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四大要素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11-12-19曾芬
曾芬
内容摘要:文章分析了声乐四大要素“气息、共鸣、吐字、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声乐四大要素在课堂教与学互动过程中的有机结合进行了论述。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分析了在教学中如何将抽象难懂的概念转化成具体形象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声乐教学四大要素教改
声乐艺术是音乐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同时也是气息运用和情感运用的一门艺术。声乐艺术是抽象的,不具体的。在声乐教学中把“气息、共鸣、吐字、情感”4个抽象、不具体的要素转化成形象、生动、具体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声乐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下面笔者以4个要素为基础阐述将其转化成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气息是歌唱的基础
国内外的声乐著作和声乐课堂中都提出“气息要支持好”“气息要流动好”“气息是歌唱的基础”等关于气息在歌唱中运用的理论。气息运用得好坏是获得悦耳动听歌声的关键,也是歌唱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能充分理解并在实践中运用好气息,仅通过上述几句抽象的话是无法达到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两手叉在腰上,吸气过程中用手感受腹部和腰部周围的肌肉向外扩张,两侧肋骨充分张开,同时,腰部后侧也有一种充分张开的感觉。这样就已经完成了吸气的过程,并为歌唱做好准备。
每首歌曲的风格不同,乐句也不同。乐句有强、弱、抒情、跳跃的不同,气息的运用也就不同。例如《我亲爱的》第一句旋律由高至低,应叹气般地演唱。这时气息要求从横膈膜往下沉,腹部微微向后收缩,气息缓缓往外送。同时保持声音的通畅。如果按照这样的气息调节,演唱的时候就能表现出“叹气般”的歌唱。《共和国之恋》高潮部分是八度进行的,要求腰部周圍的肌肉充分打开,特别是后腰部有充分张开的感觉,小腹要以强力与后腰对抗的力量向内收,气息强而快,使声音强而有穿透力。歌唱时这样调节气息,就能通过声音表现出对祖国强烈的爱恋之情。
二、共鸣是声乐的必要因素
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如何使声音更为洪亮、穿透力更强,共鸣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共鸣是指当物体振动发声时影响到其他物体或空间,引起振动面产生的共振现象。共鸣的作用不但能够扩大声音的音量,也能调节、美化声音。
在歌唱中根据共鸣腔的声音特点以及与声区的关系,可分为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头腔共鸣。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共鸣时,低音区部分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打开胸腔。感觉“嘴巴长在胸口”,气息平缓,下巴轻轻往下拉,声音会变得深沉、浑厚。否则,低音就会发虚、发哑。在中音区,特别是民族唱法里,口腔共鸣运用较多。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打开嘴巴”,但不是仅打开嘴巴,而是充分张开牙关,软腭向上提起,或形象地告诉学生要有“一只鸡蛋竖在口腔”的感觉,这样产生的声音才能明亮而不刺耳。
只有发声区和共鸣区的有机协调和配合,才能使声音顺利过渡,上下统一,声音通畅。
三、咬宇必须与其鸣相结合
字正是指字音清晰,腔圆是指声音共鸣的美化和延长。要达到字正腔圆的要求,必须把唱出的字音和所需的共鸣位置结合起来,根据字音不同而灵活变化共鸣位,这样才能在字音准确的同时做到声音充实响亮。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熟练准确读好“a、e、i、o、u”,在简单的三、五度练习曲中,例如12 3454 321-,分别用5个元音加进去练习。特别在“a”的练习当中,因为“a”是开口字,需要字头咬清,牙关放松,软腭轻轻提起,这样“a”就不会唱“扁”,而是能“竖”起来,使“a”在歌唱中既准确无误又圆润通透地传送出来。
四、情感是声乐的灵魂
气息、共鸣、咬字是声乐基本技巧,歌唱除了技巧还需要用情感来表达。情感在声乐中是灵魂。
要想把歌曲中的情感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必须就加深对歌词的理解。这需要学生不断提高文学修养,也要了解歌词描述的时代背景,才能准确表达出歌曲中所倾注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分析所教授歌曲产生的背景和情感。例如《问》,这首歌曲是在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的背景下,作者对祖国深浑的忧虑和内心的呐喊。而《我的祖国》则是描述了祖国的美好山河,表现出对祖国的赞誉与深深的爱恋。
为了完整地表达一首声乐作品,教师在课堂上要对这4个要素逐一给学生进行讲解分析。要求学生不但要准确地表达旋律,还要通过演唱的技巧及对作品背景的了解把作品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4个要素。例如教授《帕米尔,我的家乡多美》,第一段中4/4拍,表现草原的宽广和美丽;后面用的7,8拍表现草原人民的勤劳、热情及丰收的喜悦之情。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控制声音的强弱轻重变化的技巧,表达旋律的起伏、疾缓、明暗、放松,同时也要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使学生在表达这首声乐作品时更有感染力,音乐形象更生动。
气息、咬字、共鸣、情感是声乐的四大要素,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四大要素,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学习到声乐技巧及情感表达,才会使歌声更生动、更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