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乐艺术

2011-12-19吕力李昌菊

艺术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大众娱乐

吕力 李昌菊

内容摘要:艺术与游戏之间的关系在古典美学中存在充分的理论基础。现代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当代艺术的“游戏化”,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以一种“游戏”的精神进行艺术创作。通过“游戏化”的手段,当代艺术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一方面,其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势必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另一方面,过多的游戏化,则可能使观众习惯于娱乐化的形式和内容,由此产生审美惰性。

关键词:当代艺术游戏娱乐美学

一、美学中的游戏说

在美学史上,有一派学者持着游戏说的美学观点,他们认为从本质上来讲,艺术是一种游戏,艺术起源于游戏。游戏说这一美学理论首先是由康德提出的,他认为美感是人通过艺术所获得的一种无功利性的快感,艺術是“自由的游戏”,艺术与游戏一样,都可以让人从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进入一种自由的、充满想象力的虚构世界。席勒和斯宾塞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康德的理论。席勒认为,“游戏冲动同时从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强制人心,使人在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都得到了自由。”而在物质基础上的游戏,是不能让人获得完全的自由的,对艺术的审美游戏才能给人真正的自由。斯宾塞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发展了游戏说的理论,他秉承“剩余精力说”的观点,认为“过剩精力”是艺术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艺术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和冲动。

游戏说虽然只是艺术起源的多种学术派别之一,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理论充分说明了艺术与游戏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信息娱乐化时代

当代艺术作品,开始越来越多地充满游戏特征。究其原因,除了人类对于“游戏”的特殊审美本能之外,与现当代社会的历史人文环境也息息相关。当代艺术的娱乐化与游戏化很大程度上由于社会发展而受到影响。

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信息”,任何一种新媒介的发明和应用都会对信息的传播方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及人的思想。在印刷机的时代,信息是严谨的,是要经得起无数的推敲和历史的考验的。但是随着电报和摄影技术的问世,以及后来电视、电脑的广泛普及,空间不再是信息传递的障碍,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在信息过剩的时代,要想让自己的信息得到关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信息娱乐化。信息过剩带来了“娱乐业的时代”。人们开始不再一味追求信息的意义、内涵和深度,正如美国芝加哥的一位极具幽默感和表现力的天主教神父格雷格·萨科威茨教士的传教理念:“你不必为了虔诚而忍受乏味的东西”,同样,在信息过剩的今天,我们也不必为了信息的获取而忍受乏味的内容和形式。

当代艺术就是生存在这样的当代社会环境中,在娱乐化的时代环境下,不管是当代艺术家的自我审美倾向,还是其适应人文环境的需要,都必然引导当代艺术向娱乐化、游戏化的趋势发展。

三、具有游戏特征的艺术的利弊

充满游戏特征的艺术在给观者带来一种娱乐享受的同时,也让人更乐于且更容易接受艺术品中所蕴涵的思想和内涵。在当代艺术中,娱乐可以是一种手段,也可以是一种内容。卡通表现、游戏元素等都是游戏精神的表现。

如以陈可、李继开、刘野等人为代表的中国70后“卡通绘画”艺术家,他们将卡通表现手法与艺术很好地结合,将自己放进画中,然后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叙述自我和外在世界。如林语堂书中所说“人生比如一出滑稽剧,有时还是做一个旁观者,静观而微笑,胜于自身参与一分子”。他们的画,用卡通述说着哲学,表现着艺术。

还有很多艺术家运用游戏的元素来进行艺术创作。劳拉·巴拉迪(La raBaladi)的装置艺术作品《幸运轮盘》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作品运用了每个人都熟悉的“万花筒”这种童年玩具的形式来创作。劳拉·巴拉迪使用了2000多张使用后剩余的垃圾图片,用计算机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再投射到巨大的镜面结构上,形成巨大的万花筒展览空间。观众走进展览空间,自己的身影就会投射到镜面上的画面中,似乎进入了一个巨大的万花筒中。观者融入作品,自己也变成了艺术品的一部分。艺术家通过这种游戏化的手法传达了其对于“图像时代”的一种质疑。

另外,“ART FOR THE MASSES”ART TOYS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8年,“ART FOR THE MASSES”与5位知名中国当代艺术家(岳敏君、周春芽、刘野、周铁海、金钕)合作,把他们的经典作品做成了ART TOYS玩偶。“ART FOR THE MASSES”的活动就是一种将艺术与大众,通过娱乐化的手段相结合的尝试。这个尝试让我们认识到,欲将拉近艺术与大众之间的关系,运用娱乐化的手法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当代艺术由于其游戏精神的存在,迎合了大众的趣味与心理,与大众拉近了距离,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家所表现的思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从而达到了启迪思想的最终目的。

当代艺术的游戏化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滋生一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无论对艺术本身还是观众,都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阿道司·赫胥黎(AIdousHuxley)在1931年就曾经预言,“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尼尔·波兹曼也认为,在娱乐时代,游戏在逐渐代替复杂深刻的思想和内容,人们开始更多地追求直观图像所带来的精神愉悦,久而久之,很有可能带来文化的终结。赫胥黎和波兹曼的观点提醒了我们游戏精神泛滥的一种可能:长时间的、习惯于娱乐化的形式和内容,很有可能使得人们产生审美惰性,当人们习惯了直观的、简单的艺术之后,就容易对有一定深度的艺术产生一种惰性心理,进而排斥。同时,对游戏化的过度追求,也很有可能会造成艺术本身偏离轨道。艺术是引领审美的,如果艺术家一味适应大众审美的需求,而放弃自身的标准和内涵,艺术将变为世俗。

但在产生危机感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所说,“我们衡量一种文化,是要看其中自认为重要的东西,而不是看那些毫无伪装的琐碎小事。”衡量任何东西,特别是新的现象,都不能一味地从危机意识出发,而是要看到其中重要的、积极的方面。

总之,“游戏化”的艺术无疑是沟通艺术与大众的很好的桥梁。可以说,游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当代艺术家作为当代社会的审美引领者和精神启迪者,如果合理地运用游戏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必将把当代艺术发展得更好。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大众娱乐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娱乐眼
努力学,尽情玩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