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岩彩画的传承与拓展
2011-12-19宋丽荣
宋丽荣
内容摘要:岩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使用岩彩绘制壁画,可以说,岩彩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关系紧密,具有一定的传承性。那么,继承什么,怎么继承?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只有解决好了岩彩画的继承问题,才能谈岩彩画的拓展。
关键词:岩彩画线条色彩写意
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80年代之后,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汇对于传统的中国画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飞跃发展的新机遇。为了顺应时代,几代中国画艺术家一直围绕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与生活、自然与科技等问题思考着中国画的发展。在中国画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与一定媒材及视觉审美意识相联系的艺术语言的突破、题材内容的拓展与艺术观念的超越,都是中国画创新的关键所在。清代艺术大师石涛就曾指出:“笔墨当随时代。”笔者理解他所指的笔墨,不仅仅是单纯的形式上的笔墨技巧,而且是中国画艺术总体的发展。也就是说,艺术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对于中国画坛来说,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大概要数一部分自日本归来的中国画家所倡导的,以矿物质颜料作为媒介,在宣纸或画布上创作岩彩画。岩彩画的异军突起,在中国当代画坛中形成了一股新兴力量,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国内中青年画家中引起极大的反响。然而,岩彩画这种以材质为表现方式的新画种的观点一经提出,便在中国画坛引起较大争议,随后也曾一度被边缘化。但经过20多年来一大批岩彩画家的努力探索,终于使岩彩画艺术在中国画坛再度崛起并被认可。
岩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使用岩彩绘制壁画。而在我国敦煌壁画创作中,对岩彩画的运用已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后来岩彩画因种种历史原因曾一度衰落。可以说,岩彩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关系紧密,具有一定的传承性。目前,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岩彩画传承什么、拓展什么?
一、线条的继承与拓展
“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基础。中国画的线,是对物体形态的高度概括,是中国画构成艺术的根基,用线表现物象最简练、最快捷,最易被人接受也最具有民族特色。用笔的粗细、转折、方圆、疾徐等变化,为物体的质感表现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唐秀玲的作品《吉日》,画家就是采用暖灰色调,以传统线描为骨法,运用多种矿物质颜料层层涂绘、叠压,精心描绘了一位美丽的藏女形象,营造出充满诗情的场景。其中的墨线就是整幅画面的骨架,与美妙的色彩将画面融为一体。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任何技法形式都应随时代而发展,因理念、表现对象,画家的情感需要不同而变化,它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在传统绘画中,线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岩彩并不否认线的美,但是又不局限于这种美。线只是画面语言诸因素之一,必须与面、与色、与肌理等其他因素协调共存。线也不是功力与轮廓的代名词,线可以很有功力也可以极为草率,可以是边线也可以是狭长的实体,更可以是色的图案或两色块相夹中的虚体空间。如张萍的作品《正午》,花瓣的轮廓线以及少女衣服的衣纹线,就是运用色块间的缝隙所透出的底色来表现的。这些在传统意义之外的用“线”,是对于“线”的一种开拓性运用。
二、色彩的继承与拓展
南朝谢赫的“六法”之一“随类赋彩”,概括了中国画色彩方面的基本原则,并且一直作为中国画主要的色彩运用理论。即在创作中对色彩的要求不考虑其环境色和光源色的表现,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设色方法是在线条的框架中进行平面化的填色,即“勾勒法”“勾填法”等,采用同类或相似的颜色,色块单纯而缺少变化,是一种单纯平面化的风格,虽然在一种色的运用中也求其变化,但这种变化只是在同一色相明度上的变化,或者在一种色的平涂后再用明度稍深的同类色进行渲染,来表现物象的结构变化及加强物象的体积感等。
岩彩画恢复和保留了优秀的中国传统绘画色彩,同时也突破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用色的固定程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讲究“随类赋彩”,而当代岩彩画讲的是“随情赋彩”,是通过运用色彩的虚实、冷暖来表现作品的审美情趣和画者的思想情感。岩彩画在创作中,往往是先受材料启发,看看手中还有什么颜色,如何搭配使其更加和谐得当,再决定画面的色调与色块安排。从多种角度考虑与摆布,如色相的对比节奏、面积的大小疏密、色块的冷暖鲜灰主次、色调的含义等,最终找到一个最贴切的能象征主观意欲的方式。相对于客观物象的自然与物理的色彩关系,岩彩画要着重表达自身的心象之色和个性的情绪。如汪港清的作品《正午蝉鸣》,作品描绘的是一对母子在画室中午休的场景。阳光照在母子的身上,其中阳光照射的部分运用了浓重的黄色,表现正午阳光的强烈,而处于背光部分的绝大部分画面统一在一个蓝紫的冷色调中,浓重的黄与蓝紫的灰形成强烈对比,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这幅作品就是运用了西方绘画中的光源色对比,以受光暖、背光冷的经验来处理画面色彩的。
三、写意手法的继承与拓展
从本质上讲,中国画都是写意的。所谓写意,即主体心中感受到的外物的精神和形象。宗炳所谓的“畅神”、王维所謂的“纵情”、张燥所谓的“得心源”,皆是在强调绘画要表达心中情感的意象。中国画的这种写意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岩彩画。有些岩彩画家试图将水墨画的写意手法与岩彩画的矿物颜料色彩表现相结合,用色彩表现写意情趣,形成了另一番景象。有些作品运用皮纸、麻纸、宣纸、墨、矿物颜料、箔等多种材质的不同质感与肌理变化表现画面,画家注重用笔,用写意的手法表现画面,画风轻松,具有很强的写意精神和自由性,画面呈现出一种独特形式美感,给人以全新的审美感受。
艺术发生和发展的动力是创造,没有创造力的艺术行为当然不会有活力,也不会有生命力。对于创造而言,绝对的时髦与绝对的陈旧都是不存在的。岩彩画用其宽阔的胸怀和丰富的表现,再将现代艺术观念与古今、中西的文化连接,促成了其在当代的飞速发展。岩彩画既有表现语汇的国际兼容性,又有本土文化前列的色彩,只要各国的岩彩画关注当代的审美特点,并表现出自身本土文化特质,就必然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