度勾画了蓝图,为以后日本的教育改革提供全面而有权威性的依据,也被麦克阿瑟称为“民主主义传统中崇高理想的文书”。
2、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阶段的教育政策
《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虽为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但并不具有法律的效力。对战后日本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的确立和教育改革的实现,具有根本意义的是1947年根据1946年公布的《日本国宪法》精神和内容而制定的《教育基本法》,从法律上为战后日本教育确定了和平与民主的改革方向。在公布《教育基本法》的同时,还公布了《学校教育法》。战后日本教育改革从这两个教育法律公布以后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并到1950年初大体完成。在这一教育改革过程中,还公布并实施了《教育职员许可法》、《教育公务员持例法》、《社会教育法》、《教育委员会法》等法律。根据以《教育基本法》为中心的各种法律而建立起来的战后日本新教育体制被称为“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日本政府根据这些法令,从1947年3月至1950年6月进行了全面的教育改革,建立了新教育体制。
1947年3月,日本政府颁布了《教育基本法》,明确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培养热爱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重视勤劳与责任、具有自由主义精神和独立的和平国家的公民。”[3](p31)该法宣扬民主、和平及普遍真理,是对战前培养效忠天皇之国民的教育的彻底否定。《教育基本法》取代战前的《教育敕语》,使日本教育从此以后迈进了民主和法制的历史阶段。教育基本法的公布与实施,在日本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是日本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的教育政策
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开始迅速复兴,产业界希望学校能培养出众多的能够适应技能攻关的人才。但是,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比,战后初期日本的教育体制仍然显得单一和保守,尤其是重视普通教育,忽视职业技术教育,使得社会上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从数字对比上看,学制高中普通科占69.4%,而职业科仅占30.6%。普通科升学率为45%,职业科升学率仅为15%左右。[4](p185)企业急需的一线技术人才大量短缺,严重制约了经济恢复的速度。社会的需要就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文部省迅速调整了普通科和职业科的比例,大幅削减普通高中,充实职业高中。
1956年以后,上大学的人数逐年上升。同时,由于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科技迅速发展,社会上急需大量中高级人才。为使高等教育有较大的发展,日本采取了扩大大学规模的方针。从1956年至1975年,日本挖掘大学潜力,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因此大学规模不断扩大。“1965年,10000人以上大学总共只有17所,而到1975年就增加到40所;10000人以上的大学的学生所占比例也从1965年38.4%增加到1975年的46.7%。”[2](p482)通过扩展大学规模,以较少的投资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与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配合,文部省于1962年出版了《日本发展与教育》的教育白皮书,认为,教育的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教育应该从属于经济。20世纪60年代,对日本教育决策影响最大的审议机构——经济审议会于1963年1月,发表了《关于开发人的能力政策的咨询报告》主要提出了两条教育改革建议:其一,是建立产业与学校的合作制,即后来成为闻名于世的“产学合作”或“产学一体”;其二,为了取代在日本积习已久的学历主义和年功序列制,要在学校中实行以“能力主义”为导向的教育。这份报告对60年代中后期的教育规划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为日后教育改革的主要框架。在日本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向产业界输送了一大批善于适应技术革新需要的熟练劳动力和各级科技人员,使潜在的生产力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水平。毕业于初中、高中的技工和初级技术人员及毕业于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和大学的中、高级科技人员成为支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5]
回顾二战后日本教育政策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日本政府乃至民众对教育是极为重视的。战后日本的崛起与其教育密不可分,取得的成绩也是令人称叹的。战后日本的崛起,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在这一点上,日本政府认识到:“国家的真正财富是由全体国民的教育程度决定的”。 日本政府和企业充分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如果没有高质量了的职工队伍,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也就无法创造保证国民经济充分发展社会财富。在日本,绝大部分企业经营者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经营知识。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教育培训被视为“最有效而值得的投资”。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自战后初期开始一直到今天,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推动日本政府一次又一次调整教育发展的政策从而为社会的前进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教育为日本提供的优秀的人力资源,分布在各个领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创造了日本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奇迹。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是由多重因素促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拥有众多高素质的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要素,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在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杠杆作用,积极开发人的能力,提高国民的素质,乃是现代日本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同样教育作为衡量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程度对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都至关重要,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指导下,大力发展教育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選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给予教育更多的重视和投入,革除教育体系的弊端,保证每个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这不但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也是最有价值的长远投资。
参考文献:
[1] 梁忠义.论日本教育之演变外[J].国教育研究,2001,(28).
[2] 顾明远,梁忠义.日本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3] 瞿葆奎.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 [日]大田尧.战后日本教育史[M].王智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1).
[5] 沈美华.试论战后日本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历史教学问题,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