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契尼歌剧作品及声乐教学探析
2011-12-19陈晓
陈晓
内容摘要:普契尼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首要人物之一。他在自己的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传统歌剧的表现技法,并以对歌剧艺术形式本质上的深刻理解,使得歌剧在戏剧性的表现以及剧情与音乐的贯穿发展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歌剧的演唱难度是比较大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首先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歌剧作品内涵,充分把握作品的独特风格,从而掌握正确的声乐演唱方法。
关键词,歌剧普契尼声乐教学
一、真实主义歌剧与真实主义歌剧大师普契尼
歌剧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纪末的幕间剧(Intermedio)。到16世纪,各幕之间的幕间剧在情节上组成了一个相关联的故事,并且加入了装饰性的旋律和简单的和声伴奏。歌剧于16世纪末最终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的第一个歌剧院——圣卡西亚诺,使歌剧从贵族沙龙和宫廷走向市民阶层。
19世纪末,真实主义文艺思潮在意大利兴起,作家卡普安纳和维尔加分别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为真实主义奠定了基础。真实主义源于左拉和易卜生的自然主义,它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悲剧生活,可以说是对瓦格纳理想主义的反判。主张真实主义的人们细心观察身边人物,希望毫不夸张地反映他们的生活,这使得他们的作品满怀同情,旋律优美,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但真实主义在艺术上又追求紧张的戏剧情节和夸张的情绪,这使得歌剧的情节又往往带有传奇的性质。真实主义作家主张从当代生活中选取题材,描述真正发生的事实,客观再现生活。其作品以社会下层的小人物为主人公,注意通过社会环境烘托人物心理。在这股文艺思潮的影响下,意大利出现了真实主义歌剧,其代表作家是普契尼、马斯卡尼和莱翁卡瓦洛。作品有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和《艺术家的生涯》、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莱翁卡瓦洛的《丑角》,继之而来的是法国人夏邦蒂埃的《路易斯》等。他们是这一新运动中的开路先锋。
普契尼(Giacomo AntonioDomenico MicheIe Secondo MariaPuccini),于1858年12月22日出生于意大利的卢卡(Lucca)。童年的普契尼并没有显露出特殊的音乐天分,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幼年看似平凡的普契尼,日后却被许多人认为是继威尔第之后最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对于普契尼的音乐才能,慧眼识英雄的幕后功臣便是普契尼的母亲阿碧娜·马吉(Albina Magi)。普契尼的父亲在普契尼5岁时便因病不幸过世了,普契尼的母亲希望普契尼能够继承父业。虽然一开始教普契尼的老师并不认为他是个有音乐天分的学生,但是普契尼的母亲并没有因此失望。她找了丈夫的学生卡洛·安杰罗尼(Carlo Angeloni)担任普契尼的老师,让普契尼从基础的音乐知识开始学起。事实证明,是普契尼的母亲发掘了儿子的音乐才能。
师从安杰罗尼之后,普契尼的学习顺利了很多。10岁时,普契尼加入圣米歇尔教堂唱诗班,开始认识风琴的键盘。从那时起,他的音乐潜能逐渐发挥出来。14岁时,普契尼能即兴演奏,并为教堂的赞美诗伴奏。16岁时,升任教堂风琴师。1870年,普契尼进入卢卡的帕奇尼音乐学校学习。1876年,普契尼步行了20多公里到比萨市(Pisa)观赏威尔第的歌剧《阿伊达》。这部歌剧给普契尼以极大的震撼,他立志成为一个成功的歌剧作曲家。1880年,普契尼进入米兰音乐学院学习。1893年,普契尼根据法国古典名著《玛侬·莱斯科》写作的歌剧在都灵上演并获成功,这部歌剧标志普契尼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的形成。此后普契尼佳作连连,1896年普契尼写作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又名《波希米亚人》《绣花女》);1900年歌剧《托斯卡》在罗马上演;1904年《蝴蝶夫人》在米兰上演。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恢复了意大利正歌剧风格,有雄伟的合唱、辉煌的独唱和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这些歌剧受到真实主义的影响,从朴素平凡的市民生活中选取题材表现社会中的小人物。然而,普契尼的歌剧也不能简单地以真实主义归类。《玛侬·莱斯科》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感特征。普契尼的一些重要作品中大多都有一位温柔多情的女子,她们的性格、爱情体验往往得到浪漫抒情的表现。普契尼有比同代作曲家更敏锐的戏剧感觉,他善于用音乐渲染歌剧场景、表现人物情感。他避免咏叹调与宣叙调截然划分的传统处理,注重音乐的戏剧连贯性,他常用乐队的主导动机为戏剧环境和角色的心境进行烘托。由于普契尼在继承意大利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展现了他善于抒情与刻画人物的特长,使得他的歌剧在威尔第之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使意大利歌剧向现代歌剧发展。
二、普契尼歌剧的特点分析
1.音乐旋律优美
普契尼特别重视旋律的美感,他创作的旋律音域宽广、自然流畅,富有戏剧效果,给歌者和听者都带来酣畅淋漓之感,剧中人物的情感通过他的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如《蝴蝶夫人》中的《晴朗的一天》《黄昏来临》,《艺术家的生涯》中的《人们叫我咪咪》《冰凉的小手》<漫步街上》,《托斯卡>中的《为艺术,为爱情》《今夜星光灿烂》,《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等,都是脍炙人口、传诵甚广的优美唱段。普契尼认为没有鲜明动人的旋律就没有音乐,与传统的意大利歌剧一样,歌唱是重要的因素。在为声乐伴奏时,普契尼常常让乐队与人声旋律齐奏,为歌剧营造恰当的环境气氛,造成人声难以达到的效果。普契尼“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歌剧作曲家,……尤其是他的丰富的旋律创造性、有趣的和声、明智但不浮夸的配器,都是在他早期作品中出现的优点,证明作者是一个天才的、卓越的艺术家”。
2.多选择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
普契尼宣称“我热爱小人物。我只能,也只想写小人物,如果他是真实的、热情的、富于人性的,并且能通向心灵深处的”。在最代表普契尼艺术成就的3部歌剧作品《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中,普契尼以其在音乐上擅长表现脆弱的、女性化的旋律风格刻画了绣花女咪咪、歌女托斯卡、艺伎巧巧桑的心理情感。无论是可怜的绣花女、为爱情牺牲的歌女,还是遭到抛弃的日本艺伎,都寄托了普契尼深深的同情。在另一部为中国人熟悉的歌剧《图兰朵》中,柳儿自杀时唱出的《你冷酷无情》既是对专横跋扈的公主的谴责,更表达了地位低微的女仆对爱的忠诚和对命运的无奈。
3.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在《蝴蝶夫人》第二幕巧巧桑与美国领事会面的一场戏中。巧巧桑开始以为领事给她带来平克顿的消息,欢呼雀跃,兴奋地多次不顾礼仪打断领事的话。当领事小心翼翼地试探性地问她“如果平克顿不回来,你怎么办”时,她的情绪急转直下,表现出极度的震惊和悲愤,她用力把孩子抱在怀中,泣不成声。这些极具戏剧
性的情感历程跌宕起伏,最终形成了巨大的悲剧高潮。当托斯卡高喊着爱人的名字从塔楼上跃身跳下,当咪咪于夕阳中咽下最后一口气,人们的心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普契尼笔下贫穷、无助的女性的悲惨结局就像他所期望的“使全世界都流泪”。因此有人认为他是驾驭舞台视觉和听觉效果的高手。
4.“就地取材”及大量的咏叙调
普契尼取材于东方或其他国家的歌剧作品,都选用了当地的音乐素材。最为我们熟悉的是《蝴蝶夫人》和《图兰朵》。歌剧《蝴蝶夫人》在音乐创作中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刻画蝴蝶夫人的艺伎身份和天真的心理。另一部歌剧《图兰朵》由于戏剧的背景是古代中国,普契尼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虽然普契尼的这种做法受到一些非议,但并不妨碍这两部歌剧成为全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长盛不衰的歌剧,这是普契尼博采众长且精心对待每一部歌剧作品应得的回报。
三、普契尼歌剧的声乐课堂教学
1.根据普契尼歌剧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生
声乐的演唱器官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声音特点,让合适的学生学习演唱合适的声乐作品,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原则,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要求。所以在进行普契尼歌剧的声乐教学中,要根据普契尼歌剧音乐旋律优美、音域宽广,且人物多来自社会底层的经受磨难的小人物以及戏剧性强烈的特点,选择音域宽广、表现力强且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心理成熟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阅读一些描写各种人物细腻情感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名著:观看优秀的电影电视演员的表演:尽量多体会各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感受和品味喜悦、悲伤、离别、思念、兴奋、悠闲、豪放等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更好地表现普契尼歌剧作品的内涵。
2.指导学生熟记普契尼歌剧作品的歌词和旋律
歌剧的声乐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歌剧中咏叹调的演唱教学。在给学生唱新作品时,首先要帮助学生熟记歌词的内容和歌曲的旋律。对普契尼歌剧作品歌词把握的有效办法是“读、念、唱”。“读”就是要学生以朗诵的形式朗读歌词,练习语感:“念”是学生按照歌曲的节奏卡准位置念歌词:最后才是“唱”,和着音乐开始唱。绘声绘色地朗诵,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语感和语言动态美,体验语言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那种特殊的功能,这一点对具有咏叙调风格特点的曲目特别有帮助。而对于普契尼优美的歌曲旋律最好的记忆方法是默记法,一边在心里读谱一边记忆旋律,直到记熟为止。然后,再配上歌词一起背。
3.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解决学生的呼吸和音色问题
在普契尼的歌剧作品里,歌剧人物的情感冲突是非常激烈的,演唱时,需要依靠饱满的气息支持,必须有非常大的呼吸流量作保证。在教学中可以用快速音阶或装饰音来练习呼吸的支撑力;用级进的八度以内的音阶或半音练习,有助于训练声音的连贯性:用跳音的练习可以锻炼起音准确并使声音轻松、集中、明亮;用慢速的延长音练习,可以检验气息的平稳和持续;用大跳的音程练习,可以练习喉头的稳定,从而提高自身的呼吸量。
普契尼作品的旋律伸缩性很大,在结实明亮的歌声中要能明显地感觉到有力饱满的气息控制。歌唱时气息的柱状感特别清楚,喉咙咽壁始终处于最大的挺立状态。各声区始终带有较浓的胸声,声音焦点的位置居中偏后,厚实而又集中,穿透力极强。整体线条较粗而结实,戏剧性强,整个身体都要参与演唱。同时为了符合歌剧的结构,演唱者可以使用多种情绪表现方式,可以粗鲁,可以失态,甚至可以声嘶力竭。
结语
普契尼一生创作了12部歌剧作品,称不上多产,但大多是精品。他的作品透过丰富的管弦乐法和音乐美学,再配合张力十足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系列歌剧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从咪咪、柳儿、蝴蝶,到托斯卡、图兰朵、玛侬·莱斯科等,都是经典形象。普契尼的音乐单纯、感情浓郁,经常一段旋律即使只是短小的过门乐句,就能直接诉诸情感、直指人心。普契尼致力于表现普通人的情感和命运,真实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不公正,他顺应时代的潮流,兼收并蓄,创造了意大利歌剧的新形象,推动意大利歌剧向现代歌剧转变,为世界歌剧艺术做出了杰出贡献。我们应在演唱和教学中全方位地感受和理解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创作的精品,更深刻地理解普契尼歌剧作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