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泥塑玩具“简工取意”的艺术特征
2011-12-19曹春生
曹春生
内容摘要:“简工取意”是干百年来中国民间艺术特别是泥塑玩具的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是民间艺人口口相传的民间手艺的主要创作手法。由于民间泥塑玩具都是即兴创作而成,这种制作的速度导致客观上只能以最便捷的手法取得最如意的审美效果。简工并不是偷工不作为,而是更加充满智慧地巧取、提炼形的状态,最终达到意象表达的艺术目的。人的审美天性在简工取意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在民间泥塑玩具中得以酣畅淋漓地发挥。
关键词:泥塑玩具简工取意艺术特征
“简工取意”是民间艺术普遍存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以最简单直接的塑造方法抒发制作者的审美意趣,进而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民间泥塑玩具的艺术造型更体现了这一特征。
一、造型和装饰的意到笔止
造型和装饰是泥塑玩具外在形象的综合体,是能够直观晓意的艺术造型。我们从出土或传世的陶瓷浞塑玩具造型和装饰中可以窥见制作者简工取意的倾向。从造型上进行观察、比较,无论是北方的釉陶还是南方的精瓷,其玩具的塑制均神形兼备、意趣丰实,造型似随意捏塑,装饰也是点到为止,这种简工的概括是提炼的升华,使形和神互为一体,神采毕显、妙趣动人。同时,这种简工充满着制作者随心所欲的灵动,注入生命鲜活的旨趣,定格了制作者瞬间的美意。
1.泥塑造型上的随形取意
随形取意就是制作者着手制作过程中形的变化,对所出现的最佳意象进行恰当把握。民间泥塑玩具其造型大都是在一挥而就的瞬间即兴而成。从造型来看没有丝毫的停顿和犹豫,其形则极具神韵和活力。镇江博物馆藏西晋瓷塑“小猴”,就是造型上随形取意的代表,这件玩具几乎是一气呵成,包含一种酣畅淋漓的塑造快感,整个造型的捏塑刻划均在下意识中完成,颇有节奏,是随形取意的艺术显现。这种形神兼备的塑造符合甲国人讲求形神兼备的审美旨趣。民间泥塑玩具在重视神韵塑造、进行随形取意的同时,并不是把形弱化,而恰恰是以极度夸张的手法对表现对象的外在特征进行概括处理,剔除或减少细微末节,突出形的主要感受部位,把握大体形、包容局部形,以一种随意而就的制作态势,发挥着制作者极高的审美把握。
2.装饰上的率真快意
民间泥塑玩具的装饰大致有绘染、刻印两种。绘染主要用毛笔和颜色装饰,刻印则为坯刻和模制。这两种装饰手段与中国传统的泥塑装饰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民间泥塑玩具的装饰用笔率真、粗犷不需形似,只求神似,没有正统专业制作者那么精准、规范。由于制作者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他们全凭一种天性或一种浓浓的兴趣或从祖辈、民间得来的经验进行全新自由的创造。明代景德镇窑的卧狮玩具,多以青花装饰造型,以简单率真的青花用笔将卧狮长长的鬃毛绘制得质朴无华、流畅自然,特别是狮的双目采用褐彩装饰,起到了点晴提神的作用。装饰上做到把民间玩具的造型提出神来,这是民间玩具创作的第一要务,因而装饰上的大胆用色、线条的自由行笔都是率意直抒心胸的表达。这种手艺的痕迹是制作者裸露的心境,这种心境是快意的,突出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人间的美好。
二、制作行为的尚意显趣
在泥塑玩具的创制中,人们虽然受传统制式的影响,但当真正制作时,这种制式便被搁置一边,任由自己的心性去发挥、去捏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制作者情趣的显露
搞艺术创作必须要有很好的状态,才能有好的作品问世。民间泥塑玩具的刨制者无论专业或业余人员,都要对塑造对象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出新出奇。民间泥塑玩具可以说几乎是社会普通人群的艺术劳动,他们把对生活的美好情趣灌注于民间艺术的实践,极大满足了向善的美好愿望,满怀热情地进行着精神生活的创造。生活在社会普通阶层的人们,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喜庆活动之际,适逢人生愿望的契合点,往往会把平时积聚的美好情绪表现于泥塑玩具的塑造上。也由于人们性情各异、生活感受不一以及各地风俗的不同,同一种泥玩具也有不同的风格体现。在宋代,同样是塑造家犬,景德镇采用搓泥条捏塑主体,以刻、划、戳的手法处理狗的神态,生动有趣,承接了南方窑系的简约之美(图3)。河南禹县的白瓷犬的造型则以捏塑为主,少有刻划细节之痕迹,显得庄重大气,具有北方窑场的粗犷豪气。所以,人们的情趣成为决定出现何种风格的主要因素。性格开朗的人,做的泥塑玩具一般是粗犷有力、朴拙有味的;性格内向的人,做的泥塑玩具显得精致小巧;性格平和的人,泥塑玩具会有四平八稳之感;性格激越的人,灵动的情趣会完全保留在泥塑玩具上。虽然性格是决定泥塑玩具品相的关键,但作品风格却不能等同性格趣向。有时性格柔弱的人也可以做出大气朴拙的泥塑玩具:豪爽之人做的东西也可以细腻无比、干净甜美。这是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反差,也是对内心情趣弥补的结果。所以,人们的情趣转化为艺术劳动所产生的火花是异彩纷呈的,情趣可以产生艺术、产生美、产生诗歌,泥塑玩具是人们情趣激荡中绵延不绝的诗性合唱。
2.制作行为的熟能生巧
捏制泥塑玩具其动力来自对生活美好的愿望。在农村、城镇,有一些专制泥塑玩具的行家里手,为了迎合消费市场,必须年年月月翻新玩具的样式,以取得人们的喜爱。一件事做多了或经常做,总能找出其内在规律。从泥塑玩具捏塑描绘来讲,天天翻新,是熟能生巧的技艺条件准备。因为,制作者以一种天性把握了捏塑形象造型的关键部位,这些部位结构的整体又能充分反映出泥塑对象的意味,制作者的一招一式都应和着心绪的这种节拍。如宋代出品的三个瓷狗,小巧玲珑,高不过3厘米,体态相似,手法一样,只是在头部做了一些变化。这三个瓷狗就显得相貌各异、性格有别,分别给人以发威、窥视、温顺的情态,延续了汉唐厚重大气的泥塑手法。这种熟能生巧创造的是各富灵气又动态一致的生动造型,与模制的呆板无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熟能生巧强化了个性心绪的灵动,保留着制作者充满激情的塑造态势,实现了俗即大雅的审美品质。
三、筒工与取意的相得益彰
简工的目的是达意,民间泥塑玩具的塑造是简工取意的典型代表,它以极恰当的简工直抒心意,传递出塑造者的审美旨趣。
1.造型语言简要达意
简单的做工、率真随意的手法,是泥塑玩具最直接易操作的造型方式。在这里简单并不是简略简化,率真并不是粗野,随意并不是不讲究。也就是简单得要有道理,简单得要出意味,用最少的工夫营造最耐人寻味的意趣。从艺术角度来说做简工是最难的,特别是对职业者来说,更难从简工中生发意趣。有厚实的功夫实际上也是艺术创造的一个负担。过于强调对象的形,则会被塑造功底所累。有时,就艺术来讲,国有的概念、审美法则知道得太多了,反而不知怎么办,倒是处于民间层次的创造者可以凭借自己的天性,毫无顾
忌、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作。因此,富有意味的作品大都出自民间艺人手中,少数艺高胆大的专业人士能够跳出扎实的基本功之累,做到回归自然,以简洁的语言直抒胸中意气,使艺术升华为至高境界。简工取意应该首取意味,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不经意的讲究中自由地表达艺术理想。
2.吉祥题材激越情感灵动的鲜活体现
做艺术是需要热情的,要以热情创造世界。有热情就有活力,有活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创造力。民间泥塑玩具就是在人类创造热情的感召下,生生不息、意味无穷,这是我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情感的首取点是热爱生活,民间艺人们遍布于广大农村中具有浓厚民族风俗的地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满家庭的满足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都极大地调动着人们的情感,调动着人们捏塑泥玩具的兴致。景德镇湖田窑出土的“马上封侯”“鹿衔灵芝”造型,具有民间艺术吉祥祈愿之意。“马上封候”塑造了一非人似猴的形象呈疯状骑在马上,有马上疯猴的戏称,民间艺人取其谐音作“马上封侯”祈祷封官进爵、飞黄腾达。鹿与灵芝都有长寿之意,两者之间加个“衔”字,更强化了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这种美好愿望凝聚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充满了圆满祥和,表达出了喜庆福祉,反映出中国人自古以来共同的心理要求,所谓“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这种心理最基本的审美特征,代代相传、意味无穷。泥塑玩具常见的题材如猪、狗、虎、狮、猴、牛、蟹以及各式泥娃娃,都是在吉祥、圆满的审美心态和充满情感的心愿下捏塑而成,那种喜庆祥和、平安幸福的气韵正是人们日常生活情感的再现,以至可以超越时空,慰藉劳动大众的心田,引起善良、勤劳的中国人的共鸣。
总而言之,“简工取意”是泥塑玩具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是民间艺人口口相传的民间手艺的主要创作手法。另外,中国人重神韵塑造的抽象化艺术观念,也被注入到泥塑玩具的制作行为中。具有抽象的意味,必须是取其神的写意性而取得,抽象的造型其实就是简工手段的促成。人的审美天性在“简工取意”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在民间泥塑玩具中得以酣畅淋漓地发挥。于是,也就有了随处可见的民间艺术的光彩,英艺术意味反映了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社会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