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传统街区文化标识设置的语法学研究
2011-12-19韩菡
韩菡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标识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因为文化标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符号学与文化标识紧密相关,二者都旨在讨论意义产生、传达和解释的过程。文章尝试将符号学引入西安传统街区文化标识的应用与研究,分析传统街区文化标识视知觉符号的构成以及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论述传统街区文化标识符号的实体性及存在性,然后将传统街区文化标识视知觉符号系统进行分类,最后以顺城巷为例对传统街区文化标识的构成规则进行语构分析。
关键词:文化标识视知觉符号语构分析
一、西安传统街区文化标识的实体性及存在性
西安传统街区文化标识对象实际上是一种介于技术和艺术之间的对象,不仅具有诸如标示、指令等实用功能,而且像艺术对象那样具有精神功能,标识具有表达意义、情感的作用。传统街区文化标识的体现也是有其含意的,它的含意主要是通过视知觉形态来承载的。符号能指的实体,在各种不同的符号中有不同的存在形态。研究一个符号体系要研究符号的存在特性。世间的万物,只要人类对它实施意指作用的话都有可能成为符号。所以符号系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千姿百态(表1)。包括听觉符号、视觉符号、嗅觉符号、触觉符号、动觉符号等,还有些符号系统与符号内容的结合的符号形式是通过多种感官的综合认知而取得的,所以还有综合觉符号(表2)。
1.听觉符号。指与该符号所指结合的符号,能指是通过听觉感官的认知而取得的。凡听觉符号的实体只有一维的声音,所以它只是时间符号。
2.视觉符号。指与该符号所指结合的符号,能指是通过视觉感官的认知而取得的。
3.嗅觉符号。指与该符号所指结合的符号,能指是通过嗅觉感官的认知而取得的。
4.触觉符号。指与该符号所指结合的符号,能指是通过触觉感官认知而取得的。
5.动觉符号。指与该符号所指结合的符号,能指是通过动觉的认知而取得的。
6.综合觉符号。指与该符号所指结合的符号,能指是通过多种感觉的中和认知而取得的。
二、西安传统街区文化标识视知觉符号的类别
按照视知觉符号系统的外在表现形态来分,西安传统街区文化标识符号可以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隐喻符号等。
1.西安传统街区文化标识的图像性符号
图像符号(Icon)是通过模拟对象或与对象相似而构成的。在西安街区文化标识中很多视觉符号都具图形性,它们构成艺术符号,产生审美含意,给人美的感受。常见的瓦当常常通过具有表现意义的纹样来表达一定的主题,例如汉代瓦当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像性符号因其自身的特性,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它并不能准确地按照原来的意思进行交流,原因很简单,图像符号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须有进一步的象征性提示才能被正确“阅读”。
2.西安传统街区文化标识的指示性符号
指示符号(Index),即标志,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之间具有实质性的因果关系或是时空上的关联。如交通灯,绿灯亮表示通行,黄色与红色同样是交通灯,但黄灯与红灯则不能产生可通过的概念。西安老城内街区“方格网”状路网的建立,此符号首先指示道路的行走路线,同时它又由文化上对“九宫格”格局都有约定、共通的了解,代表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以老子和管子为代表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城市形制的影响,唐长安城的完整体现是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之一。
还有一些指示性符号需要借助于文字来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在西安传统街区中,常用匾额、楹联等运用语言文字的表意功能,使游赏者的情与眼前的景融合起来,使人们的审美感受超越具体时空的限制而得以大大地丰富和加强。比如西安西大街上的城隍庙,民间的“城隍”信仰始于周秦,盛行于唐宋之后,一直沿袭至今。“城”指城墙,“隍”则指护城河,“城隍”的本来功能应是保护城市不受水火、盗贼、敌军的侵袭。后来,城隍神在百姓心中逐渐成了护国安邦、剪凶除恶、调风和雨、管领亡魂诸事之神。而城隍庙主入口的牌坊上方,有书法体“都城隍庙”,从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都”这个字,就是标志,西安都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系当时全国三大城隍庙之一,因其统辖西北诸省,故称“都城隍庙”(图1)。
3.西安传统街区文化标识中的象征性符号
象征性符号(Symbol)指形式和内容间建立起来的任意性关系。比如中国古代建筑图案的应用,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这几个符号源于瓦当装饰纹样,运用到图像、生活中时,约定俗成变成象征记号,具有方位、色彩的意义表现(图2)。又如土黄色则被认为是西安城市建筑色彩体系的主色调之一,因此,标志的主题颜色为土黄色,则代表陕西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人们发展了与之相适应的窑洞民居,窑洞或挖或筑,保持着与地貌一致的土黄色。土黄色令人感到平和、稳重,是典型的关中地方色彩(图3)。
4.西安传统街区文化标识中的隐喻性符号
“隐喻”的意思是“意义的转换”,即赋予一个词本不具有的涵义:或者,用一个词表达它本来表达不了的意义。
在传统街区中,常常会见到一些隐喻性的视觉符号,比如一些历史性传统构件或构图,使人直接想到传统、地方性风格,隐喻性视觉符号暗示了这种含意,但如果没有这种文化背景就可能把它混同于一般性的图像性符号。这就要求我们对历史的绝对尊重,保护与延传传统文化(图4)。
三、语构分析在西安传统街区文化标识中的应用
符号学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强调要从对象结构的角度去把握对象的意义,对象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文化标识伊始,不同年代、地域、社会、生产力使得传统街区文化标识的表现形式不断地推陈出新,各元素间的排列组合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笔者试以西安老城顺城巷城市设计为例,运用符号学结构主义的方法,分析符号之间的编排规律(图5)。
1.西安老城内顺城巷街区的语法分析
(1)概念性框架结构分层(章)
2004年,西安市拉开了顺城巷及周边环境改造的大幕,从尊重古城保护的原则出发,确定“通、护、塑、谐、改”五大改造方针。笔者试将顺城巷街区分为三大部分:建筑、街道与城墙(图6)。
建筑部分,传统的双坡屋顶或单坡屋顶,形成青瓦灰脊、甍宇相衔的屋面特色。
街道部分,长街短巷,传统的市井长街和宅院短巷,体现明清街道的建筑特色。
城墙部分,环绕西安旧城的明代城墙,是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城防构筑,也是全国大都市中仅有的得到完整保留的古代城墙。城墙强化了西安的古城形象,确立了西安历史空间的坐标,也直接影响着现代西安的城市规划与开发布局。西安的城墙作为城市历史的一部分,已经转化为生态、旅游与文化资源。
(2)控制性节奏结构分层(节)
由于城市空间布局4个城门的设置,我们将顺城巷街区分为四大节即北门段、西门段、南门段、东门段(图7)。
顺城巷北门段:依托顺城巷强大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其具有优势的人文旅游资源,将旅游的内容引入其中,将红星巷所在的北门地区设立为高级办公集中区域。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可填充进来,拉动该地段的商业气息,形成可持续发展,与顺城巷的其他地段相适应。
顺城巷西门段:以安定门向南北向延伸。
顺城巷南门段:顺城巷南门段周边聚集着疏远门街区、文昌门街区以及碑林等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地段,形成了以此为特色的商业气息。
顺城巷东门段:现存有东岳庙(整治中),不时开放。古玩市场较热闹。周边的商业建筑正在兴建中。
(3)段落型级别结构分层(段)
顺城巷南门段,我们以老城内纵轴与顺城巷北门段为节点将此北门段分为两大区域,游乐区域和娱乐区段(图8)。
(4)语句型级别结构分层(句)
以顺城巷北门段为例,前店后坊,传统的窄面阔、大进深的底层空间,构成“前店后院”的商铺门面。此段分为留建筑区、规划整治区、超高建筑区、文物古迹及传统民居保护区、绿化及停车场区五大区域(图9)。
(5)词汇型级别结构分层(词语)
每个具有特色的分空间相当于语言学中的句子,而其中具体的组成元素,如地面铺砖、房屋构建、古树则与词语起着相同的作用。它们有着基本成形的编码规则,西安传统街区文化标识中的建筑符号、铺砖、植物等都成为“文化标识”的编码规则,依此建立的语构关系则传达着传统街区文化标识的含义(图10)。
结语
每种文化标识的设置都产生于特定的经济条件和历史背景下,受艺术、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西安传统街区文化标识的设置,要从多角度探讨。该研究将对西安古城传统街区文化标识设置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将在强调城市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古城西安整体的城市形象,真正走出一条体现西安城市特色的复兴之路,在体现传统、神韵、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城市的文化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