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011-10-29贺江红吴尚忠
贺江红,吴尚忠
(1.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工程系,湖南 长沙 410000;2.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湖南长沙410000)
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贺江红1,吴尚忠2
(1.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工程系,湖南 长沙 410000;2.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湖南长沙410000)
基于随机抽取的富士康、步步高、湘钢瑞兴公司共计200名员工答卷调查表明,金融危机前企业员工在总分和十个因子分上与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存在不同程度差异,金融危机前员工各因子分均低于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因子分。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际因子、抑郁因子、偏执因子非常显著高于金融危机前。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SCL-90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扩大,对企业员工的心理产生巨大冲击。我们通过调查金融危机下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因素,并积极探索出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抽取富士康100名员工、步步高50名员工、湘潭湘钢瑞兴公司50名员工参加被试。有效答卷176份,有效率88%,有效样本平均年龄28.5±8.6岁,其中男性103人,女性73人。
(二)方法
本次测试主要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是由L.R.Derpgatis于1975年编制而成,目前这一工具量表被广泛用于测查心理健康状况。它有90个评定项目,采用(1~5分)5点评分,能比较准确反映被试者的自觉症状。SCL-90症状自评量表将被试者在SCL-90任一因子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规定为中等或中等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衡量标准。由于条件限制不能采用机试,将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试题打印制作成问卷,并对抽取员工进行问卷测试,答题时给予统一指导。
二、被试与结果
(一)全体被试者健康状况
表1 SCL-90筛查结果汇总表
从表1可以看出,随机抽取的176个有效员工样本中,可能存在中等及中等以上心理问题的员工人数(任一因子分>=3)为29人,占16.49%,其中男性11人,女性18人。
(二)心里健康状况
表2 SCL-90因子分均值显著性检验
从表2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前员工在总分和十个因子分上与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存在不同程度差异,金融危机前员工各因子分均低于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因子分。经均值显著性检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际因子、抑郁因子、偏执因子非常显著高于金融危机前,焦虑因子显著高于金融危机前,说明员工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心理状况不佳。经对比分析,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员工心理健康水平。员工心理异常率最高且排在前几位的是强迫、附加项、恐怖、焦虑等。在这些员工中,女性又比男性得分高,其突出症状为抑郁、恐怖、焦虑,这与角色差异、身体状况、社会地位、竞争激烈性等因素有关。
三、分析与讨论
(一)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扩大,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严重波及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冲击,导致企业员工心里变化与波动被放大。
从宏观上讲,金融危机对企业员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为求自保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多采取降薪的方式,甚至有些企业员工为不被裁员自愿降薪,这直接影响到员工的正常物质生活,必然要反映到他们的思想和心里上;二是精神层面,企业裁员必然员工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即使不裁员,但是随着销售业绩,公司整体效益低减,也必然到来心里影响,由于担心收入减少或裁员而带来个人、家庭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少员工出现了失眠、焦虑、健忘、乏力甚至恐惧。
从微观上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促使员工出现这些心里问题,就其具体形成因素而言,通过我们的调查、访谈,以及跟踪观察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作压力——“达摩克利斯剑”。工作压力,就像一把高悬在员工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金融危机阴影的笼罩下,工作上稍有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员工心头的汹涌澎湃。这样的心里震动偶尔还可以承受,但是金融危机不是潮汐,来得快取得也快,而是逐渐深化扩大,并且是长时间的,加上同事、同行间的激烈竞争,以及上司的批评等情绪化话语与行为,导致员工由于工作岗位的具体事情变化而心里随之剧烈多频次的变化。人的心里承受力是有限的,心里问题当然更容易产生。
第二,人际关系——“潘多拉魔盒”。处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内,就像身处在一个被打开了的“潘多拉魔盒”之中,机遇与挑战似乎总与人际关系关联。面对金融危机冲击,不少员工由于不能处理好与客户、上下级和同事间的人际关系,或受排挤,或受打击,或被报复,从而产生心里焦虑,表现出麻木冷漠、冷嘲热讽、同情心匮乏、不信任迁怒以及敏感忧郁。
第三,突发事件——“海啸式灾难”。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些突发事件似乎在所难免,如企业裁员、丑闻、兼并、重组、濒临破产等。这些都会给企业员工带来心理冲击,特别是同事在突发事件中的伤亡尤其会造成其他员工极大的心理震动。如2010年3月富士康一月内发生3起坠楼自杀事件,这样的事件发生肯定不是一种偶然,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的心理压力等本来就比较大,再加上这一而再再而三的坠楼自杀事件,就心理层面而言不亚于一场“海啸式灾难”,必然会对企业普通员工的心理产生受到震撼性心理冲击。
(二)应对策略讨论
要解决企业员工心理问题,只有通过企业和员工双方进行恰当有效的心理管理来实现,这样既可以通过企业从组织层面改善企业环境以及营造良好的心理适应氛围又可以通过帮助员工及员工自身的努力解决非组织因素引发的心理问题。
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员工心理问题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心理问题不解决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很大,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影响尤其明显,要把员工的心理问题当成企业本身的问题来对待,把对员工的心理管理看成是企业实施管理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其次,实施心理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心理素质。一方面,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心理培训技术。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心理培训,心理培训内容可以涉及心理意志、心理态度、心态调适等话题。通过心理意志训练,帮助员工增强的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通过心理态度培训是帮助员工拓展观念、调适心态,建立有助于实现目标、取得成功的态度;通过心态调适培训,帮助员工形成积极、平衡、愉快的心境。另外,还可以定期邀请心理专家来企业开展“心理课堂”,有针对性地帮助员工解除心理压力,树立起积极的工作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非常必要,可以说“磨刀不误砍材工”。
再次,实施员工帮助计划,切实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员工帮助计划”,英译为“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简称“EAP”。在国外,EAP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发展得比较成熟了。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员工将不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了,国内企业也应该要启动“员工帮助计划”这项工作,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双赢。就员工帮助计划的内容而言,主要可以涉及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裁员心理危机、灾难性事件、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家庭问题、情感问题、法律纠纷、理财问题、饮食习惯、减肥等各个方面,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
最后,员工更应自我正视,积极主动参与企业心理管理。作为企业员工更应该直面自己的内心,不管是否有心理问题,都应该积极参加到企业举办的心理培训。同时,更应该对自己负责任,主动参与企业实施的“员工帮助计划”。通过参加心理培训、参与“员工帮助计划”切实美化自己的心灵,拥抱健康、快乐和美好。
2010-12-11
国土资源部职教研究会2009年立项课题[职教秘(2009)09号]
贺江红(1975-),女,湖南湘潭人,政工师。