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特种部队特种技术训练致训练伤诊治分析
2011-12-13刘安毅陈聪路杨建新聂岁锋王旭东
刘安毅,陈聪路,杨建新,聂岁锋,戴 良,李 泽,王旭东
某特种部队特种技术训练致训练伤诊治分析
刘安毅,陈聪路,杨建新,聂岁锋,戴 良,李 泽,王旭东
目的 探讨某特种部队官兵特种技术训练致训练伤的类型及分布,并对其诊断、处理措施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对在卫生队门诊诊治的训练伤以及转送到上级医院诊治的伤病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 2505例训练伤病员中,治愈 2498例,占 99.7%;好转 6例,占 0.2%;死亡 1例,占 0.04%。结论 训练伤必须以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避免训练伤的进一步加重。
特种部队;特种技术训练;训练伤;诊治
特种部队是一支担负特殊作战任务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在部队管理、训练要求以及训练科目等方面有别于其他兵种。特种部队军事训练伤的诊治报道甚少,笔者对某特种部队 2002年 2月至2010年 12月 2505例训练伤伤员的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调查共 2505例,均为男性,其中干部 743例,战士 1762例,年龄 18~49岁,平均26.7岁,军龄 6个月至 28年。
1.2 训练伤诊断及分类 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1]进行诊断分类。即凡在军事训练中发生的骨、软组织或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影响正常训练 1 d以上者诊断为训练伤。根据诊断标准将训练伤进一步分为急性创伤性损伤和慢性过劳性损伤两大类[1]。本调查急性创伤性损伤1852例,慢性过劳性损伤 653例。每种伤病发生例数及具体创伤部位见表 1和表 2。
表 1 急性创伤性损伤病种分布情况
表 2 慢性过劳性损伤病种分布情况
1.3 治疗方法 (1)关节扭伤、肌腱损伤、腰扭伤,给予适当休息,选用 TOP烤灯或超短波等理疗。(2)关节脱位,经复位后局部理疗、制动 2周。(3)软组织挫裂伤,局部清创、缝合、包扎,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1500 U,口服抗生素 3 d。(4)创伤性关节炎、肌腱炎、滑膜炎,给予 2%利多卡因 3 ml加曲安奈德注射液 25 mg局部封闭。(5)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适当休息,口服双氯芬酸钠 75 mg、1次 /d,并给予理疗。对于重度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者,给予椎间盘切除或加融合术。(6)骨折及疲劳性骨折,选择手术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或实施皮牵引术。(7)眼球挫伤,予以住院专科治疗。(8)牙冠折者,给予专科修复治疗。(9)噪声性听力减退,行高压氧治疗 20 d。
2 结果
2505例训练伤中,治愈 2498例,占 99.72%;好转 6例 ,占 0.24%;死亡 1例 ,占 0.04%。
3 讨论
军事训练伤是各兵种在平、战时的常见损伤性疾病。特种部队的特种技术训练有别于其他兵种的军事训练,训练科目繁多且复杂,训练强度大,对人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军事训练伤因有高强度训练史、局部肿胀、疼痛、压痛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和体征,有条件时进行 X线片排查,一般诊断不难。军事训练伤诊治应在早预防、早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1] 黄昌林,张莉,薛刚.《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的编制应用研究及其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4):286.
[2] 曾国庆,崔振华,马建国,等.特种部队下肢疲劳骨折 56例 X线诊断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6,20(6):45-46.
R821
B
1009-0754(2011)04-0233-02
572000 海南三亚,解放军第四二五医院(刘安毅、聂岁锋、戴良、李泽、王旭东);解放军 91128部队卫生队 (陈聪路、杨建新)
3.1 急性创伤性损伤的治疗 (1)关节扭伤、肌腱损伤以及腰扭伤等,经适当休息,局部制动、理疗,局部外贴伤湿止痛膏治疗 4~7 d后,症状、体征消失,即可返回训练场参加训练。(2)对于皮肤软组织挫裂伤,常规清创、缝合、局部妥善包扎、保持局部干燥,防止伤口污染,躯干伤术后 10 d拆线,四肢伤术后 14 d拆线,仍可参加有选择性的训练。(3)关节脱位经复位、制动、理疗等治疗 2周后,在医疗部门监督下可参加有选择性的相对低强度的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强度。(4)本组 1例在训练中突然昏迷、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可能与带伤训练、带病训练或疲劳过度等有关,应视为教训。本死亡病例也提示训练前的健康体检及训练中的医务监督十分重要。
3.2 慢性过劳性损伤的治疗 (1)创伤性关节炎、肌腱炎、滑膜炎等局部封闭治疗效果较好,每周封闭1次,封闭治疗 2~3次即可治愈,治愈后不影响特种技术科目训练。(2)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选择手术,但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治愈后已不适宜从事高强度、高难度特种技术科目训练。(3)疲劳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军事训练伤,多发生于新入伍士兵,因新入伍士兵的身体素质较差,训练任务重,训练强度大,患者年轻,骨骼仍在正常发育阶段,骨本身在解剖结构或生理结构上存在弱点等是其好发的主要原因[2]。本组统计疲劳性骨折发生在新入伍士兵 (2年内)者 58例,占86.6%。在治疗上采用手术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或者实施皮牵引术,均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但笔者认为手术内固定效果更为理想,可达到解剖复位,而且骨痂生长快、住院时间短、康复快。在治疗疲劳性骨折时必须根据骨折类型、骨折特点、骨折断端损伤程度等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在特种部队的特种技术训练中一旦发生骨折,尤其是疲劳性骨折,经治愈后已不适合参加特种技术科目训练。(4)噪声性听力减退 (也称职业性听力减退),本组 6例,占 0.9%,出现耳鸣、听力减退,均有枪击训练史 3年以上,是长期及频繁的枪击训练噪声所致。故保护平、战时官兵的听力,降低或消除枪击噪声对官兵听力的危害成为新的课题。噪声性听力减退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欠佳,笔者采用高压氧治疗 6例效果尚可。
笔者体会到,在训练中当上臂、前臂、大腿及小腿等处局部出现疼痛、肿胀,或有固定压痛点等症状及体征时,表明训练强度过大,有发生疲劳性骨折的可能,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停止训练,并给予局部理疗,口服双氯芬酸钠 75mg,每日 1次,经治疗,7~10 d后可完全恢复,待恢复后,医疗部门应建议组训人员对患者进行 1周适应性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3周后可从事高强度体能训练。
2011-03-31)
(本文编辑: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