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和谐互动关系*

2011-12-12李琼

外语与翻译 2011年1期
关键词:主客体受教育者客体

李琼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对立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就是主体,客体就是客体,他们有着明显的区别和界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在高校中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和“两课”教师等,是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群体。而教育客体是指大学生,接受教育活动的群体。教育主体和客体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质的规定和内涵,构成教育活动的两极,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的地位、素质、活动方式、任务和发挥的作用也有着显著的差异乃至对立。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是相互规定和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反之亦然。主体和客体相伴而生,如影随形,双方相互规定,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得到说明。离开一方孤立地谈论另一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如果失去了教育主体,也就失去活动的设计者、发动者和实施者,也就意味着教育客体失去了方向的引领者;如果失去了客体,教育主体就失去了对象和目标,教育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依据。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一方面,教育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地引导、灌输、转变、激励等;另一方面,教育客体的思想品德状况、认知能力、心理特征等因素也制约着教育主体。仅仅看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对主体的制约作用,或者相反,都不可能全面地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相互关系。

3、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推进,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矛盾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主客体统一、共同发展。教育主体的教育水平、素质、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教育客体主动自觉内化教育内容,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并外化为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体性得到提升和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的特殊性

1、一般意义的主体指人,客体指物。人能动,物被动,因此,一般主客体交互作用具有单向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人都有能动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相互作用具有双向性。

2、一般意义的主客体对立统一,主要是指人和物两大实体的对立,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达到人和物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是两者在思想观念上以及由此指导的行为方式上的对立,通过主体人的实践活动和客体人的思想反思达到主客体的统一。

3、一般意义的主客体的对立统一是对抗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的对立统一主要是非对抗性的,他们之间的思想冲突一般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和谐互动关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客观上形成了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关系,在现实中,这个关系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在二者之间也不存在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恰好相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即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促进、双向互动的关系。

(一)从教育性质来看,教育过程是教与学融为一体的过程,互动是教育教学与生俱来的东西,是教育的本源之意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思想品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转变受教育者的思想,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的德性、塑造人的主观世界的特殊的教育活动,是一种精神交往的实践过程,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需要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启发、引导和受教育者的认识、体验、践行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心理。

在传统时代,整个社会文化的单向传承机制和教育实践状况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基本矛盾为教育者所掌握、实施的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即教育过程的基本动力。受教育者只是被传授、被发展、被要求的对象,需要教育者时时代表社会提出要求,才推动教育过程的发展。这种单向式的、被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否认客体的主动和能动作用,忽视客体的参与,缺乏主客体的交流互动,会导致客体对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抗拒或虚假接受,容易导致教育的低效性。

在社会进步和个体素质提高的情况下,在人的价值得到彰显的今天,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提升不再是主要靠外力的强制,而源于自己的内在需要以及过程自身的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再是被动的、单向的、守成式的活动,而是互动的、双向的、增收式的精神交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之间的信息、情感、知识的交流及其活动是双向的、相互促进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再是一种压抑和强制受教育者的过程,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往活动,是一个激发受教育者主体性,使受教育者不断产生提升自己思想道德品质的内在需要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双边性活动。

因此,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对实现教育目标、取得良好教育效果、提高教育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从教育过程看,教育主、客体的互动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受教育者能动地接受教育的过程,或者称为主体积极的教育过程和客体能动的受教育过程的统一,可以概括为教育主体实施教育的环节和教育客体接受教育的环节。施教环节和接受教育的环节是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以及同一情境中相互重叠、相互存在、互为前提的,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图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图示

教育主体根据社会所要求的思想体系、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进行思考筛选,确定具体的教育内容,再借助一定的载体,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将教育信息传递给教育客体,对教育客体施加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主体必须充分考虑到客体的状况和特征来组织施教过程,并对教育客体进行积极地引导、努力地激发和科学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由此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客体接收到教育主体传递的信息后,他们不会简单地、无条件地、原封不动地全部接受,而是能动地对教育主体所传递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自己的主观出发,根据自身现有的思想状况、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和内心需要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后,有选择的接受,即自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并外化为自己的言行,同时以一定的方式将成真实、有效的信息反馈给教育主体。教育客体能动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能动性,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选择的自我教育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要在教育主体的正确引导下进行,否则由于受到外界一些不确定的消极因素的干扰影响,容易忽视甚至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及其导向作用。

当教育客体完成自我教育,发出反馈信息后,教育过程并没有至此结束,教育主体积极主动地接收教育客体的反馈信息,并整理信息,分析教育效果,了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育经验,进一步改进教育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新一轮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整个教育过程向着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取决于教育主体的施教活动,而且取决于教育客体的接受活动,整个教育过程都是教育主体影响教育客体,同时教育客体通过自身言行反作用于教育主体的过程,是教育主、客体相互作用、双边互动的过程。总之,教育主、客体之间的相互认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积极互动,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循环上升,进而推动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发展完善。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密切相关、互相渗透的辩证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不再是一种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我说你服的单向关系。不仅受教育者要向教育者学习,教育者也要向受教育者学习;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同时受教育者也会制约教育者,因此,双方是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思想、信息、情感的交流。他们相互认识、相互作用,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客体发挥主动作用,形成合力互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向前发展。

[1]桂孙来.试论新时期高校互动德育模式的构建依据[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11).

[2]何宏兵.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及其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5.

[3]严恒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及其时空特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4]骆郁延.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4).

[5]张耀灿,徐志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3,(4).

[6]潘东明.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客体的双向互动[J].学术前沿,2008,(9).

[7]张迪.双向互动的主体客体关系[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2).

猜你喜欢

主客体受教育者客体
《甲·宣》——文明记忆的主客体交互表达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浅析“物我本相因”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